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5日下午2点,主题为“经济是否反转”的第二十四届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在清华大学伟伦楼国际报告厅隆重举行。应邀出席活动的嘉宾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国务院参事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曹凤岐,华远房地产集团原董事长任志强以及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论坛由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主持,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出席并致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首先为本次论坛做了主旨发言,他回顾了过去五年的中国经济,表示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反转不是现在时,而是将来时,中国经济将会进入到一个转型再平衡时期。何谓再平衡,刘世锦认为需要考虑三个充分条件:
第一,高投资要触底。高投资大体上由三部分组成,基础设施大概占整个投资20%到25%,房地产占25%左右,制造业投资大概占30%以上,这三项合起来可以占到中国投资大概80%到85%。基础设施,基本上已经触底了,基础设施占整个投资比重最高的时候是在2000年左右,最近几年基础设施是政府作为稳增长的工具;房地产从去年开始回调但是目前还没有完全到位,今年能保持正增长的速度就会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制造业投资已经降到了10%左右,从需求角度来看,最后会降到10%或10%以下。
第二,严重过剩的产能要调整到位。需求降得相对比较快,供给降得比较慢,所以出现了严重产能过剩,另外一种表现是通缩(KPI)的问题,煤炭、钢铁、铁矿石、石油、石化这五大行业的KPI大概是负的20%左右,企业盈利水平下降。要解决严重过剩的产能问题,就是要相当大幅度去产能,煤炭和钢铁去产能要到20%、30%才能盈利平衡,企业才能盈利,东北、河北、山西等等地区的财政收入才能恢复增长。
第三,新的增长动力要逐步起来。刘世锦认为下一步新的增长点更多的是集成效率,新的技术、新的发展、模式新的机制的推广,比如互联网+、绿色发展、机器替代人工等等。现在最应该发展的是效率洼地,会有长远的成长空间。他谈到了两个有成长空间的行业,一个是通讯业,关于电讯资费的下降问题,可以引入一些民营企业来增加竞争;另一个是房地产业,应该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的网络型城市带,其中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能够合理分工。
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效率,让老的增长动力逐步达到一个新的均衡点,把过剩产能去掉,逐步恢复盈利能力,同时有新的增长动力之时,刘世锦认为中国经济反转的时候才能真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