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华工商时报全联通(cbtqlt)记者在“中民投全球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现场获悉,截至今年6月底,中民投资产总规模从成立之初335亿增至近2千亿。2016年以来,实现了35%的增长速度。目前累计实现利润90亿元,纳税30亿元。未来将做大融资租赁、保险、资产管理三大金融集团,累计资产规模突破千亿元。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黄荣以及中民投部分投资方代表在接受中华工商时报全联通记者采访时为我国民企投资给出了策略。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黄荣在会上表示,世界经济的复苏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将给中民投带来更多的机遇,中民投成立两年多来充分运用抱团发展的模式优势,坚持聚合资本能量,释放基础活力,服务国家战略的经营宗旨,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希望中民投加强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发挥好全球专家咨询委员会议的智库作用,对世界和中国经济的走势准确严判,进一步明确公司目标、发展方向。希望中民投发挥聚合优势,整合股东资源形成合力,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
中民投董事局主席董文标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化进入一个新常态,发展方式和增长的动力的转变为国内民营企业发展带来了宝贵的机遇。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三大重要战略带动形成的产业集群,为全球企业创造了新的商业机会。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更为中国企业和全球企业紧密融合,相互融合,在更大范围内,更多的领域里,共同开展国际合作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董文标表示,在中国全面实施结构性供给侧改革过程中,中国领导人明确表示,中国将陆续出台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经济,继续健康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这为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带来了利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中民投模式应该说是工商联领导的一个伟大创造”中民投总裁李怀珍认为,因为中国的民营企业过去都是单打独斗,力量分散。作为中国最大的全部由民营企业组成的一个大型投资集团,中民投在中国是第一个。成立两年来,中民投的引领作用非常明显。如媒体所报道,全国范围内已经有浙民投、苏民投、厦民投、粤民投等民投公司相继创办。中国的民营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民投所创建的)资本聚合、抱团发展这种新模式显示出很大的生命力。
李怀珍说,在中国民营投资的增长幅度出现放缓的情况下,中民投这两年资产增长5倍,由原来335亿到现在2千亿,就是这种新模式的生命力。虽然中民投与各个省的民投都是各自独立的主体,没有任何股权关系,但是,在业务上面我们肯定会出现融合。中民投本身就是一个抱团的概念,我们能和各个地方的民投结合起来共同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也应该是我们的战略之一。
“现在的经济环境下,单个民营企业要单打独斗去发展,不管在国内还是海外,确实面临诸多的挑战和困难,而且这些外部环境的问题是越来越多”
宗申集团董事局主席左宗申说,比如,在国内发展,国家有关领导要支持一个民企发展,支持一家单独的民企发展,现在按照我们的判断他是有政策风险的,有权钱交易等等这种风险在里面。但是,如果他支持一个民企抱团发展的企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就首先是没有政治风险的。
左宗申说,转型升级面临的外部挑战不再是原来市场出现一个机会,某个企业去抓住这个机会就可以发展。现在一做一个转型就是一个产业链,这个产业链当中需要大量的协同伙伴。
在左宗申看来,上世纪90年代单独的企业走出去后,面临法律、文化,还有一些政治风险在里面,那一拨走出去是比较失败的。最后总结经验,抱团出去,这种模式是比较好的,这是一个大势所趋。
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正大集团副董事长杨小平:用十年时间来看中国,中国经历了三个台阶:80年代初农村改革,是激活了农村这个市场,无论从供给还是需求;90年代“南巡讲话”以后,是激活了城市供给和需求的市场;2003年加入WTO,是激活了世界的这个供需市场,出口数据两位数的增长。是这么三根曲线拉动了中国30年。
今天有些人感觉到了“新常态”,经济遇到问题。其实,这里面有三种情况的调整:
一是,供需结构,产能过剩,三去一补。二是,贫富结构,比如:我们一看一些大灾大难的时候,农民的房子哪儿有钢筋?哪儿有水泥?还是没有得到满足,但是,他们有购买力,有需求。所以,现在习总书记讲“扶贫攻坚”,靠市场力量过不去的。就像水往上流,要靠泵。中国有这个力量。
三是,条块结构。部委是条条、省是块块,在国际讲经济,就是说国家是块块,跨国公司是条条。比如:正大在中国投资这么大,在世界各国投资这么大,泰国政府对于它就是一个地方政府。怎么把条块结合好,是下一轮争取新的供需空间,才有打开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