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三品”战略实施成效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1日    来源:轻工业处

  保定地处京津石金三角、雄安新区战略腹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区域性中心城市,辖5区、4市、15县,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40万,是全国地级市中首个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消费品工业“三品”示范城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七年保持河北省第一。
  一、城市基本情况
  保定是工业大市,新中国成立后,“一五”时期八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在保定布局,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形食品、纺织服装等7大主导产业、3000多种产品的工业体系,全市工业化率达到41.6%;2021年,保定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25亿元,同比增长7.2%,全部工业增加值1040.6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293家,实现增加值718.4亿元,营业收入374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4%、16.8%;全市拥有规上消费品工业企业582家,占全部规上工业的45%,为全市消费品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着力推进“三品”示范城市(2017年被评为全国消费品工业“三品”示范城市)建设,全市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020年开始走上了“逆袭”之路,由2019年24.2%提高到2021年27.9%,规上消费品工业年均增加值6.8%,高于全市水平0.2个百分点。消费品工业核心竞争力、产品供给能力和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一是市场主导,政府推动,鼓励支持企业强创新、拓市场、壮“三品”。市政府及市直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保定市关于进一步支持工业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政策》《保定市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十二条措施》等一系列支持政策,2021年保定市在河北省率先开展“揭榜挂帅,首批公布涉及1.6亿元的19项技术需求榜单,市财政列支6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工业发展,其中消费品工业占1/3,引导企业上项目、搞技改,奖励新增入统企业;分行业细化发展规划,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供给升级和需求升级协调共进,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制造强国论坛、第五届中国创新驱动发展大会,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提升消费品品质;鼓励支持企业走出去,2020年组织我市马大姐、味丰食品等5家企业获工信部筛选现场参加第29届中国食品博览会暨2020食品工业“三品”成果展(全省数量最多,新希望天香乳业线上参展);高阳纺织、曲阳石雕、望都辣椒、容城服装、蠡县毛纺、白沟箱包等区域品牌声名远播。二是数字赋能,绿色发展,为企业创新转型升级提供强大支撑。围绕“7+18+N”现代产业体系,建立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心+平台+资源池”推进工作机制,搭建5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项目50多项;总投资10亿元以上,完成了100多家企业数字化改造,云平台上线企业达2400多家;在白沟、高阳召开数字化赋能大会,中国轻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为白沟数字“三品”产业创新基地授牌。截至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6家、省级21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和孵化器181家,是河北省首家“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科技部批复创新型城市示范市,培育形成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5家,省级专精特新示范企业20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36家(其中消费品工业企业17家)。拥有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省级7个,5地获省转型升级示范县称号,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三是优化服务,精准施策,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高地。“万人助万企”再掀高潮,市领导亲自包联重点企业,各级干部全覆盖包联,建立重点企业一企一策“服务包”制度,落实部门责任,提高服务质效,对企业实行“一对一”跟踪帮扶,全力助企纾困;落实企业“白名单”制度,助力企业平稳发展;全力提升服务效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首创推出“一链办”项目全周期服务,采取“提前介入服务、量身定制方案、告知承诺审批、帮办代办协办”的服务模式,实现了一个产业“一个链长负责、一张蓝图导引、一张表单告知、一个窗口办理、一个系统审批、一套机制运行”,有效促进了产业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二、特色优势产业
  食品、医药、纺织服装、造纸和纸制品、雕刻等特色优势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完备,特色产业集群达到31个,为地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食品产业
  产业涵盖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等4大类、29小类,形成了以望都蒙牛、涿州汪记生猪屠宰、玖兴农牧、定兴喜之郎、新希望天香、保定卷烟厂等企业为龙头,以定兴休闲食品、望都辣椒、徐水酿酒、顺平肠衣等为特色的食品产业体系,定兴、望都被评为“河北省食品产业强县”。全市有食品产业类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省级101家、市级303家,产值过亿的企业达37家。2021年,全市食品加工类企业1907家,占全部工业企业的6.3%,其中规上企业110家,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8.5%,比2020年增加5家,同比增长4.8%,规上食品加工类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72亿元,占规上工业的10.9%,同比增长22.9%,拉动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2.4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335.8亿元,占规上工业的8.9%,同比增长20.3%,拉动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1.8个百分点,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二)纺织服装产业
  纺织服装业是我市传统产业,拥有包含棉纺、毛纺、服装、箱包等门类齐全、链条完整的工业体系,形成了高阳纺织、白沟箱包、蠡县裘皮毛纺等具有县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其中,高阳被命名为“中国纺织之乡”“中国毯业之乡”,白沟被命名为“中国箱包之都”“中国商贸名城”,蠡县被命名为“中国皮都”。2021年,全市纺织服装箱包企业1.2万多家,从业人员50多万人,全市规上企业189家,实现总产值达到194.8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的5.7%;完成工业增加值43.4亿元,占全市的6.2%,同比增长7.0%;实现营业收入134.7亿元,同比增长11.9%,实现利润9.2亿元,同比增长441.2%。产业集群中,拥有宏润新型面料、三利毛纺、瑞春纺织、际华三五四三、德蚨容、富利革基布、恒天纤维等龙头企业,形成了龙头为链主企业带动整个上下游链条的发展态势。全市可年产箱包8亿只,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三巾”35万吨,中低档毛巾产量占全国的40%、毛毯2600万条,占全国的25%,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巨力吊装带、前进无纺布、天鹅化纤、三利毛线产量更是达亚洲第一。
  (三)医药产业
  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门类齐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中药化学生物制药、兽药、医疗器械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以药都制药、智同生物、九孚生化、同仁堂、易度河北医疗机器人等重点企业为龙头,以安国中药都、解放军总医院涿州保障基地、华大基因涿州科技产业园等为依托的产业格局;二是发展强劲。全市拥有医药产业规上企业9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工程实验室4家。2021年,医药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4.1亿元,同比增长15.1%,占比3.7%。实现营业务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16.5%;实现利润9.7亿元,同比增长26%,安国数字中药都的建设更为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三是布局合理。产业在安国、满城、高碑店、徐水等县市积极布局医药产业,如徐水区积极打造以普康床业、万瑞医疗等主导的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安国市积极打造中药产业集群,为我市医药产业后续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四)造纸和纸制品产业
  我市造纸分为生活类、工业类,满城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生活用纸产业聚集区,有港兴、雨森、金博仕、姬发等众多知名企业,产业链条完整,产品种类由以往的厕纸、纸抽逐步扩大到如今的女性卫生用品、护理用品等,年产量200余万吨,销售辐射大半个中国,生活用纸全国市场占有率达25%。2015年4月,满城区被中国造纸协会生活用纸专业委员会授予“华北生活用纸产业基地”称号。同年12月9日,由企业、高校、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联合组建“中国·满城京津冀生活用纸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21年6月,中国造纸协会生活用纸专业委员会公布的2020年度全国综合排序中,港兴纸业、雨森卫品、雪松纸业分别位列第8、9、13名。截至目前,我市拥有造纸类中国驰名商标1个(港兴纸业“丽邦”)、省级著名商标17个、省级优质产品2个、省级名牌产品4个。2021年,全市共有造纸和纸制品规上企业67家,实现营业收入116.1亿元,同比增长5%。
  (五)雕刻产业
  我市雕刻产业包括石雕、砚雕、木雕、铜雕、玉雕等10多个门类、3500多个品种,产业链条完整、生产要素集中、配套服务完善。曲阳石雕、易县砚雕、唐县铜雕、涞水木雕地域特色产业集群已具规模,集群内拥有企业1292家,其中规上企业33家,拥有鑫特、宏州、中尚、翰鼎、凯鑫等众多龙头企业,从业人员达10万余人,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81.04亿元,同比增长20.9%,外贸出口额447万美元;集群内有高级工艺师700多名、雕刻技师15000多人,陈培一等全国知名艺术家在曲阳开设常驻工作室20余个;1995年,曲阳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雕刻之乡”。2006年,“曲阳石雕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5月,全国石雕石刻品行业标准在曲阳评审通过。2018年,曲阳雕刻产业集群被河北省工信厅确立为重点特色产业集群,2012、2014、2016年连续三次被河北省授予全省文化产业十强县和十大文化产业聚集区。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被文化部列为全国文化产业试验园区,河北省石雕协会、河北省雕塑技能学术委员会等省级专业社团均设立在曲阳;易县砚雕是河北易县的传统手工艺,素有“中国制砚之鼻祖”“南端北易”之称,易水砚将雕刻产业、工艺美术、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因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色享誉全国。
  三、产业示范意义
  (一)特色产业优化壮大,为促进保定品质生活之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实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以来,我市特色产业发展百家争鸣,新品种百花齐放。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促使普通食品向多种类休闲食品转变,定兴休闲食品、望都绿色食品广受欢迎;纺织产业中,中高端毛巾逐步取代中低端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30%,产业每年对高阳县财政贡献率占比65%以上,是当地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医药产业方面,产品由传统的中药饮片逐步向特医食品、保健品等转变,产品附加值极大提高。安国数字中药都以“数字本草”为中枢驱动,为顺应新时代旅游发展规律,将旅游新业态与中医药传统文化和康养资源相结合,不仅完善了安国市中医药产业链,还推动了中医药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创建了中医药文化新品牌。
  (二)创新引领数字赋能,为深入实施“三品”战略插上了腾飞翅膀。实施产品安全保障工程,鼓励企业建设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和全供应链追溯体系,截至目前,5家企业荣获河北省政府质量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2021年,完成100家以上企业智能化改造,建成10个标杆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企业上云率达到80%。大力推动低碳绿色发展,在造纸和纸制品产业中,先后引进127台新型喷浆纸机,较2015年增加了11.7倍,淘汰落后产能近11.2万吨,生产工艺、产品品质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同时,全部生活用纸企业实现集中供热或天然气锅炉供热,实现了全行业清洁生产。截至目前,我市有消费品行业国家级绿色园区1个(安国现代中药工业园区)、省级绿色园区1个(河北徐水经济开发区)、省级绿色工厂3家(立中四通轻合金集团、保定蒙牛饮料、际华三五四三针织服饰);在食品、纺织服装、家具等行业发展个性化定制新模式,保定华艺帽业、保定圣雪绒羊绒、玛柯斯曼箱包、高碑店顺达墨瑟门窗四家公司被省厅评为“河北省个性化定制试点企业”。
  (三)擦亮品牌打造王牌,为保定产品走向全国助力加速。“中国纺织之乡”“中国毯业之乡”高阳,“中国箱包之都”“中国商贸名城”白沟,“中国皮都”蠡县,“中国雕刻之乡”曲阳,望都辣椒、唐县大枣、曲阳定瓷、素有“南端北易”之称的易水砚均享誉全国;截至目前,我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2个,巨力索具、智同生物制药等22家企业荣获省单项冠军企业,完成地理标志产品认证9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3个。三源纺织科技是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天宫一号、嫦娥探月工程等项目参研参试人员特种防静电、防电磁辐射服装面料唯一供应商。际华三五四三针织服饰有限公司的“3543”和保定圣雪绒羊绒制品有限公司的“盛世绒”,蠡县博亚有限公司“丹曼依伦”品牌被评为“河北省十大服装品牌”。2022年7月28日,在武汉举行的第29届生活用纸国际科技展览会暨“匠心产品”榜单发布会上,港兴纸业的丽邦品牌、雨森纸业的雨森品牌入围2022年度中国生活用纸行业“匠心产品”榜单(该榜单2022年首次发布,全国仅有6家企业入围)。品牌拉动纵深发展,为产品辐射全国,打造保定消费品工业金名片创造了必要条件。

网站地图主办: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地址:石家庄市和平西路402号制作: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信息宣传中心

联系电话:0311-87908738邮编:050071

备案编号:冀ICP备05003376号-14 网站标识码1300000003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