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市全民创业大潮逐浪高
发布时间:2013-06-25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南宫市把全民创业作为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以解放思想为先导,通过产业引导、环境优化、政策扶持,引导广大干部创事业、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逐步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发展态势。截至目前,该市注册各类市场主体10764家,其中,民营企业1927家,今年新增278家;个体工商户8626户,今年新增991户。
“传统农耕意识是制约全民创业的最大障碍。我们只有在思想上求变求新,才能冲破意识藩篱,闯出创业新路径,找到创业新方向,点燃全民创业激情。”该市市委书记赵增华如是说。按照这一思路,该市先后组织市四大班子、乡镇办和市直单位“一把手”、重点企业负责人、村支部书记先后赴冀州、滕州、东明等地考察学习,树对标找差距,摆问题理思路。今年以来,共举办创业创新大讲坛10余期,农村支部书记创业专题培训班6期,各类人才培训活动50余期,受众达6万余人次。
“产业立市”夯实创业基础。一是该市积极鼓励引导各类创业主体依托棉毛纺、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创业。并大力实施“引凤还巢”工程,吸引在外乡友回乡投资创业。今年以来,该市共签约项目13个,总投资30.68亿元。二是靠农业产业化带动全民创业。该市按照“一产抓特色”的总体思路,通过科技推广、土地流转、示范园区等途径,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创业格局。目前,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19家,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到191个。三是靠服务业拉动全民创业。引导服务业、物流业等相关上下游产业和中小企业向现有产业企业聚集靠拢,形成了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据悉,该市先后引进了冀南云计算中心、中国农批冀南商贸物流城、中棉集团南宫棉花综合产业园等一批国字号项目。
优化环境催生创业主体。在优化软环境上,该市在“行政瘦身”上下功夫。将27个部门、334项行政许可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纳入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了项目代办和项目建设管理服务中心,解决体外循环问题。同时,将103个党政群企事业单位和乡镇全部纳入绩效管理,建立了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强化干部作风考评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在改善硬环境上,该市先后投入6.1亿元完善两大省级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启动了3个乡镇创业园区建设,为全民创业提供平台。“前些年一直在外经商,这不,被家乡发展环境所吸引才决定回乡投资,现在企业有声有色,日子更是红红火火!”该市臧家庄人谢建勇眉笑颜开。去年,在“引凤还巢”工程带动下,谢建勇投资1.1亿元建起了三好大米农副产品加工项目。最近,又确定联合台湾鼎新集团再追加投资2.6亿元,新上康师傅方便米粥生产线。如今,仅三好大米加工项目日产成品大米1500吨,年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带动了1000多户农民致富增收。
政策扶持激发创业活力。为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自主创业积极性,该市一是放宽创业条件。按照“非禁即入”原则,除国家明令禁止的外,所有领域一律对民间资本开放。对注册登记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变更注册登记的,实现“零成本”注册,对年新增销售收入达到一定额数以上的企业,按其当年新增地方税收、市本级财政留成部分给予一定支持和优惠。对一些企业在技术创新、工业设计、税收上按照相关规定给予一定奖励。 二是落实创业资金和土地保障。每年安排不低于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全民创业。同时,推行政银企对接和银企结对帮扶制度,对全市每家银行分别确定了10家重点培养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难题。去年以来,该市共发放支持中小企业各类贷款42.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