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 今天是:

衡水市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3日     来源:衡水市工信局     字体:      浏览次数:

分享到

  2014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围绕“工业强市”战略,以实施“十大工程”为抓手,努力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全市工业企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工业总量继续扩大。实行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月报制度,开展督导帮扶活动,筛选200家企业作为新增规上企业的重点培育对象,努力壮大规上队伍,预计新增规上企业150家,能够超额完成任务。2014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7.0亿元,同比增长9.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实现晋位。
  二、技术改造深入推进。今年入围省千项技改项目103项,争取省级技改资金1.04亿元。工业企业实现“双百亿”突破:河北海伟交通设施集团有限公司开工投资100亿元的年产100万吨丙烯单体的丙烷脱氢项目、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2014年,全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03.7亿元,同比增长26.3%;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461.1亿元,同比增长27.0%。
    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衡水市战略导向产业选择与研究》,出台了《关于实施“1+10”行动计划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骨干企业的意见》,确定51家重点企业,给予“点对点”支持指导。申报河北省中小企业名牌产品32项(待批),新增河北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家、特色产业名县名镇3个、河北省中小企业示范产业集群1个。大力实施行业巨人培育工程,30家“行业巨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11.14亿元,同比增长16.84%。
  四、民营经济持续发展。起草并出台了《中共衡水市委办公室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衡水市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分工方案> 的通知》(衡办字[2014]21号)。全年新增省级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4家,省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家、产业集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家。举办中小企业融资洽谈会,推出“福农卡”等金融产品,帮助企业融资8.5亿元。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全市新增上市企业10家。前三季度,全市民营经济实现营业收入3006亿元,同比增长14.8%,实现增加值610亿元,同比增长8.4%,上缴税金90亿元,同比增长13.9%。
  五、 企业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先后赴清华、北大、浙大举办高级研修班,开展了企业家大讲堂、名家讲坛等活动,组织企业家参加领军人物总裁班学、长江商学院、清华荷兰商学院等高端培训学习。全年共完成工业企业各类人才培训12.6万人次。实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工程,聘请国内著名管理咨询公司,深入各县市区开展了对接活动,培训企业360家,“一对一”服务企业58家。筛选37家企业开展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示范企业培育活动,以点带面推动我市企业管理水平提高。
  六、两化融合加速推进。开展制造业企业和软件服务企业合作交流活动,组织企业参加两化深度融合论坛。12家企业被评为省级百家两化融合重点企业,河钢薄板公司被列为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全市在建和新上投资超亿元信息产业项目10个,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2014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5.1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 63.31亿元,利税总额8.0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86%、15.14%、14.21%。
   
  2015年工作目标及安排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省、市工作会议精神,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衡水综合配套改革有利机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紧紧围绕“工业强市”战略,深入开展“工业转型升级年”活动,以实施技术改造和“企业经营者素质提升、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企业整合重组”三大工程为重点,以“四提”为主要抓手(提前:提前谋划、提前介入、提前应对;提升:企业提升、产业提升、理念提升;提速:审批提速、项目提速、建设提速;提高:提高利企政策落实效率、提高企业发展环境质量、提高服务企业工作水平),力促全市工业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较快发展。
  预期目标: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0%左右,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0%左右;新增入统企业150家。
  重点工作:
  一、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引领产业结构调整
  1、明晰产业发展方向。按照制定的“衡水市战略导向产业选择与研究”,围绕“6+3”发展规划,打造主导产业,加强指导服务。以食品及生物制品制造业和纺织服装制造业为试点,探索主导产业培育发展的思路目标、路径方法和政策措施,建设一批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推进“1+10”行动计划。按照市政府《关于实施“1+10”行动计划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骨干企业的意见》,每个产业筛选出10家左右企业集中生产要素精准支持,力争2014年基础上实现新的进展。
  3、做强产业集群。充分调动企业主体积极性,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年内新增省级产业集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家以上,累计达到20家以上。
  4、加快科技创新。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支持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筛选一批有利于延伸产业链条和提升产业档次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给予重点支持。做好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筛选和申报工作,全年新增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累计达到7家。
  5、争创名牌产品。组织召开全市工业信息化系统品牌建设经验交流会,推广冀州市和枣强县的先进经验,进一步调动各县市区抓好品牌建设的积极性。筛选确定30家重点企业,组织参加专题培训、第九届河北品牌节等活动,力争全市省中小企业名牌产品申报数量达到40项以上。
  6、抓好龙头企业。按照市政府《关于培育“行业巨人”促进产业升级的暂行办法》,抓好对30家“行业巨人”企业在项目跑办、融资、争取专项资金等方面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实。
   二、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1、引导投资方向。根据《河北省重点行业技术改造投资导向目录(2014-2015年)》,明确重点技术领域和方向,引导企业投资。重点实施装备智能化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生产模式,推动工业生产方式向智能化转变。积极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力争把工业新区食品产业打造成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推进企业整合重组。针对我市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的现状,支持各类经济组织联合重组,培育一批实力强、规模大的集团企业。加大铁塔钢构产业整合力度,谋划建设国家铁塔钢构综合产业示范园区。
  3、加大技改工作力度。完善技改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技术改造领导小组作用,加强与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强化重点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分解2015年全市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目标,开展规上企业“1+1”技改活动,加强投资统计监测分析和通报。加强对技术改造先进经验和做法的总结宣传,营造全社会推进技术改造的良好氛围。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进一步做好央企、民企、省企入衡工作,力争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方面实现新突破。大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以智能装备和新材料产业为突破口,抓紧实施一批高新技术项目。
   三、深入推进管理改造,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1、强化企业家素质提升。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合作,开设“衡水市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提升特训班”课程;筛选20名家企业家参加长江商学院总裁领导力课程班、长江商学院资本市场及企业投融资决策班、荷兰商学院MBA硕士班等高端培训;举办“名家讲坛”下县、企业家去外地学习考察等活动,学习先进的经验和思维模式,开拓企业家视野。
  2、强化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开展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训练营,组织我市企业的主要经营者及高层管理人员,采用专家指导、案例教学、集中学习、经验交流、诊断咨询等方式,开展实操性的学习培训。深入各县市区,依据企业需求及产业发展确定主题,开展现代企业制度专业咨询公司与企业“一对一”对接活动。培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示范企业,推广管理经验和做法,以点带面,促进全市工业企业管理水平提高。
   四、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经济运行质效。
  1、抓好即期运行。进一步完善企业运行监测协调体系,重点做好100家骨干企业监测工作, 跟踪了解要素供应、产品销售、价格变化、效益、库存等生产经营情况,加强分析调度,确保全市工业平稳增长。
  2、做好入统企业培育。筛选年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以上规下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完善数据库,确保新增入统企业150家以上。密切跟踪投资3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新上项目尽快开工,狠抓在建项目投产达效。
  3、建立协调保障机制。及时了解影响全市工业发展突发的煤电油气运的保障问题,健全和完善电、煤供给保障机制,建立煤电油气运综合协调应急预案以及应急工业品储备制度,重点加强对纳税千万元以上等骨干企业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保证煤电油气的基本供应和运输畅通。
  4、深入开展订单式服务。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做法,深入了解重点企业需求,积极收集服务订单,加强督促协调,及时帮助企业解决政策、资金、项目建设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5、帮助企业融资。进一步推进我市担保公司与金融机构合作,争取银行授信。积极协调银行、信保公司和我市有关担保公司,推出“双保通”和“两点双桥三代理”等金融产品。
  6、减轻企业负担。建立减轻企业负担长效机制,完善涉企收费各项政策措施,减少办事成本,简化办事程序,压缩办理时限。
   五、督促各项政策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1、宣传落实民营经济政策。利用新闻媒体,开设专版专栏,解读发展政策,宣传先进典型,激发全民创业热情,组织协调市直有关部门,加强督促调度,确保民营经济政策落实到位。
  2、创建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充分利用省、市土地政策和资金扶持政策,开展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评价认定工作,规范创业辅导基地,提高辅导基地综合服务水平和辅导能力,全年争取新建省级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3个以上,并重点抓好每县每年50亩创业辅导用地指标的落实。
  3、抓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窗口服务平台建设,力争实现入库企业超1500家、常驻和协作专业服务机构超100家。充分发挥在线呼叫等服务便捷的特点,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有效服务。 
   六、严控综合能耗指标,推进绿色生态发展
  1、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宣传循环经济理念,加大清洁生产扶持力度,确保国家级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按时限要求竣工投产。
  2、实施清洁生产提升计划。与相关部门积极配合,认真开展好环境保护攻坚年活动。引导水泥、化工等行业实施脱硫、脱硝、除尘等方面的技术改造,筛选一批示范企业实施“煤改气”、“煤改电”技术改造。
  3、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按照各级关于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文件精神,加大督促落实力度,对列入淘汰范围的企业和产品进行淘汰。
  4、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根据《衡水重污染天气企业停产、限产方案》要求,逐步建立长效机制,把改善大气环境作为一项常态工作扎实推进。
   七、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促进“两化”深度融合
  1、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谋划建立行业或区域两化融合创新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两化融合相关支撑服务。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建立首席信息主管(CIO)制度。
  2、开展“两化融合学比赶帮超”活动。督促省级两化融合重点企业、示范企业切实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大力推广其先进经验,促进我市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使信息化管理成为资源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电子商务成为快速响应市场需要的重要手段。
  3、推进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广安平县丝网产业两化融合服务平台的成功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市橡胶、玻璃钢、橡塑、铸造等特色产业集群的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完善行政性、公益性和市场性相结合的服务体系。
  4、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指导各县市区及早谋划开展政府部门互联网的集中接入,逐步实现政务网络和政府信息系统与互联网接入的安全可控。开展信息安全专项检查,进一步加大检查力度和抽查范围。开展对政府门户网站及重点新闻网站的技术性检测,对存在问题的系统和网站加强督导整改,防止网站被篡改事件发生。
  5、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做好信息产业经济运行预测预警,加快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促进重点项目早日投产。依托英利太阳能、海伟电子等重大项目建设,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拉长产业链条,完善配套能力。抢抓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行业发展机遇,实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我要纠错 关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