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正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第二年。与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强劲销售相比,奢侈品牌尤其国外品牌在中国二、三线城市卖得并不好,即使是在山西这个集聚全国采矿富豪的产煤大省。
“商场刚营业那段时间,有时一上午也没有几个人逛。当时招商很难,大牌都不愿意和我们合作。”赵燕说,“直到2005年以后,销售才真正有起色。”
2005至201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经济年均增速达11.2%,高于全球同期水平,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而这5年间,山西的GDP也比上一个5年翻了一倍多。
与此同时,大量国际奢侈品牌来华开拓市场,奢侈品行业成为中国快速增长的产业之一。赵燕说,不但天美名店引进更多国际高端品牌,当地先后建成的几个商场同样品牌云集。
中国奢侈品协会会长蔡苏建认为,十年来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不断增长,不仅得益于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还同消费者越来越全球化的视野和文化认同密切相关,这在80后、90后中更为明显。
今年28岁的赵晴最近给男友买了一支2000多元的万宝龙钢笔。她说男友快要过生日了,正好临近圣诞节,所以想送一件比较精致的礼物。
“听说万宝龙的牌子在太原有十年了,口碑一直不错,我的一位同事就用的这个牌子。”赵晴说。她在山西一家事业单位上班,月工资2000多。 据万宝龙太原店店长吴涛介绍,自万宝龙入驻太原以来,营业额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 太原奢侈品消费的变化折射了中国二、三线城市奢侈品市场的成长历程。欧阳坤认为,北京、上海引领着奢侈品消费和文化,但购物的巨大潜力却蕴藏在二线城市。 由对外经贸大学奢侈品研究中心和《财富品质》杂志11月联合发布的《2011中国奢侈品报告》显示,国外奢侈品牌向中国二线城市迅速扩张,其中杭州、沈阳和成都奢侈品消费的市场份额最大。 “中国正改变全球奢侈品市场的格局,”蔡苏建说。在全球金融、信贷危机大背景下,欧洲奢侈品消费基本无增长,来自中国的强劲购买力给了世界奢侈品公司喘息的机会。 麦肯锡的研究显示,2009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同比增长16%,仅略低于之前几年20%的增长水平,去年中国市场份额达120亿美元。 欧阳坤说,2008年起欧洲市场重心开始转向中国,其中85%的品牌视中国市场为其未来1至5年的发展重心。 尽管国际金融形势动荡,中国消费者仍有着强烈的奢侈品购买欲望。根据《2011中国奢侈品报告》,63%的被访中国奢侈品消费者表示未来将增加或保持奢侈品支出。 益普索大中华区首席市场官王卿芸预测,到2015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将占全球29%的市场份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