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工作基本情况
一、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把稳增长作为全年工作首要任务,完善监控服务、开展重点帮扶、强化要素保障、减轻企业负担、加快规上企业培育,工业经济实现平稳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41.7亿元,同比增长4.7%,比去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597.2亿元,同比增长0.3%;实现利润28.5亿元,同比增长10.9%;实现税金总额37.8亿元,同比降低22.3%。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1家。
二、工业投资逐渐回升。把加大投资作为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出台相关政策、完善管理机制、强化跟踪服务、推进项目建设,工业投资逐步回升。完成工业投资250亿元,同比增长6.3%;完成技改投资180亿元,同比增长2.1%;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72%。全市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261项,其中,续建项目104项,新开工项目157项。列入省级重点技改项目计划50项,累计列入202项。
三、民营经济稳步增长。把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放在突出位置,出台政策措施、突出中小微帮扶、破解融资难题、强化专项服务、注重扶优扶强,民营经济贡献日益突出。2014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793.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6.2%,比重较上年同期增长1.1个百分点;实缴税金154.1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74.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7.1亿元,同比增长5.2%,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83%。全市民营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19家,50亿元—100亿元的6家,超100亿元的2家。
四、信息产业成为新亮点。强化政策引导、借力京津优势、引进战略投资、创新发展路径,信息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全市在统电子信息产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3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利税17.4亿元,同比增长56%,全市信息产业利税占规上工业的26.2%,较去年同期增加8.4个百分点;新增软件企业5家,软件产品63个;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企业累计达到7家,通过CMMI认证企业累计达到3家。新增1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5家企业省级两化融合重点企业,全市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省级两化融合重点企业分别达到1家、5家和15家。
五、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抢抓京津对接机遇,突出创新引领,聚焦转型升级,深化结构调整,在逆境中寻求突破,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30.8%,较去年同期增长2.1个百分点,重工业所占比重较上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百点,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比超过玻璃工业达到4.5%,完成增加值15.3亿元,同比增长33.1%;装备制造业成为工业利润总额增长的主要支撑,同比增长18.2%,占全市工业利润总额的99.1%。安丰钢铁、宏兴实业、顺先实业、佰工钢铁和德龙铸业5家钢铁企业通过工信部专家组现场核查并公告。淘汰炼铁、水泥、造纸、味精4个行业11家企业淘汰落后产能216.55万吨。建成3家省洁净型煤生产配送中心。新增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省级质量管理标杆企业1家、省级对标示范企业4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
六、试点城市建设成绩显著。智慧城市国家试点,智慧城市云平台、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医疗5个一期项目上线运行,聚集了康泰、燕软等33家智慧城市产业链企业,智慧城市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我市智慧城市创建工作被住建部评为2014年智慧城市典型案例,在第五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上获评“2014中国智慧治理领军城市”;信息消费国家试点,完成《秦皇岛市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信息消费试点重点项目—市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进入正式开发阶段;个人信息保护省级试点,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标准座谈会在我市召开,对我市起草的《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管理要求、技术要求》、《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评测标准》给予高度评价。我市网络信息安全云服务中心硬件设施配备到位,2015年上半年可面向全省服务。
2015年工作思路、目标和重点工作
工作思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围绕“稳增长、促改革、提质量、增效益”,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聚力帮扶中小微企业,加快智慧城市、信息消费城市和个人信息保护城市三个试点建设,全力打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为建设沿海强市、美丽港城提供有力支撑。
工作目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工业投资增长15%以上,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0家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5%以上;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7%以上。
重点工作:
一、科学监测工业运行,促进工业提质增效。强化监测调控。实行目标管理,完善重点时段综合调度和年终考核评价。加强主导产业预测预警分析,谋划建设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平台,对装备、钢铁、食品、建材等重点行业,逐个建立重点企业月调度分析制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建立骨干优势工业企业生产要素需求台账,科学高效配置生产要素。推进工业企业“双百计划”。对列入重点监测服务的100家规上企业和重点培育壮大的100家规下企业进行重点扶持,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增长的意见》和规上企业培育八项措施,打造一批年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过100亿元的“企业航母”,培育一批年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乃至10亿元以上的“小巨人”企业。加大企业帮扶。落实重点工业企业服务直通车制度、市政府领导分包联系制度和局领导联系县区和重点企业工作制度,开展减亏扭亏专项行动,协调要素需求,解决服务诉求,帮助扭亏脱困。
二、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抓对接京津项目。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寻求战略合作。对有一定合作意向和初步接触的央企,积极主动拜访。做好县域产业对接综合协调,加强对北京皇岛生物胶囊有限公司海藻多糖空心胶囊项目跟踪服务,保持与北京市怀柔区经信委等部门的密切联系,争取更多对接成果。推进中信戴卡与清华大学等知名院校联合建设院士工作站和研发中心等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力促北京弹跳云安全服务公司、数据产业研究院、神州数码三方合作项目落地。抓技术改造项目。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对我市工业企业技改项目相关政策进行调整,深入推进“三个一百”技改项目工程,围绕工业转型升级,站位科技前沿,谋划一批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重大技改项目,力争2015年储备续建、新建和前期重点技改项目各100项。强化项目跟踪服务,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力促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尽快形成新经济增长点。抓区域发展项目。深入推进东西南发展战略,向东瞄准大连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做好与东软软件公司以及附属企业的合作;向西瞄准北京信息服务产业,重点做好与神州数码公司的合作,促进神州数码产业基地等相关项目落地;向南瞄准深圳、珠海等发达地区,重点推进中兴网信“智慧城市”北方基地项目。
三、加快市场主体培育,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新活力。加强政策引导。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民营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我市36条民营经济发展举措,开展送政策进民企活动。破解融资难题。规范担保机构运作,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统筹开展空白县布点建设,推动小规模担保公司增资扩股。筛选优质企业和项目向银行和担保机构推荐,搭建政银企保对接合作平台,引导担保公司业务重心由商业、物流向科技型和高成长型中小微企业转移,谋划设立中小微企业过桥资金。强化企业上市培训和辅导,推进更多中小企业挂牌上市。加快服务平台网络建设。推进以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培训基地、技术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为主体的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建立跟踪测评与激励机制,扩大服务规模,提升服务质量。依托市中小企业综合窗口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和信息发布平台,实现一站式集成服务。北部中小企业集聚区窗口服务平台力争服务中小微企业2000家以上。加大品牌建设和对外交流。推动质量标杆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管理创新示范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和工业品牌培育等品牌创建工作,力争年内新增10个以上省中小企业名牌产品和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组织好“廊坊5.18”等国内外各种经洽会和展览会,宣传我市产业、企业优势。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抓好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的督促检查、效果评估。推动尽快公布市行政审批前置服务收费清单,加大对清单之外违规收费的查处力度。实施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四、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力促产业全面融合。加快信息产业发展。贯彻落实《关于推进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抓好信息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优势产品。力争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营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软件业主营业务收入位于全省前列,新增软软件产品60个以上。深化产业全面融合。与一产融合打造现代农业,重点推进京东生鲜食品电商营销平台、北方宏都农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与二产融合拓展两化融合深度,重点在金属压延、装备制造、粮油食品、玻璃建材等传统行业,推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系统集成,谋划建立工业节能在线监测平台、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平台等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积极申报国家和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与三产融合打造高新技术服务业,重点发展医疗物联网技术示范、智慧商务、智慧旅游等项目,带动秦皇岛煤炭现货交易平台、智慧旅游电商联盟等企业发展。加快三个试点建设。智慧城市国家试点,加强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出台《秦皇岛市智慧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谋划成立秦皇岛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加快推进智慧环保、智慧食药监等一批二期项目;信息消费国家试点,启动实施信息消费产品产业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十大试点工程,市民公共服务平台确保2015年1月上线运营,真正实现智慧城市进社区;省级个人信息保护试点,下发个人信息保护管理办法,配合省工信厅和国家信息安全标准化委员会制定出台《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网络信息安全云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积极争取列入国家级个人信息保护工作试点城市。
五、规范提升行业管理,服务企业健康发展。规范行业准入。发挥新能源汽车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和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推广新能源汽车500辆以上,建成充电桩300个以上,换电站4个以上;推动水泥行业兼并重组,重点推进抚宁上庄坨等4家水泥企业重组进程;做好铸造行业准入,强化车辆生产(改装)一致性监管;加强葡萄酒行业准入。加强行业管理。强化电力保障,确保经济和社会电力供应。推进“双蓄工程”、余热余压利用、无功补偿等电力需求侧管理示范项目;在全市食品工业推广葡萄酒行业诚信体系试点经验;探索建立轻工行业信息统计制度;严格民爆企业安全监管,推进军品市场准入和军民结合产业项目,严查民爆物品非法采购、违规储存和违法销售,确保全年安全无事故。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结合大气污染治理,编制上报2015年淘汰落后产能建议计划,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如期完成国家和省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积极争取淘汰落后产能补贴奖励资金。推进洁净型煤供应网络建设。计划新建洁净型煤配送中心项目8个,总投资1亿元,年生产配送洁净型煤100万吨,生产配送洁净型煤累计达到150万吨,基本满足全市对洁净型煤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