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 今天是:

2016重点任务:着力强动能,全面启动制造强省建设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18日     来源:办公室     字体:      浏览次数:

分享到

赵克志书记指出,我省经济发展之所以面临诸多困难,很重要的是投资、消费、出口的拉动力在减弱,而改革、开放、创新的动力没增强。我们要引导企业不在传统产业、过剩产能打转转,以落实《中国制造2025》为重点,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在拓展高端需求和占领新兴市场空间“蓝海”中展现新作为。

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制造业升级专项行动,启动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制订《河北省重点产业技术改造投资导向目录(2016-2017年)》,创新资金支持方式,更多采用后补助、股权投资等方式,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提高投资有效性。组建重点行业技改推进攻关组,一业一策提出技术突破路径,落实跟进、赶超的技术路线图和时间表,促进制造业技术进步。积极探索“零土地”技术改造项目绿色通道政策。继续完善项目完工评价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工业强基工程,设立工业强基专项资金,加大重点项目支持力度,围绕基础共性需求,在重点领域布局和组建一批“四基”研究中心,创建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着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开发工业软件,推广应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推进智能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开展智能化升级示范工程,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培育重要行业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试点示范项目5个,争取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个。

二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落实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信息服务业、新能源汽车等专项规划,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以大数据为重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打造制造业新的主导产业。推进实施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高档数控机床等专项,积极申报高端设备及重要零部件进口减免税项目。加快建设石家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基地,推广太阳能光伏应用示范。落实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新药研发力度,鼓励医药企业加快向高端生物制药、大健康领域布局。落实国家新材料进口替代工程和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费补偿机制。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形成8万辆整车、10亿安时动力电池生产能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引导制造业企业从产品供应商向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支持制造企业建立工业设计中心,引导制造企业剥离物流业务。

三是加快推进企业创新。实施企业创新专项行动,出台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指导意见。依托现有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和创新资源,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与京津高校、科研机构组建技术联盟,推进“固废资源利用与生态发展创新中心”、“京津冀石墨烯产业发展联盟”等重点创新平台建设。指导企业开发和推广工业新产品新技术,树立省级知识产权运用标杆企业20家,培育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0家,争创国家级3家。

四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编制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方案,加快绿色改造升级。抓好5家省级试点园区清洁生产水平提升工作。改造燃煤工业锅炉5614台、17790蒸吨。推广应用新能源标准车3.5万辆,节约燃油20万吨、燃气10万立方米。深化合同能源管理,新增6—10家能源管理中心。加强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和示范评价。开展重大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建好承德国家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试点、张家口区域工业绿色转型试点,推进4项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废弃物示范工程建设。开展焦化行业污染整治专项行动,严控焦炭产能,强力推进污染物达标排放和管理。

五是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深化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行动,加快发展空间信息、航空航天、船舶、节能环保、民爆等军民融合优势产业,积极发展军民共用特种新材料。加强6所省部共建高校国防科技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探索建立军民两用高新技术交易平台(孵化中心),创建第二批省级军民融合产学研用示范基地。谋划实施一批高端军民融合项目,推进环京津军民融合产业带建设,发展壮大20个省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园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我要纠错 关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