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大环境下,各级各类开发区、工业园面临更为严峻的发展形势。日前记者来到东北老工业基地,深入松花江畔的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采访时看到,这里却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助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在吉林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郑国学看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技术密集、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对经济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经开区特别注意引进高科技企业和项目,仅今年上半年引进的79个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就有44个,占比达55.7%。
在吉林高琦聚酰亚胺材料有限公司的展室里,陈列着许多最新科研成果。公司总经理刘丽杰随手拿起一缕黄色纤维,放在了点燃的打火机上。令人称奇的是,看似普通的纤维却“烈火焚身若等闲”,过了1分多钟仍完好无损,既没有冒出黑烟,也闻不到有毒气味。原来,这是一款由聚酰亚胺材料制成的轶纶纤维,阻燃性能非常好,可耐550摄氏度高温,保暖、隔热性能甚至超过羊绒。“由其制成的各种防护服表现优异,若用于消防救灾、军工实验、户外探险等领域,关键时能保住鲜活的生命。”刘丽杰自豪地说。
据介绍,我国以前使用的聚酰亚胺材料全部依赖进口。处于垄断地位的国外企业漫天要价,每吨售价高达数十万元,在谈判时往往只象征性地“让利”几块钱,应用于航天等特种防护领域的产品更是被封锁禁运。“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聚酰亚胺等先进材料。看到该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吉林经开区多次专程派人到深圳和长春等地对接,终于在2008年引进高琦公司。经过各方面科研力量攻关,聚酰亚胺纤维生产线于去年10月稳定生产,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一经投入市场,国外同类产品的价格应声而落,降幅达三分之一。目前公司已发展成全球产品种类最丰富、产业链最长的聚酰亚胺企业,正在全面研发生产聚酰亚胺树脂、针刺滤毡及纳米纸等产品。
提到另一种新材料——碳纤维,普通人可能并不太熟悉,但其性能绝对让人折服:比重不到钢的四分之一,抗拉强度却是钢的7至9倍。吉研高科技纤维有限公司是吉林省高新技术企业,年产4万辆碳纤维自行车,重量只有传统自行车的三分之一,具有高强度、高弹性、防腐蚀等特点。吉林经开区目前已形成国内最完整的碳纤维产业链条,并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预计到2015年,经开区碳纤维产量将占全国近一半,为打造“中国碳谷”奠定坚实基础。
给传统产业注入内生动力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镇,吉林市是“一五”期间兴建的全国第一个大型化学工业基地,化工、能源等产业体系发展较为成熟,但在新形势下均不同程度地遇到发展瓶颈。将老底子当作包袱还是财富?吉林经开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虽然已到周末,吉林众鑫化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汉倬仍在办公室里伏案工作。已经75岁的他,是荣获纳塔/哥白尼化学奖这一意大利最高化学奖的首位亚洲科学家。
张汉倬告诉记者,自己长期关注的异戊烯醇是生产高性能水泥减水剂的重要原料。在混凝土生产和施工中使用这种减水剂,能够减少30%以上的用水量,增强混凝土的强度30%以上,可广泛应用于核电站、路桥及超高层建筑。但由于关键技术长期被美日等国控制,相关产业在我国的发展一直不尽如人意。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在经开区的支持下,张汉倬退休后加盟了众鑫集团。公司同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依托当地丰富的化工资源和人才优势,建成国内首套、世界第三套异戊烯醇装置。“以前产品卖8万多元一吨,我们投产后价格就咔咔地往下掉,目前已降到4.5万元一吨。”企业的产品影响到世界价格,张汉倬认为这是对科研人员最好的褒扬,“化工产品的利润率一般只有10%左右,我们企业却能到50%,就是因为掌握了核心科技。”
不只众鑫化工发展迅猛,经开区内的吉林化纤集团建设成为亚洲最大的腈纶生产基地,康乃尔化工公司也已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苯胺生产销售企业。
调结构,关键要掌握核心科技。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经开区是黄河以北唯一的国家级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他们充分利用原有的技术、人才、资源等优势,改造和提升老工业基地和老国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注入新活力,培育出竞争力明显的产业集群。
打造企业发展新环境
吉林经开区在提升硬件的同时,着力打造企业投资发展的软环境,提出要对客商和企业提供“跑步式、保姆式、精准式”服务。跑步式就是要提升服务的效率,保姆式就是要提升服务的质量,精准式就是要将服务做得更到位。
城发集塑管业公司生产的钢带增强排水管最大内径达1.8米,在吉林省内首屈一指。公司董事长唐连鹏以前在外地发展,经开区和他从接触谈判到签约只用了1个月时间。唐连鹏说,除了服务非常细致周到外,他对区内完整的产业链条非常满意,项目从落地到投产仅用了1年时间。他说,“管委会总是想到企业前面。”
经开区注重由招商引资向选商择资转变,由注重单一项目向注重产业链项目转变,近年来,中钢集团、联想集团、香港富艺等60余个亿元以上项目相继落户。
不但通过选商择资,做大、激活增量,经开区还对现有企业提供周到服务,着力盘活存量。博大生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希禄说,企业要上新生产线缺许多手续,不知道找谁去办。经开区就派人领着他到省里跑批文。鼎基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明亮说,自己并不在意税收等短期优惠,更看重是否能得到及时指导和相关政策方面的支持。他说,“管委会有同志负责联系我们公司,经常下企业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原来,经开区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等环节,实施了部门捆绑结对和领导包保责任制,让百名机关干部与百户企业结对子,成效明显。
目前,小微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问题。经开区专门成立了企业家协会,定期召开座谈会和联谊会,让企业家互相了解、握沙成团,有困难时可拆借资金应急。另外,经开区积极同各金融机构沟通,鼓励银行向急需资金企业放贷,有时甚至由干部个人替企业担保。
郑国学告诉记者,吉林经开区今后将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等战略机遇,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等新兴产业,并努力推进产城融合,进一步改善民生。力争经过几年发展,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成为东北重要的精细化工集聚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区。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16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