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7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3%,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15%;科技进步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省名牌产品动态保持在1000项以上
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工业领域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2015年-2017年)》,决定在全省工业领域全面实施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和业态模式创新六大创新行动,全面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河北制造向“河北智造”、“河北创造”转变。力争到2017年,全省工业创新发展能力有明显增强,产业转型升级有明显进展,以绿色、循环、低碳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产业创新行动的目标是,到2017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3%,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15%;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8%左右;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78;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2014年下降15%以上,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比2014年提高5%。产业创新有三大任务,一是打造产业升级版,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依托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传统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规模、打造局部强势;二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实施智能制造创新工程,加快机器人产业规模化发展和推广应用,加速两化融合工作推进步伐;三是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着力打造五条协同发展产业带,实施产业协同创新模式推广工程,推动产业承接和互动合作。
《方案》明确,到2017年,科技进步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达到0.7%以上,骨干优势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3%以上,全省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达到25%,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长10%以上,大中型企业数控化率达到75%。技术创新主要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启动新一轮技术改造,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实施重点技术改造专项,推广应用节能减排先进技术;二是构建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建设示范基地,搭建对接平台,建立产业创新联盟,引进国外创新资源;三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基地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大中型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建立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平台。
产品创新行动的目标是,实现省名牌产品动态保持在1000项以上,其中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达到500项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8%以上。实施“双千”工程,即千项新产品开发工程和千项名牌产品培育工程;打造一批“第一”、“唯一”产品,力争在精品钢铁、高端功能性玻璃制品、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光伏产品、生物制药等方面取得突破和进展。
管理创新行动要初步建立起与市场相适应的企业管理创新机制,现代化管理方法在大中型企业普及程度达到70%以上,企业资源管理计划(ERP)普及率80%以上;对标工作深入开展,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达到60项以上。继续深化对标行动,优势产业和行业龙头企业重点聚焦创标,由受让、使用技术向自主研发、拥有关键核心技术转变,培育200家对标示范企业;全面推广先进管理方法,推广六西格玛管理、精益生产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等国内外现代管理方法。推进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融合,大力推广企业资源计划、制造执行、供应商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管理信息系统,开展以物流信息化、能源管理智慧化为代表的智能化管理试点示范。
组织结构创新行动的目标是,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60家以上,全国制造业500强企业达到4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万家以上,超亿元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1500家以上。 打造一批行业旗舰式企业,以“三个一百”领军企业为重点,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和引进战略投资者,培育发展一批有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80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000家以上,培育新三板上市企业100家以上;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以保定、邢台光伏,石家庄、安国医药,保定、沧州汽车等产业为载体,建设一批具有竞争优势和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以大数据、卫星导航、半导体照明、新能源、生物医药、机器人等为重点,建设20个创新型产业集群。
业态模式创新行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初具规模,物联网产业相关产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带动相关软件与服务业及相关终端产品制造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8万亿元。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推进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