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中小企业河北网!
河北民营经济网
中国中小企业河北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各界言论

“民企航母”中民投能否激活民营资本

发布时间:2014-08-26 来源:河北日报

    中民投今年4月获得国务院批复,公司注册资本500亿元,59家参股股东均为大型民营企业,涉及机械制造、冶金、信息科技、资产管理、环保、新能源、电力、电子商务等领域,参股或控股多家上市公司,参股企业资产总额近1万亿元。

    4月17日,庞大的民间金融投资航母公司——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中民投),通过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的微博登台。“总理签字批准成立的一个国字头民营公司,今天创立大会。我公司投资10亿,仅占股2%。”微博短短文字透露出的“总理签字、国字头民营、10亿占2%”一时间成为媒体和市场焦点。

    这家大型民营投资公司诞生,对转型发展的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会起到什么作用?民生银行原董事长董文标为何加入?中民投将怎样运转?

    能否激发民营资本活力?

    “中民投的成立是当前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促进投融资体系市场化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在宏观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有助于稳定社会资本投资信心、激活社会资本活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

    王军认为,长期以来我国投资主要依靠政府和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负债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这种状况已不可持续。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要求尽快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使社会资本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

    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我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9.6%,增幅呈逐步放缓态势,低于2013年23.1%的增速3.5个百分点。

    “对整体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而言,中民投是一片新的试验田。”中民投董事局主席董文标表示,中民投要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引领中国民营资本投资,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能否成功整合过剩产业?

    产业整合是中民投的两大支柱之一。中民投宣称:以“整合、运营光伏发电项目”为切入点,打造颇具规模的清洁能源提供商;成立钢铁联盟,打造涵盖原材料采购、贸易及钢材销售的综合性钢铁服务集团;推进成立船舶投资基金,提升船舶制造企业的竞争力。

中国社科院教授刘煜辉则认为,下一阶段我国将进入产业并购期。对过剩产能通过集中淘汰一批、资源重构,使得效率更高、活得更好。在当下债务和产能调整期,中民投的进入同样有很大机会。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行业整合困难的背景下,资金实力雄厚的中民投进入,能够对行业发展带来利好。但是,盘活三大产能过剩行业并非易事,产能整合、行业整合均需要相关政策支持和垄断性国企合作。

    将资金优势和行业相结合是行业整合成功的关键,对行业的把握也并非易事。在这方面,中民投没有明显优势,也是其将要面临的挑战。

    能否为更多民企带来福音?

    “为什么要做中民投?因为中国到了目前这个阶段,需要有一家民营背景、能联合更多民营企业的力量,通过产融结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帮助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挖掘行业价值。”董文标这样阐述中民投的理念。

    而社会更加关注的是,众多中小民营企业能否获益。

    “以中民投这样规模的资本,投资肯定以大项目为主,不能指望它运作一些小的项目。”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员朱振鑫说,“通过对产业的整合,投资的带动,资本的聚集,整合好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势必给相关民营企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在股权结构方面,股东持股比例最高不超过2%,即10亿元,最低不少于0.6%,即3亿元。“股权结构较为分散,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将股东的强势积累与公司的坚实平台高效结合,促成民营资本合力,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中民投总裁李怀珍说。

    据介绍,中民投的经营范围主要为股权投资、股权投资管理、商务咨询、财务咨询、实业投资、资产管理、投资咨询等。

    据了解,在重点业务板块方面,将成立中民新能源集团、中民国际通航、中民矿产物流集团、中民实业、中民物业、中民国际、中民资本、中民欧洲资本。

    业内人士认为,中民投的成立,对激发民间资本投资活力,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利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