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半年GDP预计增长7.7% 经济步入调整转型通道
发布时间:2013-07-17
来源:北京商报
上半年北京主要宏观经济数据日前发布,对于备受关注的上半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官方给出的预测是增长7.7%,较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去年以来经济增长的回升态势也由此止步。但即便如此,如果通盘观察北京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现状便不难发现,经济增速放缓的背后,北京经济增长开始逐渐与自己的城市功能定位、潜在增长水平和资源禀赋条件等相适应,正由过去单纯的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制造业呈现高端化趋势
为了使经济发展与城市功能定位、资源禀赋相适应,北京近年一直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通过淘汰、外迁低端制造业,不断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数据显示,上半年,北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5%,呈现出产业高端化步伐加快、布局集聚化特点。
从主要行业看,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分别增长28.9%、17.8%和12.6%,是带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4%,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4.2%。
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表示,经过几年的经济结构调整,北京现在保留的基本都是汽车、医药、计算机等高端制造业,产业竞争力强、附加值高,这些行业受经济放缓影响不大,因此能保持较快的增速,随着经济的回暖,未来北京高端制造业增加值有望进一步提速。
近日,北京又发布了《2013年工业行业退出指导目录》,涉及石化化工、钢铁、建材等十多个行业,在基本涵盖国家有关产业政策要求基础上,增加了20项严于国家标准的内容,目录一方面引导存量污染企业及早采取措施,主动实施调整转型或退出;另一方面将为新上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提供一道“防火墙”。
“目前北京服务业占比超过76%,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虽然近年来工业尤其是实体经济占比不断降低,但是仍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目前北京的高端制造业符合北京自身的经济发展需要,同时也减少了工业带来的环境与资源负担。”陈及说。
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
从“三驾马车”来看,尽管整体消费数据呈回落趋势,但作为新型消费模式的网络零售成为支撑消费增长的生力军。数据显示,今年1-5月,北京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357.9亿元,同比增长53.9%,占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继续攀升,达到10.9%。
国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日前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对北京市电商发展给予了肯定评价:今年以来北京市的电子商务增速非常快,规模已占到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0,对于今年以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度接近40%。“北京是电子商务发展比较快的地区,所以才有这么好的业绩。当然也可以从另外一个侧面看到线上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实体零售店会起到推动激励的作用。”
为鼓励电商消费进一步发展,北京市近日正式发布《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意见》提出,到2015年,北京市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电子商务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力争达到15%。
北京市商务委主任卢彦日前透露,北京将鼓励支持传统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经营,建立网购体验店,提高消费者购物体验和便利服务;重点培育一批服务全国的网络购物专业配送品牌,并给予资金扶持、土地利用等优惠政策促进电子商务集聚区发展,形成电子商务业态特色。
GDP对资源能源依赖降低
尽管从数据上看,北京市GDP增速从一季度的7.9%降至上半年的7.7%左右,但专家指出,这一增速是与北京市资源禀赋相适应的一种表现。相关部门预计,今年上半年北京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左右。此外,平原造林计划已完成95%,淘汰老旧机动车14.6万辆,退出高污染企业42家。
近年来,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和民生质量,北京市采取了限房、限车、停钢、治污等重大举措,也牺牲了一定的经济增速,仅2011年实施的“限房、限车和首钢主流程停产”,当年就拉低全市经济增速2个百分点。
目前北京市的经济增长速度与资源环境的禀赋条件基本适应,体现在经济增速保持稳定的同时能耗水耗持续下降。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全市98%的煤炭、42%的成品油、100%的石油和天然气都需要外部供给。近年来,北京市经济增长逐渐降低了对资源能源投入的依赖,能耗水耗水平持续不断下降。其中,数据显示,2007-2012年,全市万元GDP能耗由0.64吨标准煤下降到0.4吨标准煤,水耗由35.34立方米下降到20.5立方米,降幅均达到40%左右。
从相关部门的反馈来看,目前并没有带来煤电油气运的紧张,也没有带来太大的迎峰度夏压力。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经济研究所所长赵弘表示,近5年来北京累计关闭440余家“三高”企业,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平均下降29.3%,综合发展指数连续多年排名第一。这些都显示了北京市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北京经济结构调整起步早,压力来得也早,但为北京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高度也做出了良好的铺垫。”赵弘说。
城乡人均收入跑赢GDP
虽然北京经济增长出现放缓,但是民生改善却在不断增强。从以往经验看,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居民收入增长往往也出现放缓,但北京在经济增幅放缓的背景下,城镇居民收入仍跑赢GDP。数据显示,上半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6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4%,超过GDP7.7%的增幅;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0877元,增长10.6%。
专家表示,北京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居民收入还能取得较快增长非常难得,一方面,可能与北京试点营改增有关,减轻了一些行业赋税,另一方面,北京总部经济特征明显,国企、央企比较多,这些企业工资涨幅也比一般企业要高。
事实上,不仅仅体现在居民收入上,上半年北京城镇新增就业22.4万人,社保相关待遇标准增幅达到10%以上,淘汰老旧汽车14.6万辆,退出高污染企业42家,在改善民生方面进展明显。
在陈及看来,今年发生的雾霾天气为北京敲响了警钟,只顾经济发展,将带来种种弊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改善民生其实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经济发展了,政府才有更多的资金来改善民生;民生改善了,民众才敢于消费,进而又促进经济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