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河北省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7日    来源:默认部门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各省级消费品行业组织:
  现将《河北省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10月11日
河北省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
(2023—202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2022-2025年)》(工信部消联费〔2022〕79号)、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关于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的通知》(工信部联消费﹝2023﹞101号)相关要求,加快推进全省消费品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消费品工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推动全省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以消费升级为导向,以数字赋能为抓手,深入实施消费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促进消费品工业提质扩量增效,推动新一代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与消费品工业深度融合发展,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和网络基础设施支撑作用,带动消费品工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服务链协同发展,推动消费品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消费需要。
  (二)主要目标
  力争到2025年,消费品工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创新、研发、设计能力和数字化应用水平明显提升,培育形成一批新品、名品、精品,品种丰富度、品质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
  1.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新一代数字技术与消费品工业融合发展,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的企业比例均不低于80%,行业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显著提升。
  2.转型升级明显加快。持续推进消费品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技术创新不断加快,在轻工、食品、医药、纺织等行业培育5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车间),打造一批百亿规模知名品牌,巩固提升行业竞争优势。
  3.质量效益大幅提升。推动智慧设计、柔性制造、供应链协同等关键环节的集成应用,培育10个数字化服务管理平台,新培育国家级“三品”战略示范城市6个、省级示范城市20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省级重点特色产业集群整体实力明显增强。
  4.绿色发展成效明显。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变革,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绿色制造。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以优质供给引领消费。
  二、重点任务
  (一)数据驱动消费品工业研发创新,助力“增品种”。
  1.科学分析,精准定位市场需求。借助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开展消费需求统计分析,同时,积极跟进高频问题,开展绿色、智慧、创新产品研发,实现供需、产销高效匹配,以优质供给助力消费升级。支持纺织、食品、医药、家电、家具等消费品领域企业打通线上线下全域数据,开发个性化推荐算法,加强适销产品定制化生产、渠道精细化运营、质量可追溯可管理,促进供需精准对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需求,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
  2.注重研发,增强设计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上云上平台,将研发设计、生产经营、质量控制、设备运维、品牌及营销管理等业务向云平台迁移,提高经营效益。加快CAD/CAM、CAE、CAPP等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应用,鼓励家用电器、家具、家装材料和轻纺机械等行业应用三维建模、模拟仿真、虚拟测试等技术,开展众包设计、协同设计、云设计、用户参与设计等新模式,探索面向个性化定制的设计,优化和提升产品功能。围绕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发展,完善工业设计能力,推动皮革、塑料、食品、造纸、体育工美和玻璃陶瓷等产业向中高端发展,补齐消费品制造业设计短板,推动设计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围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提升工业设计能力,聚焦智能家居、时尚服饰、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布局设计能力建设。鼓励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培育一批示范性消费品时尚创意设计名城和产业园区,加大对消费品创意设计优秀人才的表彰和奖励力度。
  3.丰富品种,提升产品供给水平。支持企业深度挖掘用户需求,适应和引领消费升级趋势,加强在产品开发、外观设计、产品包装、市场营销等方面创新,积极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丰富和细化消费品种类,适当降低低端消费品比重,促进产品迈向高端化。引导企业积极创新服务模式,提供更具有吸引力的消费体验,推出更多的个性化、时尚化、功能化、绿色化消费品,进一步提升时尚服饰、智能家居、生物医药、健康食品、皮革毛皮等消费品的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传承发展一批传统工艺美术等产品。支持发展传统特色食品。创新提升一批民族特色用品。传承保护民族特色服饰文化,研究设计特色服饰。
  专栏1.消费品领域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时尚服饰。推动我省纺织服装产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国际化为发展方向,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时尚化消费需求为重点,鼓励企业引进智能量体、3D试衣、智能裁床、自动模板机、智能吊挂、智能仓库等设备,提升各工序智能化水平;应用数字化设计、CAD打板、生产工艺仿真提升研发效率。加快发展高品质、多功能、智能可穿戴、绿色健康的高附加值产品,提升纤维新材料、先进纺织制品、创意设计、知名品牌等发展水平,培育纺织服装领域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企业,打造先进的高端纺织集群。
  智能家居。鼓励企业加强家居领域工业设计中心建设,完善产品模型库、数据库、工艺设计知识库,优化提升消费者住宅数字图像信息与智能设计互联软件,将渲染软件和CAD、CAE、CAM、ERP等系统联通,提高家居一体化设计和集成创新能力。实施“新技术+”行动,提升产品及制造过程智能化,鼓励龙头企业围绕居家体验、家庭安全、智慧娱乐、环境监测等领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家电结合,进一步推动家居产品的智能化。支持企业建立完善在以大数据为核心,由硬件系统(集成家装系统、家具系统、照明系统、智能家电、智能硬件等)、软件系统、云计算平台构成的一个家居生态圈,实现远程控制、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生活服务,提高智能家居产业创新能力。
  生物医药。加大对应用研究、自主研发、多元化成果转化能力的支持力度,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型药品研发领军企业。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生物医药产学研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创建国家级具有示范应用效应的技术平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在疾病防治、新药研发、生物安全等领域,加快省级实验室建设,布局建设省级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争取创建国家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围绕新药创制、新冠疫苗研制、合成生物学等领域,实现创新突破,形成“龙头引领、园区支撑、跨区聚集、全域发展”的全省生物医药创新空间布局的新格局。
  健康食品。通过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数字化技术对食品原料物性、营养特性、人气营养特征等信息数据化和整合分析,加快实现食品设计、加工制造过程的数字化与信息化等。指导企业从MES(生产执行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等相关信息化管理系统往智能化方向升级,提升企业AI食品缺陷检测、设备预测性维护、异物智能检测与管控、AI高级排产排程等管理能力,满足食品企业对数字化的需求。
  塑料制品。推进塑料制品在“三化一微”和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上发力,提升产品品质和企业竞争能力,丰富塑料制品品种,提升品质满意度和品牌认可度,满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需求。扩大特种工程塑料、面向5G通信用高端塑料、高端光学膜、电池隔膜等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子信息、交通等方面的应用。推广新型抗菌材料等医用塑料,在医疗器械、耗材及药品包装等方面应用。加快塑料节水器材、长寿命功能性农用薄膜、保温隔热板、特种管材、塑料门窗异型材等方面应用。
  皮革毛皮。利用5G、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与皮革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促进皮革行业的设计、生产、营销等关键环节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转变。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等新的生产模式有序替代传统模式,深入开展无铬鞣技术、大数据与舒适性研究、离散型自动化系统集成、全流程信息一体化平台研发等行业关键性技术的突破,开发绿色化、时尚化和功能化皮革材料,扩大在服装服饰、汽车、家居等领域应用。
  绿色造纸。结合河北省地域实际,鼓励对造纸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和项目的产业化建设,提升造纸产业技术水平,同时引导企业主要产品向食品卡纸、轻型纸、特种纸、高档生活用纸、高档包装用纸及纸板以及非木材浆纸产品方向发展。利用多元化技术生产环保型、高附加值、功能性优质产品,提升副产品利用价值,实现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
  自行车。以新国标新要求为动力,推进核心技术创新,聚焦发展需求,攻克关键难点,加强基础研究,为电动自行车行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推进智慧智能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科技进步成果,提升生产装备智能化水平。推进开拓创新转型升级,以更多新材料、精加工、巧设计、高品质产品,推动行业向标准化、轻量化、智能化方向创新发展。
  工艺美术。落实《河北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办法》(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23〕第5号),发挥我省工艺美术大省的传统产业优势,实施手工业文化+产品系列行动,建立传统工艺美术管理平台,利用新模式、新业态,充分挖掘文化要素对品牌建设、品质提升、提质增效的潜力,引导企业将手工业文化融入创新管理的各环节,提升产业、企业和产品竞争力。推动工艺美术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二)数字化改造消费品工业转型升级,助力“提品质”。
  1.数字赋能企业提质增效。鼓励企业结合自身需求部署应用云化、轻量化的工业软件,实现低成本信息化改造,着力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以数字技术应用与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横纵向相通相连,以数字化赋能,为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空间。引导服装服饰、生物医药、生活用纸、家电、皮革等企业从“点”发力、用“线”串联,对研、产、供、销全过程实现要素资源精准管理、高效配置,打造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工业互联网暨5G工业应用场景,推动企业发展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化,形成更强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2.培育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引导企业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聚焦关键生产运维环节,打造研发设计、生产管控、设备运维、远程服务、供应链管理等数字化应用系统管理平台。同时,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鼓励企业广泛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装备,建立数据采集分析系统(DAS)、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柔性化生产等协同集成智能化工厂。
  3.创建智能制造示范车间。支持企业对现有生产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提升核心装备和关键工序的数字化水平;建立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为核心的研发平台、供应链关系管理系统(SCM)的管理平台、制造执行系统(MES)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平台。加快智能分拣设备、智能输送设备、智能货架、智能仓库建设及应用,打造灵活度、柔性化、智能化的智慧仓储体系。
  专栏2消费品领域质量管控能力提升工程
  时尚服饰。推广应用机器视觉等技术和智能检测装备,实现产品质量智能在线监测、分析和结果判定,降低不合格品率。支持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大力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用条码、无线射频、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调度、物料跟踪、产品追溯等信息实时跟踪反馈,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标准引领作用,以新型纺织纤维材料、功能性纺织品、智能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为重点,鼓励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智能家居。开展智能家居互联互通发展行动,促进家用电器、家具、五金制品、照明电器等行业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应用数控开料机、数控雕刻机、全自动激光封边机、自动分拣等自动化装备,提升各工序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建设健全新型建材及智能家居产品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等多领域、多层次、全覆盖、高水平的标准化体系,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提供技术保障,提高产品竞争力。开展“百企千县万村美丽家居”行动,推动绿色智能家居产品进乡村,营造美丽村居生活。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研制工作,提升行业发展话语权。
  健康食品。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覆盖原料、生产、仓储、销售、消费者等环节“一物一码”的追溯,提升风险管控、防范和处置能力。引导传统优势食品产业集群进一步发挥集聚效应,对分拣、调配、杀菌、干燥、净化、封装、称重、质检等工序建设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工艺参数协同优化,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配套,进一步壮大乳制品、肉制品、白酒等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引导食品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功能性食品、运动营养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消费市场。
  塑料制品。鼓励企业采用新型绿色环保功能材料,增加使用符合质量控制标准和用途管制要求的再生塑料,加强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和产品研发,降低应用成本,有效增加绿色产品供给。鼓励日化、饮料等企业推广应用高于推荐性标准相关技术要求的团体标准,推动塑料硬包装“减轻、减薄和瘦身”。推行绿色设计,提升塑料制品的安全性和回收利用性能。支持全生物降解塑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推广,提高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产和供应能力。
  皮革毛皮。建设品牌设计数据库,加强大数据采集应用,采用3D设计、虚拟仿真设计和视觉化呈现,开发个性化、时尚化、功能化皮革和毛皮制品及鞋类产品。推进无铬鞣制、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提升制革制鞋装备技术智能化水平。支持推广真皮标志,发展生态皮革,建立皮革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挖掘皮革文化。
  电动自行车。指导企业严格按照《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等国家强制性标准生产,加强电动自行车强制性生产标准、强制性产品“CCC”认证等环节管理,确保每一辆电动自行车安全。鼓励企业应用生产计划排程系统(ERP/OA)、MES生产管理、WMS智能仓储等信息化软件,从原材料入库到产品出库生产过程中实现信息化,产品质量可追溯。搭建符合标准规范、可溯源的产品数据体系,实现从生产、销售、上牌、维修到回收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闭环,通过数据共享共同推动产品使用安全升级,利用数据分析优化供应链管理。
  绿色造纸。通过逐步建立水资源管理体系、强化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推动碳排放管理项目市场化运作,开发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大宗和特种功能型纸及纸板,加大研制建筑及室内装潢用纸、液体包装纸板、食品包装纸及纸板、高性能纸基功能新材料、小型和重型商品包装用低克重高强度瓦楞原纸,以及各种功能特种纸及纸板等,重视高阻隔、安全、卫生食品包装纸与纸板和包装容器的开发,提高“三废”管理水平和资源、能源、循环利用率。
  (三)数字化管理助力消费品工业品牌建设,助力“创品牌”。
  1.运用数字技术提升品牌价值。引导企业加强精细化运营管理,利用数字化方式开展品牌建设,明确品牌管理目标,实现品牌精准定位,打造竞争力强、美誉度高的区域品牌。推动创意设计园区、创新创业基地、品牌孵化平台等利用数字化手段,加大设计、营销、咨询、策划和数字化转型评估诊断的公共服务供给,为品牌建设提供良好生态环境。支持行业组织开展品牌培育、评价、发布、交流传播、标准制定等品牌规范化建设,培育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机构、品牌设计创意中心。指导企业建立品牌价值评估体系,对数字化转型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2.运用数字技术创新销售方式。鼓励企业通过大数据技术开展媒体营销、内容营销、影响者营销、用户生成内容营销和个性化营销,深入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以及数据分析,精准了解用户兴趣、偏好和消费习惯等信息,构建用户画像,准确把握消费需求和心理,实现销售数字化、智能化和精准化。鼓励企业利用各种数字化工具和技术手段,打通线上线下消费场景,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开展全域营销。
  3.运用数字技术培育新增长点。支持家电、服装、家具、皮革、轻纺机械等行业应用三维建模、模拟仿真、虚拟测试等技术,开展产品设计、功能开发、工艺优化和测试场景应用等。以技术推动产品创新,以需求带动产业革新,开发更多智能家电、智慧家居、服务机器人、可穿戴设备、适老化产品等智能终端新品。推广绿色低碳产品,鼓励企业按照全生命周期理念开展产品绿色设计,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加强绿色设计关键技术应用,提升绿色消费体验,提高纺织服装、家用电器、家具、塑料制品、玻璃制品、造纸、电池等行业资源利用效率。
  专栏3消费品领域品牌能力提升工程
  时尚服饰。引导企业加强品牌战略管理,加大自主品牌培育力度,加快推进产品设计、文化创意、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融合发展,将中华文化元素有效融入中国品牌,深度挖掘品牌文化价值内涵,探索开展企业品牌价值评价。鼓励优势企业整合国内外资源,支持跨境电商开展海外营销推广,巩固增强中国品牌国际竞争力。鼓励企业加强新生消费群体消费取向研究,创新消费场景,推进国潮品牌建设。支持纺织服装企业积极参加“时尚河北日”“河北时装周”服装创意设计等活动,通过举办特色展会、宣传推介“河北精品”等形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健康食品。全面推动工业品牌培育向贯标转化,打造“冀有名品”优势品牌,做亮“冀优千品”等高品质名片,打响“冀字号”产品品牌。支持企业开展有机、绿色、地理标志和富硒、富锌产品认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博览会和展销会。加大名优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讲好河北特色食品故事,提升河北品牌认知度、知名度和美誉度。
  工艺美术。引导企业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创建、宣传、推广、保护工艺美术品牌,培育一批在行业内具有显著竞争优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建立省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加大工艺美术大师培育力度,突出国、省大师个人品牌培育,着力提升大师个人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工艺美术企业不断增强品牌意识,增强品牌建设的主动性,打造了工艺美术名品、名师、名店、名企、名镇,增强市场竞争力。
  皮具箱包。通过线上综合电商服务平台及线下展示中心、配套服务中心,实现电商箱包一站式上架,助推河北省箱包产业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及曝光打造国际化、数字化、品牌化、规范化的全省出口商品展示中心试点示范,开发适销对路的箱包品牌,开展精准数字化营销服务,建立线上线下数据互通的营销机制,针对差异化的客户人群开展高端化、定制化、私人化的定制服务;同时,围绕箱包产业特点,鼓励地方推广区域品牌和电商创业园区,开展品牌孵化及园区产品销售,培育一批优质原创设计品牌。
  (四)数字服务促进消费品工业行业发展。
  1.提升行业数字化转型意识。加强消费品数字化转型引导,鼓励企业积极推动数字化文化和制定数字化转型计划,采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实现业务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支持消费品各行业组织结合本行业数字化转型等环节特点,制定行业数字化转型指引,提供行业指导和技术支撑。做好“三品”全国行河北站的政策宣传和优秀企业、产品、品牌的宣传,注重发掘提炼、总结宣传见成效、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
  2.加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应用作为赋能消费品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消费品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指导各地工信部门、龙头平台企业、行业重点企业,组织开展体育用品、服装、家电、箱包、食品、孕婴童产品等行业线上线下供需对接活动,围绕仓储管理、物流服务、渠道拓展、品牌打造等,积极帮助企业“找配套、拓市场”,解决企业供需对接难、信息共享弱、资源协调慢等问题。
  3.提升企业智慧供应链应用水平。鼓励企业加强设计、制造、管理、销售、物流、售后等环节的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慧物流等技术装备应用,推动实现研发、采购、生产、营销、配送等关键环节的数据集成和信息共享,提升供应链一体化管控水平。鼓励大型龙头企业、“链主”型企业发挥技术和资源优势,实现从交易合作、下单、生产到成品入库、成品发货、物流追踪等供应链业务流程线上化,提高产能利用率,推动运营管控流程数字化。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市要结合本地实际,聚焦任务目标,落实清单责任,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组织保障机制,加大产业发展政策要素保障,强化过程管理,抓好贯彻落实。各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及时反映行业和企业诉求,加强落实效果跟踪和积极服务行业发展。
  (二)加大政策支持。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培育工作,引导地方各级政府因地制宜完善产业政策,促进消费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稳定轻工业稳增长。以更加严格的安全、环保、质量、能耗、技术等标准,逐步扩大实施能效标识和绿色标识制度的消费品范围。
  (三)强化人才支撑。进一步完善消费品工业人才培育体系,培育产业创新人才,加大对优秀产业人才培养力度。引导院校等制造业数字化领域相关学科和专业建设,培养制造业数字化专业人才。支持举办行业创新创业大赛、工业设计技能大赛和能工巧匠推荐活动,培养一批消费品行业技术能手。加强制造业人才政策宣传解读和社会舆论引导,营造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四)营造良好环境。优化企业运营环境,扩大正面清单纳入范围,积极协调更多符合条件的消费品工业企业纳入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和白名单目录。严禁出台歧视性政策及指定性产品和服务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网站地图主办: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地址:石家庄市和平西路402号制作: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信息宣传中心

联系电话:0311-87908738邮编:050071

备案编号:冀ICP备05003376号-14 网站标识码1300000003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