宣化县民企对财政贡献逾八成
发布时间:2013-01-21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宣化县在发展民营经济过程中,培育骨干项目,做大民营实体,加快园区建设,打造发展平台,提供保姆式优质服务,民营经济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去年,该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0.7亿元,位居全市第一;上缴税金6.45亿元,同比增长19.9%,民营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占到了八成。
宣化县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通过向上争取、对外招商,使民营经济不断做大做强。该县先后引进了投资2.5亿元的香港IT数码港、投资22亿元的庞大西北总部基地、投资10亿元的荷兰中欧生物柴油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同时,该县着力发展现代物流、风电、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推进民兴、庞大等骨干企业建设,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引擎。截至2012年底,该县在建和前期项目达到292项,总投资966亿元,其中民营项目占70%以上。该县通过加大产业集聚区建设力度,为民营企业搭建发展平台。投资1.9亿元推进东山、望山和南山三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等工程,使园区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去年,该县抢抓省级园区扩模机遇,东山园区成功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望山园区成功获批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工业经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和优化,联合科技、柏南科技、消防科技等一大批符合产业政策、投资总额大、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项目纷纷入驻园区,蓄足了区域经济发展后劲。
通过启动实施“工业提升计划”,宣化县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865万元,加大对民企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的扶持力度。对引进的重点民营项目,该县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将“一个项目,一套班子,明确专人,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落实到位,20多名县级领导包扶重点民营企业、项目,专项跟踪、专项服务和专项推进等服务保障措施全面跟进,累计协调解决资金、销售、技术、人才引进等难题450余项,树立起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