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1家上市公司、两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件中国驰名商标、6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辣椒红色素产销量世界第一,高纯超细氧化铝和氧化锆粉产销量全国第一……近年来,一个个在全国甚至世界叫得响的发展品牌诞生在曲周,这是曲周人的骄傲,亦是曲周人的底气。
然而,作为邯郸市东部的一个平原农业县,不靠山、不沿海,地下无矿产、地上无资源,这样的底气从何而来?县委书记林元达说:“曲周县与中国农大等全国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借力科技,资源小县也可以在发展中‘逆袭’。”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科技的力量使曲周千年碱滩变良田。改土治碱的丰功伟绩已成为过去,随着工业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曲周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在县长石磊看来,曲周正处于发展的有利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坚持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依托高校科技,通过不断的自主创新,培育几个立县兴县的主导产业来,就能在发展中占据主动。”
晨光生物科技集团是一家集农产品精深加工、天然植物提取为一体的出口创汇型企业,其中天然色素产销量居全国之首,辣椒红色素产销量世界第一,辣椒精占国内产量的85%以上,叶黄素、甜菜红等品种均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
“科技创新是独一无二的竞争力。”晨光公司董事长卢庆国说,通过科技创新,晨光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县办小厂,成为如今拥有了包括印度子公司在内的15家子(分)公司,邯郸唯一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全省唯一一家在创业板上市的“农”字头企业。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晨光生物依靠科技发展之道,映射出曲周眼下发展路径的选择——走在科技创新的前沿也就走在了发展的前端。作为衡量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曲周县将企业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打造“科技高地”、增强发展实力的重要抓手,新增研发投入达1.5亿元,大力鼓励企业联合高校建立研发机构,有效提升相关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其中入选邯郸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河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在邯郸市19个县(市、区)中遥遥领先。
创新平台建设有力促进了曲周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天然色素、高纯氧化物材料、棉籽综合开发、海因类化合物、粮食生化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设立,使该县相继实现了与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清华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聚集培养各类工程技术人员300多名,开发新产品100多项,转化科技成果30多项。
目前,晨光生物科技集团天然色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工作已取得重大进展。如成功获批,将是邯郸首家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并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数亿元。
走在曲周县现代新型工业园区,已是厂房林立,机器轰鸣,总投资超150亿元的重点项目全面推进。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曲周,正在科技助力下向着工业强县华丽转身。
清华大学教授李庆丰“加盟”曲周县民营企业鹏达公司,依靠清华大学的专利技术,年产高纯超细氧化铝粉末、氧化锆粉5000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以上。随后,总投资5.27亿元的高科技LED发光器件项目、总投资6.4亿元的高密度ITO靶材研发生产项目接连落地、开工、投产、达效,新材料产业成为曲周经济发展的一张鲜亮的名片。以晨光集团为龙头的天然色素产业、以金赛博公司为龙头的林板一体化产业、以邯丰公司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产业、以鸿力轴承公司为龙头的轴承加工和自行车配件产业……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项目逐渐形成群体。
“一批优势产业的蓬勃兴起,成为曲周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林元达说,加强县校合作,推进科技创新,必将助推邯郸东部次中心城市目标的快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