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韩国的白菜卖到了19块钱一棵的天价,韩国主妇们都快舍不得买白菜做泡菜了,中国3毛钱一斤的大白菜仍然不是那么容易出口到韩国,巨大的利润看得人心里痒痒,却有点干着急使不上劲。为什么?
农户说:韩国白菜这么贵,我也想出口!
河南省濮阳市开发区新习乡东别寨村的白菜种植大户刘同选,今年种了20多亩白菜,总产量近20万斤。虽说已收货1个多月,可还有一大部分没有售出。自从前几天他在新闻上看到韩国白菜能卖19块钱一棵,这个数字就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刘同选说:“看到新闻上说韩国大旱,白菜都卖到19元一棵了。真是天价啊,我们这边3毛一斤,最贵的时候才八毛。真是不可思议。”
韩国农产品有多贵?生活在首尔的韩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部记者南黎明有切身体会:“但凡韩国的家庭主妇现在去超市买菜都会变得缩手缩脚的,比如前两天去超市买洋葱,大概是一袋子洋葱里面有5、6个,价钱居然是4千韩元,也就是20多元人民币左右了。感觉比平时好像涨了有三分之一左右。白菜的价格从今年5月份起就一直是居高不下的,一颗白菜现在都在3千韩元左右,那么折合人民币就是16元、17元钱了。”
韩国今年遭受大旱,导致包括白菜在内的很多农产品产量受损,价格一路走高。相比我国很多地方却因为没有销路,使得大量蔬菜烂在地里,所以不少菜农萌生了把蔬菜卖到韩国去的想法。
和刘同选同村的菜农张军中说:“现在老百姓看到外边的蔬菜市场这么大,我们也想着看看能不能出口,这两天就跟这边的一家合作社、商务部门联系一下看看出口需要哪些手续,这个差价太大了。”
企业说:中国白菜卖过去,价格未必高!
相比农户的跃跃欲试,此时的农业出口企业却表现得颇为冷静。山东烟台泰康食品有限公司做农产品出口多年,董事长王邦飞告诉记者,别看韩国农产品价格涨势强猛,但不意味着中国的白菜卖过去,也能达到19块钱一棵。
王邦飞说:“国内,也不是我一个工厂,还有其他工厂。国外的也不是一个采购商看货,根据价格的问题,比如说我一吨货能卖1000美元,可能别的公司卖900美元,质量同等的前提下,那就跑到别的公司。像这种商业主要是以利益为主,哪里价格便宜,质量差不多,他就去哪采购了。”
确实如此。据韩国农林部所属政府机关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青岛代表处职员介绍,韩国的农产品进口通常是国际性行为,进口国之间竞争也比较激烈。
青岛代表处职员讲到:“我们采购的话都是招标的,然后供应商自己会投标,招商的时候采购量是公开的,然后价格是非公开的,它这个是针对于国际性的,不是只针对中国。它这个公告在韩国的官网上会出来,中国的这些供应商会自己去看。”
为什么韩国人的钱那么难赚?
也就是说,看到韩国市场这块“肥肉”,全世界的菜农、经销商都能参与竞争。那为什么韩国白菜还能卖这么贵呢?
笔者了解到,对于韩国来说,菜价高的问题可以说是由来已久。一方面,由于韩国国土面积较为狭小,农业依然延续着小规模、家庭化的模式。虽然政府一直对当地农业采取了世界上最高的补贴,但韩国农产品价格仍然居高不下。一旦遭遇气象灾害,价格暴涨就成为“惯例”。
而另一方面,韩国为了保护自己的农业,轻易不会打开进口的大门。征收高额关税就是一道很难迈过去的坎儿。就在前些日,中韩双方共同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未来一个月内将两次降税。但是,在农水产领域,大米、辣椒、大蒜以及鱿鱼、带鱼等20种农产品并不在列,依然征收高税额。
除了贸易壁垒之外,这轮韩国白菜涨价,也和这一特殊品种有关。韩国农林部所属政府机关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青岛代表处职员介绍说:“我们所有的农产品都是韩国那边价格不稳定的话我们才进行采购。像你说的白菜是没有这种情况,现在就是洋葱和大蒜一直在进口。白菜的上市时间比较短,三个月就可以上市,每个产地都会生产出来。大蒜洋葱的话,一年只出一次,所以如果现在涨价缺货的话,就必须进口来把这个价格压住。”
赚别人兜里的钱,难度有点大
如果说韩国有其特殊性,我们一时还无法实现农产品大宗出口,那么立足亚洲、放眼世界,能不能做上全世界的买卖,能不能让滞销变成外汇呢?
在国内廉价的农产品,能否卖到更需要它们的地方去?泰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邦飞认为,有难度,且难度会越来越大。
王邦飞说:“韩国的土地很少,像农副产品,大多数是中国来供应,所以产品的市场决定于中国。但如果他们的要求低一点,可能他们就会到越南去采购,或者到印度去,主要原因是他们那价格低一点,价格是主要因素。我们的加工、制造成本高,劳动力的成本高,我们的竞争力就差一点儿。”
限制农产品出口脚步的,除了价格关,还有质量关。还记得今年2月,山东2200吨大蒜出口到韩国,被韩国农管所以质量检测不合格为由,要求将货物返送回中国,给蒜农带来高达1000多万元经济损失。这件事严重刺激了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湖北长友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长友说:“没有按照质量标准,特别是农残检测、重金属这些含量都必须达到国家出口的标准。如果一旦产品经不起检验,质量不能保证,那就有很大的风险。客户不能认可,我们的货物也出不去。”
这件事被媒体曝光后,引发了行业的讨论和反思。泰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邦飞认为,我国急需跟上农产品的国际检验检疫标准,这样才能让农产品出口之路更加稳妥。
“比如说我来出口产品,我去中国的产品检验检疫完了,到地方进口它还要检验。你中国检验合格了,到国外检验不合格,还照样通不了关,还得要退回货来。所以,中国这方面不能完全按照中国的标准去检验,要进口的就按照我们国家的标准去检验。”
“硬件”做到位了,还有“软件”不可忽视,就以韩国为例,长久以来,韩国都在对国民进行着“身土不二”的教育,就是说身体要健康,必须要吃自己土地上生产出来的粮食,所以韩国人在吃的方面,对韩国货的固执程度也比较高。韩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部记者南黎明认为,唯有确保品质上成,才能成为沟通两国市场的连锁桥。
“随着中韩自贸区协定的生效,中国农产品要打开韩国的市场,看来还必须要在品质上投入更多的心血,不然估计想要改变韩国人的这种想法应该是不是很容易的。”
专家:与其争相降价,不如提高质量
我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进口来源国。2014年,我国对韩出口农产品达到48.6亿美元,今年预计会突破50亿美元。
可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出口比较竞争优势却在逐渐减弱。就像报道中企业所说,中国如今人工成本、种地成本的上涨,使得出口价格必然会高于越南、印度等国家。那未来,我国会不会因此而失去很多出口机会呢?
对此,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魏永刚认为,以目前中国国情来看,与其去争相降价,不如致力于提高产品品质,以高质量的农产品来赢得全球订单。
我们的白菜卖不掉,邻国的白菜价格高。一颗白菜的两种价格,形成了巨大落差,也是农产品外贸的巨大机遇。可惜,我们现在还有很多限制,无法立即抓住这个机遇。农民兄弟为此着急,外贸经销商也操心。出现这种情况,当然有很多技术层面的问题,包括关税、外贸体制等等,但更重要的是,它促使我们在一个新背景下思考农业生产的老问题,这个老问题是:如何认识我们的优势,怎样形成我们的优势。
道理大家都明白,无非是质量和科技两个方面。以高科技武装农民,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实际上,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面对很多具体困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培训一线农民的体系还没有完善,农产品安全监测机制还不完备,农业科技成果直接走到田间的道路还不通畅,农业生产者的年龄结构还是偏大等等。
初冬韩国白菜给我们上了一课。我们的农业发展要转变思路,在多少年追求产量的基础上,要把目光盯住科技、盯住质量、盯住农民培养。中国农产品要以高质量来赢得农业外贸的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