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工作进展情况
全市围绕推动工业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 强化运行调度,加快转型升级,狠抓技术改造,开展全民创业活动,优化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努力提升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水平。
一、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07.2亿元,增长6.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6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79.2亿元,同比增长1.9%;完成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8家,超额39家完成了省定任务。我市工业38个分行业中,23个行业实现了增长,五大主导产业均实现了增长。
二、民营经济继续健康成长。全市民营经济累计完成营业收入8500亿元、增加值1950亿元、利润706.8亿元、上缴税金2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5%、8%、12.6%、2.4%。全市民营经济组织达到27.4万个,比上年增加5200个。从业人员达到245.4万人,同比增长5.9%。
三、工业企业技改顺利推进。完成了省千项重点技改项目申报工作,列入省千项重点技改项目96个,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91个,1亿元以上项目50个,10亿元以上项目4个。全市工业企业技改项目总投资完成50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8亿元,同比增长6.4%,全市工业企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55.4%。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术改造项目36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9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9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3个。
四、淘汰落后任务提前完成。2014年我市淘汰计划涉及水泥、造纸、印染、铸造、烧结、纺织、化工7个行业48家企业, 至11月初,提前完成48个淘汰落后产能项目任务,共拆除落后设备720余台(套)。
五、全民创业行动取得佳绩。制定出台了《关于2014年全民创业行动实施方案》、《保定市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自主离职(辞职)创业、帮扶企业创业实施细则》、《保定市金融系统支持全民创业八条措施》等支持全民创业的政策,进一步明确了今年全民创业行动工作任务目标。组织对26个县市区和36个全民创业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行了考核。5月初以颁奖盛典形式组织召开了全民创业行动总结推进大会,在总结和部署工作的同时,对16名创业功勋、31名创业功臣和60名创业之星进行了命名表彰,对8个全民创业行动先进县(市、区)和10个先进单位进行了通报表彰,共落实表彰资金486万元。
六、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完善。加强行业准入管理,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水泥、铸造、乳制品、印染、铅蓄电池等行业准入条件,大力推进水泥、医药、纺织、传统工艺美术等行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对紧固件制造业、磨料行业、热处理行业、电镀行业和生物质燃料装备制造产业进行了摸底调查。组织对农机行业、电梯行业进行了深入调研,推进“中国庞口机械装备贸易城”、沃德电梯和威尔铸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等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加强对民爆企业安全督导检查,开展了“打非治违”、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和民爆行业百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专项活动,确保了安全稳定。
七、信用担保行业有序发展。采取有力措施,多渠道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对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场所情况、合法经营、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集中约谈未开展担保业务或业务量少的部分机构,劝退个别存在违规问题的机构。我市辖区内注册的融资性担保机构40家,注册资本金总额32.09亿元(财政出资6.4亿元)。保定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等18家担保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开展担保业务711笔,年度累计担保金额为27.73亿元人民币,当前担保责任余额为25.44亿元人民币。
八、人才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共举办各类培训活动25场次,培训企业家4000人,其中全民创业培训6期培训人数600人,企业高端培训(清华高级研修班)第十期培训人数700人次,智慧巷大讲堂3期培训人数400人,另外还有保定市创新与改变移动电商新媒体峰会—保定专场培训、中小企业新三板挂牌融资辅导培训等培训活动。这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得到了企业的好评。
2015年工作谋划
总体思路:坚持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以“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为主题,实现工业经济和民营经济“总量做大,产业做优,企业做强,服务做实”的目标。预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7%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0家,完成技改投资任务685亿元,增速17%,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达到10%。
一、以强化运行监测调节为支撑,推进规下企业上档升级。一是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协调。紧紧盯住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7%的任务目标,倒排时间进度,确定月度任务,逐月跟踪对比,深入进行运行分析,找差距,强督导,市工信局将对增速较慢的县市区提出预警。二是大力培育新增企业入统。对近3年的工业竣工项目进行逐一调查核实,落实责任,对口帮扶,推动投产达产,入统形成新的增长点。在全市开展“双百小微企业晋级工程”,筛选200家成长型小微企业进行优先扶持,通过资金奖励、用地、融资等方面的扶持,使这些企业在年内晋级到规上企业,促进企业发展,拉动工业增速。
二、以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为抓手,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省技改资金支持,尽快落实市级技改资金,各县(市)区落实配套的技改资金,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二是紧盯重点项目,谋划储备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对列入省千项重点技改项目,以及长城汽车新技术中心、风帆16.7亿储能蓄能、晨阳20万吨水性建筑涂料等重大技改项目,跟踪盯紧,合力服务,千方百计争取国家省资金支持,促其尽快建成投产。同时,结合保定市工业发展实际,继续谋划储备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特别是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和“两化”融合方面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为保定市经济增长储备发展后劲。市财政拿出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工业技术改造,各县(市、区)按照省、市要求落实资金配套工业技改和创新发展。三是按照“分类指导、重点培育、强化扶持、加快发展”的原则,筛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一批高成长性企业、一批战略新兴产业、一批新增规上企业(四个一批)分别给予重点扶持。四是继续推进5+2产业升级。壮大支柱产业,全力支持汽车、新能源等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对长城、英利等骨干企业,要给予更加有力的政策和要素支持。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产业为重点,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动建筑材料、纺织服装箱包、食品饮料、化工医药、有色金属加工等传统产业上档升级,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培育生产性服务业。要把拓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战略任务,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五是做好城区老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工作。在对城区老工业区企业搬迁改造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指导12家老工业企业制定具体搬迁改造计划并推进实施。落实国家“工业强基”政策,培育工业强基示范企业,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工业强基项目,争取专项资金支持。
三、以激活民营经济活力为方向,推动全民创业行动。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壮大创业主体,鼓励各类主体初始创业,引导二次创业。下大力培育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壮大一批支撑型骨干企业,培育造就一批优秀的创业型企业家,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制定我市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意见并组织实施;推进创业辅导基地建设,完善基地配套设施,提高建设标准,提升辅导服务功能;推进“一中心八平台”(一中心”即保定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全市资源整合统筹平台和级线下实体服务枢纽平台;“八平台”即:创业辅导、融资担保、人才培训、技术创新、信息服务、市场开拓、管理咨询、法律援助等专业化服务平台)建设,提高为中小微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大中小企业政策扶持。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和省工业技改、中小企业发展等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增强核心竞争力。三是完善担保体系监管和服务。做强市级担保机构,通过吸纳社会闲置资金、县级担保机构入股等方式力争达到注册资本金达到两亿元以上,打造我市担保业龙头企业。搭建银保企合作平台,建立和完善银企合作长效机制,开展银、保、企项目对接洽谈活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四、以“两化融合”为重要途径,提升全市信息化水平。一是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制定出台保定市《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完善两融合推进机制。培育两化融合重点企业,进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二是建设智慧保定运营平台。推进一批重要合作取得进展。推动北京汉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保定荣毅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建立集IDC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应急中心等功能为一体的智慧城市运营平台。三是加快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发展。把智慧城市建设上升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层面上来抓,把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关键性措施来抓,大力组织推进宽带保定提升、无线保定加速、高清保定普及、三网融合推进、共建共享促进、服务平台跨越等六大工程,力争用2—3年的时间实现较大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