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利用外资超4亿美元
发布时间:2014-02-11
来源:河北日报
华北石化千万吨炼油项目顺利推进,投产后,其耗水、耗能仅相当于100万吨炼油时水平;管道装备制造业X80、X100甚至X120钢级的管线钢逐渐成为主流……2013年,沧州市大力实施技改“1+1工程”,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137个亿元以上技改项目扎实推进,全年完成投资189亿元。
沧州工业经济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企业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产业整体实力弱等问题。通过对标先进,该市认识到,沧州工业要实现大发展、快发展,必须走技术改造之路,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为此,该市大力实施技术改造“1+1工程”,即全市每家工业企业,尤其是规模以上企业每年至少实施一项技术改造项目。通过不断实施企业技术改造,推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进而促进石化、管道、机械加工等五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全市工业整体水平。
加强组织领导,促进技术改造顺利推进。该市制定了《关于实施“1+1工程”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把技术改造与对标行动、结构调整、技术创新、项目聚集、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等结合起来,推动石油化工、管道装备、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全市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同时,建立并完善了技术改造协调联动机制,实行月通报、季调度、半年督查、年终考核等相关制度,实现动态管理。实施重大技改项目跟踪督导机制,市四套班子成员每人确定一个项目作为帮扶对象,一帮到底,全程参与项目的前、中、后期工作,定期到项目现场进行督导。
加强技改培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为准确理解和把握国家产业政策情况,全市先后举办多期技术改造专题工作培训班,累计培训人员1500余人次。石油化工、管道装备、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在装备水平、技术水平、工艺水平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产品档次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石化产业方面,中石油华北石化、中石化沧州炼油厂、中海油中捷石化等三大炼油企业都实施了炼油质量升级改造工程,提升了炼化能力、技术和装备水平。其中,华北石化千万吨炼油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就不断开展技术创新,1000万吨项目投产后,其耗水、耗能,仅相当于当初100万吨炼油能力时的水平。该市管道装备业发展迅猛,年钢材加工能力2800多万吨,延伸和完善了钢铁产业链条,“高压、高端、高附加值”的管件产品和X80、X100甚至X120钢级的管线钢逐渐成为主流。河北宏润重工,通过自主研发,拥有5万吨压力机这一国际上热挤压最先进设备,使公司在国内核电工程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加强政策引导,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每年筛选100个亿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作为“1+1工程”重点推介项目,在融资、用地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设立了企业技术改造扶持资金,专门用于支持企业技改,激发企业创新能力。截至2013年年底,全市管道装备行业拥有专利176项,47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其中,P91三通替代了意大利进口产品,占据西气东输主管线市场。东塑集团通过持续推进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塑料管道及BOPA薄膜生产基地之一,锂离子电池隔膜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沧州四星玻璃制管有限公司,完成科技研发项目12项,获得专利10项,成为国内目前唯一、世界上第五家能够批量生产合格的一级耐水药用中性硼硅玻璃管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