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中小企业河北网!
河北民营经济网
中国中小企业河北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 > 产经分析

试点期将结束 虚拟运营商面临生死大考

发布时间:2015-07-21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时隔两年,虚拟运营商在经历了前段时间的燥热之后,无一例外地将面临成长的烦恼,是生还是死?今年是国家规定试点期的最后一年。据相关人士透露,试点结束之后,发展不佳的转售企业将会被工业和信息化部吊销其业务牌照。

 

  虚拟运营商就像是实体运营商代理商,它们从三大基础运营商那里承包一部分通信网络的使用权,然后通过自己的计费系统、客服号、营销和管理体系把通信服务卖给消费者。工信部在2013年年底和2014年年初先后颁发了两批虚拟运营商牌照,国内的虚拟运营商运营放号于2014年年初正式拉开大幕。

 

  目前,虚拟运营商一共分为七大派别,分别为渠道派、互联网派、电商派、终端派、金融派、行业派、CP/SP(内容服务商)派。派别虽多,但目前的形势不容乐观。据有关数据统计,经过一年多发展,数十家虚拟运营商截至目前累计发展用户不到200万户,其中多以联通转售业务为主,其次是中国电信业务。从用户规模来看,用户及市场对虚拟运营商所持态度远不及企业宣传那样。

 

  一些虚拟运营商负责人曾表示:“过去半年,虚拟运营商的心态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观望居多。”

 

  在他们看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国家鼓励民企进入电信业是好事,但却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统一的发展标准,导致各行其道;其次,虚拟运营商方面也存诸多问题,如缺乏标准监督、批零倒挂、互联互通、短信识别等,这些已然成为阻碍虚拟运营商发展的最大拦路虎。

 

  中国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项立刚表示,现在虚拟运营商的状况不容乐观,发牌的一共有42家,现在做起来的也就有五六家,用户数不到200万,而且这个数字的真实性也无法确定,目前这40多家中有2/3基本等同于已经死了,而且很多发牌之后没有做起来,因为它们不知如何去运营,能活到最后的不会超过5家。

 

  他举例称:“我曾经用过一段时间的虚商号码,是京东的,但要求每月要消费1000元才能得到500分钟和500M的流量,我现在已经不用了,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每个月不可能都去消费1000元,二是京东在价格方面没有任何优势。”

 

  “绝大多数虚拟运营商仍停留在基础通信业务的转售,无非是在优惠力度上和一些新的运营卖点上敢于打破常规,真正细分市场的商业模式还未出现,或者说离成熟还有不小差距。”项立刚说。

 

  中国虚拟运营商产业联盟秘书长邹学勇认为,虚拟运营商应更专注于企业级市场和细分市场。

 

  举例来说,专注手机游戏的苏州蜗牛,可以让它的用户玩自己的手机游戏免流量,以获取更多的用户数,然后通过广告等其他业务创收,贴补流量成本。这种‘游戏+手机+流量’的经营方式就是对传统收费模式的颠覆。又比如京东,专注零售业,可以让用户通过够买商品而获得一定的通信资源。这种创新才会带来通信行业的新一轮变革,也意味着电信行业的免费时代到来。

 

  据悉,苏宁通讯公司于7月1日正式推出中国联通虚拟运营商4G业务,该公司分别在去年和今年得到了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4G转售业务,这也标志着该公司成为国内首家集三大运营商为一体的全4G运营虚拟运营商。苏宁通讯公司总经理顾伟表示,目前苏宁的联通4G转售业务已经进入最后联调测试阶段,7月6日向用户开放申请。

 

  不过,项立刚认为,即使得到了三大运营商的4G转售业务,虚拟运营商的通信市场也不会太乐观,因为它们没有自己独立的通信网络、费用较高,且在服务方面缺乏新意,公众接受度不会太高,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较小。

 

  工信部近期高调宣布至今年年底,三大运营商的资费将下降30%。届时,还是满足于做代理商的虚拟运营商将受到很大冲击。虚拟运营商要想真正盈利和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少现在这种模式是不行的。它们需要更大力度的变革,否则只能成为中国通信业发展道路上的试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