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不久前结束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大营皮草交易实现成交额24亿元,签订产品销售合同105个,合同成交额达48亿元。交易会期间共签约项目21个,总投资137.6亿元,合同引进资金达135.5亿元。这是枣强县大力发展三大支柱产业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枣强县把皮毛、复合材料、机械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快速跨越发展的中坚力量,明晰发展路径,做大产业总量,提升产业质量,以三大产业的转型升级力促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高位图强
“天下裘都”添活力
日前,“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省级大营皮毛开发区”、“省级电子商务基地”相继落户大营镇,为皮毛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大营镇是中国毛皮加工业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天下裘都”。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形成以大营为中心,拥有加工企业和摊点1.4万家,辐射周边5市县500多个村庄,从业人员15万人,年产值70亿元,年出口销售额达7亿美元,跨两省三市五县的大经济圈。
按照把“天下裘都”打造成集设计研发、生产加工、展示交易、检疫检验和旅游购物中心的发展定位,该县积极推进与北京服装学院等院校合作,成立了皮毛产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国·大营国际裘服创业园等设计研发机构。为进一步健全“天下裘都”旅游购物功能,他们启动了总投资额128亿元、占地4000亩的中国·大营国际裘皮新城项目,目前,亚西亚商城、裘皮文化博物馆已投入使用,裘祖文化步行街、比干庙扩建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正在建设中。河北省裘皮检验检疫检测中心落户大营镇,成为中国第一家以“裘皮检测中心”命名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丰富内涵
打造复合材料“产业航母”
复合材料产业是枣强县的传统产业之一。目前拥有加工规模企业200余家,年产量达25万吨,产品涉及2000多个品种。
枣强县复合材料产业的龙头企业——恒润集团有限公司,在全国复合材料行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公司研发的玻璃钢复合预应力钢套筒混凝土管道(FPCCP),广泛应用于远距离大型输水、南水北调、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核电等国家大型工程。该产品的研制成功实现了复合材料由单基到多基的转变,丰富了复合材料产业的内涵。
该县以打造复合材料“产业航母”为目标,从提升复合材料产业从业者的经营理念入手,委托国内外著名高校对企业经理(厂长)进行中短期培训。去年,县财政出资100万元,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教授,为企业进行了订单式培训。该县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复合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县财政拿出工业发展基金1000万元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利用龙头企业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引导企业走大户联股、同业联盟,组成联合舰队,形成规模优势,走船大好出航的路子。
拓展外延
建全国装备制造业基地
日前,投资7.5亿元的枣强亚森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高端成套设备制造项目已进入安装调试阶段。项目投产后,可年产工业机器人1万余台,产品将远远低于欧洲、日本的进口价格,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明显的市场优势;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5亿元,利税4亿元,将大提升该县的装备制造业产水平。
以燃气调压器与矿山输送机械两大主导产品为主的枣强装备制造业,正在努力拓展产业外延,向着国家级装备业制造基地的目标迈进。为进一步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产业,该县启动实施了投资2.6亿元的奋进柔性矿山托辊流水线及中小企业孵化园项目,年产50万只托辊的全省第一条全自动柔性矿山托辊流水线已调试完毕,投入生产。燃气调压器产业的领军企业——瑞星集团成立了省级科研机构河北省燃气调压器研究所,拥有15项国家专利,产品涵盖燃气调压器、调压柜、调压箱、切断阀等各种成套设备。目前,该县装备制造企业共有55家,其中,输送机械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燃气调压器系列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在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