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中小企业局对全民创业工程工作做全面安排
发布时间:2008-09-11
来源:承德市中小企业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承德市富民强市“六项行动计划”(2008—2010年)实施方案》,深入谋划全民创业工程,扎实有效推进,确保全民创业工程工作目标全面完成,承德市中小企业局对全民创业工程工作做了全面安排:
一、指导思想:立足承德四个定位,突出五大主导主业,激活五大创业主体,广泛宣传,全民发动,唱响“开放活市”主基调,鼓励和支持全市民营经济创新、创业、创优、创效活动,掀起新一轮的全民创业高潮,推动全市民营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工作目标:到2010年,形成“举全市之力创大业、鼓励全民大创业”的发展格局,市场主体全面激活,全民创业发展环境极大改善,企业法人数量明显增加,质量显著提升,打造一大批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中小企业担保本金达到10亿元,担保业务量达到25亿元,民营企业创业基地达到20个,培育成长型民营企业达到200家。全市每千人民营企业个数达到1.58个,每千人个体工商户数达到35.1个。
2008年,全市中小企业担保本金达到7亿元,担保业务量达到16亿元,民营企业创业基地达到12个,培育成长型民营企业达到120家。全市每千人民营企业个数达到1.35个,每千人个体工商户数达到31.8个。
2009年,全市中小企业担保本金达到8.5亿元,担保业务量达到20亿元,民营企业创业基地达到16个,培育成长型民营企业达到150家。全市每千人民营企业个数达到1.46个,每千人个体工商户数达到33.4个。
2010年,全市中小企业担保本金达到10亿元,担保业务量达到25亿元,民营企业创业基地达到20个,培育成长型民营企业达到200家。全市每千人民营企业个数达到1.58个,每千人个体工商户数达到35.1个。
三、主要措施
为切实激活市场主体、鼓励全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经过全面梳理国家、省、市出台的关于鼓励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规定,结合承德市实际,将采取以下四项措施狠抓全民创业工作。
(一)、激活主体,降低门槛,鼓励全民创业。
放宽准入领域:按照“非禁既入”的原则,凡法律法规未禁止的所有行业和领域,一律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对国家限制的行业和领域,只要符合规定的条件和标准,鼓励各类创业主体进入。
放宽经营范围:对行政许可的经营项目,可根据创业者申请,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对超出经营范围的,只要不是从事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破坏资源和污染环境等行业的,且未造成社会危害后果的,有关部门应予以教育规范,凡在限期内改正其违规行为的,可从轻处罚。
当前一个时期,重点抓好五类人员创业: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要通过开展各类培训,着力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技能,实现再就业。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在税收、收费、信贷等方面支持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创办民营企业。鼓励事业有成的企业家二次创业。当前,民营经济处于转折分化时期,如果不加快改造升级,实现二次创业,就有可能使多年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优势丧失。各级各部门要落实各项鼓励政策,鼓励成长型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支持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壮大一批龙头企业。鼓励一批知识型人才创业。积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鼓励科技人才以技术科研成果入股民营企业。注意吸引市外人才和归国留学人员来承德市创业。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引导农民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加工投资创业,扶持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引导农村经营大户向龙头企业方向发展。引导一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一些外出务工人员经过多年实践和积累,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是一笔宝贵的发展财富。各县区既要积极输出劳动力,更要引导务工人员带回生产力,采用多种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外出务工能人回乡投资兴业,努力形成一种“人回流、厂回迁、业回创”的创业局面。引入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创业。把招商引资作为鼓励创业的突破口,引入外地企业来我市投资兴业,特别是重点主导产业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设备、人才和管理,使之成为推动我市经济机构战略性调整、尽快做大做强战略支撑产业的强大动力。
(二)、实施“双百工程”,开展二次创业。
从总体来看,承德市民营经济仍处于企业规模较小、产业层次较低的创业和原始积累阶段。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民营经济发展还不能一口吃个“胖子”,还要从现有优势和基础出发,既要“滚雪球”式发展,又要可持续发展。在今后三年将实施“双百工程”,推动民营经济通过产业聚集、自主创新,不断做大做强,实现二次创业。一是围绕延伸承德特色产业链条、重点企业配套设施建设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抓好100个投资超千万元的生产性大项目,着力推动全市民营经济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二是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从2008年起,三年内连续选择100家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发展势头快、扩张能力强的中小企业,通过加大政策、资金、项目、科技等扶持力度,促其优先发展,尽快成长壮大,充分发挥其排头兵的作用,带动民营经济加快技术改造,推进技术创新。
(三)、搭建平台,服务创业。
1、创业辅导基地平台。一是建设一批创业辅导基地。各县区结合本地实际,采取政府引导扶持、鼓励多方投资,充分利用城乡各类园区、规模较大的闲置厂房和场地、专业化市场等适合中小企业聚集创业的场所,建设具有滚动孵化功能的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到2010年底,各县区都要建立创业辅导基地,全市要达到20个。政府主办和享受政府资金扶持的创业辅导基地,对特别困难的创业者可免租金1-2年。二是建立创业辅导机构。在各县区建立专门的公益性创业辅导机构,协调联合社会各类专业中介机构开展对创业者的辅导服务。到2008年底,完成现有创业辅导基地建立创业辅导机构任务。三是建立完善创业辅导队伍。通过聘请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社会中介机构人员组建创业辅导师和创业辅导员两支队伍,根据创业者不同需要,提供咨询、技术、管理、政务代理等服务,解决企业初创阶段的突出困难,提高创业成功率。四是加强创业培训。加大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创业培训,并按规定给予相应的创业培训补贴。创业培训要与项目推荐、技术支持、人才服务、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开业指导等相结合,拓展创业培训的服务内容和实际效果。2008年力争培训各类人员6.2万人,到2010年培训各类人员20万人。
2、金融支持服务平台。(1)、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一是建立和完善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组建中小企业政策性担保公司,并逐步扩大政策性担保规模。到2010年,中小企业担保本金达到10亿元,担保业务量达到25亿元。二是从2008年起,各级财政每年将本级民营经济新增财力按一定比例列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创业辅导、创业奖励、技能培训、信用担保等。三是各级财政在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发展时,要重点支持民营企业申报的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四是各级财政进一步增加排污费支出,加大支持民营企业的污染治理力度。五是支持财政资金以参股、贴息等方式,投入以民营投资为主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生态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项目。六是民营企业技改项目和技术创新项目,同等享受财政贴息、财政奖励和低息贷款等优惠政策。(2)、拓宽创业主体融资渠道。一是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在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指导下,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增加信贷投入,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与信用担保机构合作,对符合条件的信用担保机构增加授信额度,发挥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作用。三是鼓励单位和个人采取多种形式依法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合作金融组织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四是鼓励典当和融资租赁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短期和中长期融资。支持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依法开展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租赁融资、项目融资等其他方式的直接融资。同时支持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3)、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继续推进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合作,完善银企对接平台。降低商业银行对创业主体的贷款门槛,开辟绿色通道,简化贷款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加快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建设一批小额贷款公司。
3、人才培训平台。要有效整合利用职业教育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等资源,面向全市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辅导培训。制定完善创业培训计划,积极建立创业培训基地和培训师资队伍,发展综合的专业辅导机构,切实增强对创业者思想观念的引导和创业技能的培训,进一步提升广大创业者的创业素质,提高创业成功率。
4、构建创新服务综合平台。一是采取“政府引导、专家支撑、企业参与、社会化运作”的模式,构建机关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知识中介服务组织等参与的创新服务机构,通过开放、交流、协作,为广大创业者实现创新服务。二是积极与省、市内有关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积极研发一批市场前景好、投资见效快、适合创业者需要的新产品新技术,向创业者推介,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创业服务。同时,要求市内各大专院校创造条件,根据创业者需要,增设有关课程,提高创业者能力。三是建立机关与民营企业的交流服务机制,为民营企业创业发展提供观念思路、规划策划、咨询调查、政策法规等服务,促进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四是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设立创业服务窗口,并在所属网站和相关媒体开设创业政策和信息专栏,为各类创业人员提供创业政策咨询、投资信息、市场行情、项目推介、技术进步、外经外贸和劳务供求等有关资讯服务。
(四)、强势推动,掀起高潮。
全民创业工作涉及到财政、税务、金融、工商等各个方面,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近期抓好三项工作:
第一,召开一次规格高、规模大、声势强的全市鼓励创业动员大会。去年我省召开了全省鼓励创业大会,并出台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创业的决定》,为贯彻落实全省鼓励创业大会精神和相关政策,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一次高规格会议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制定政策,明确目标,将全民创业工作推向深入,抓出成效。
第二,在各级政府成立全民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级、各部门发挥职能优势,制定支持全民创业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政策措施,条块结合,形成合力,联手推进全民创业工作。同时,将全民创业工作纳入“六项行动计划”重点督查任务之一,强化目标考核,全力推动落实。
第三,在动员大会后,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在全市形成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一是组织相关部门,到省外创业氛围浓、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参观考察;二是组织各新闻媒体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党和政府鼓励、扶持创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优秀民营企业家创新业、创大业的先进事迹等,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奋发创业的积极性,在全市上下树立“人人都是创业环境、人人都是创业主体”的理念,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浓厚氛围,形成人人投身创业、人人支持创业、人人服务创业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