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 今天是:

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3日     来源:节能与综合利用处     字体:      浏览次数:

分享到

     2014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发展情况

    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紧紧围绕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分解落实节能减碳目标任务,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取得积极成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累计同比下降4.0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71%,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工业节能降耗减碳。一是继续推进电机能效提升计划,开展能效对标达标,印发了《河北省工业企业电机能效提升和能效对标年活动工作方案》和《电机能效提升和节能技术培训方案》,共培训企业1800家以上。二是推进工业节能监察工作,制定印发了《河北省2014年工业节能监察工作重点》。三是加快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制定验收指导规范,截至目前已有29个能源管理中心建成投入运行,预计年节约标准煤130万吨,新兴铸管、邢台钢铁能源管理中心完成验收。四是开展低碳工业园区和区域工业转型试点示范,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首批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张家口市列入国家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
  二、工业清洁生产。一是加大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保定风帆等4个清洁生产项目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2200万元,编制印发《河北省重点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实施方案》,重点抓好48个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预计建成投产后年可减排二氧化硫8.8万吨,氮氧化物7.4万吨,粉尘2.28万吨,挥发性有机物1568吨。二是开展高风险污染物削减调查摸底,编制印发《高风险污染物削减行动实施方案》,通过实施汞削减、铅削减和高毒农药替代清洁生产工程,到2017年年减少汞使用量840千克、铅使用量5000吨,年替代高毒农药1500吨、高毒农药制剂15000吨,减少苯、甲苯、二甲苯等有害溶剂使用量12000吨。三是推进清洁生产园区建设,首批公布了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等15个省级清洁生产试点园区。四是推进工业生态设计示范企业创建,开展了工业生态设计培训,推荐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申报国家工业产品生态设计示范企业。
  三、工业领域大气污染防治。一是贯彻落实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求,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开展了大气污染防治“冬病夏治”,对工业企业压减淘汰产能和料堆治理进行了督导,为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空气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全省集中实施钢铁、水泥、电力、玻璃等四个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近700项攻坚项目已大部分建成投运,取得了明显效果。三是大气污染治理继续深入,省政府印发了《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矿山环境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省直7部门联合印发了《河北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施方案》。四是省技改节能减排增效专项将大气污染治理作为重点,2014年共有包括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在内的119个节能减排增效技术改造项目列入省千项技改项目计划,总投资165亿元,项目完成后预计节约标煤3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万吨。其中,37个项目获得省级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支持6999万元。五是与陕西省工信厅、榆林市政府联合举办了兰炭产品推介会,80余家企业参加了会议,推进了兰炭在我省的应用。
  四、资源综合利用。一是省信产投资集团、承德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金隅集团共同出资的河北睿索固废工程技术研究院已注册成立。二是承德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取得快速发展,企业达到近80家,产值突破100亿元,在承德建设北京新型绿色建材基地纳入京冀双方合作内容。三是省住建厅印发了关于推广应用尾矿和建筑废弃物建材制品的通知,加大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在市政和房屋建筑中的推广力度,对能够设计使用而未选用的,项目工程建设图纸审查不予通过。四是唐山兴宇橡塑工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进入工信部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公告,保定长城再生资源利用有限责任公司等11家企业通过部废钢铁加工配送行业准入,推荐河北新四达电机申报再制造产品认定。五是积极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对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进行了专题调研,我厅王福强巡视员在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做了专题发言,并就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向省政府提出了建议。
  五、节能环保产业。一是河北光源太阳能公司的4个产品型号列入工信部节能产品“能效之星”目录,耐力股份、唐山松下产业机器等2家企业的17个产品型号列入工信部节能机电设备产品名录。二是河北华奥节能科技等4家企业新进入工信部节能服务公司推荐名录,目前我省共有5家企业进入工信部节能服务公司推荐名录。三是省直6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的实施方案》,通过实施五大工程,力争2017年全省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800亿元以上。四是以“转型升级,低碳发展”为主题成功举办了第四届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博览会,会中国际绿色经济协会组织召开了节能减排技术中外对接会暨雾霾治理峰会。
   
    2015年工作思路与主要目标
   
  工作思路:围绕工业转型升级、大气污染治理、地下水超采治理等全省重点热点工作,以市场的思维方法和手段,推进工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着力实施节能减排技改工程,突出抓好能源管理中心建设、重点用能装备节能改造、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高风险污染物削减、尾矿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服务公司发展等工作,加快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实施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重大项目,继续推进清洁生产试点园区建设和完善能源监管体系,促进全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和转型升级。
  主要目标:工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取得明显成效,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2%以上;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加快向规模化、高端化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快速壮大。
  重点工作:
  一、加强节能环保管理。进一步加大全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力度,规范评估审查程序,强化能耗指标约束和准入管理,严格落实国家能源政策。加强节能监察工作,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设施建设运行的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落后机电设备淘汰等的落实。做好全省制造业节能减排课题研究,找准节能减排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科学制定推进“十三五”制造业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完善能耗、水耗、污染排放统计分析工作。指导和支持张家口做好工业绿色转型试点方案的实施。
  二、深化能管中心建设和电机能效提升工作。继续抓好重点行业能源管理信息化,加大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的支持引导力度,全年完成10-15个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做好能源管理中心的验收评价工作,推广先进典型经验,推进企业节能和能源管理变革,力争建设企业节能量达到2%以上。继续抓好电机能效提升计划的实施,选择1-2个行业开展电机及电机系统改造摸底调查,针对行业特点,引入第三方服务,组织实施电机及电机系统节能技术改造。大力推广高效电机和节能变压器、风机、水泵、空压机等重点高效节能设备。
  三、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大气污染防治。以焦化、煤化、工业锅炉和窑炉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示范推广项目,推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加强工业燃煤锅炉系统优化和改造提升,推广微煤雾化、解耦燃烧等技术,发展生物质锅炉。围绕全省大气污染防治,继续抓好工业脱硫除尘清洁生产工作,加强水泥、玻璃行业脱硝的改造提升,推进化工、制药、印刷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抓好《河北省重点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实施方案》的落实,筛选补充和抓好一批新的重点项目。
  四、推动工业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围绕全省地下水超采治理重点工作,加强工业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高耗水工艺、设备和产品,推进工业污水深度处理和回用。在纺织染整、造纸、制药等高耗水行业,推进清洁生产试点园区建设,推广先进适用的节水和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提高中水回用和水的重复利用率。继续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完善工业用水定额管理。抓好《河北省高风险污染物削减行动实施方案》的落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企业高风险污染物削减。
  五、大力推广工业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着力实施节能减排技改工程,组织开展节能、节水、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做好钢铁、水泥、玻璃、化工、印染、制革等领域国家鼓励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面向全省筛选一批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加强省内企业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选择钢铁镁法脱硫、水泥窑SNCR脱硝、玻璃熔窑全氧助燃等先进成熟技术,做好示范推广。按照工信部统一部署,继续开展工业产品生态设计示范企业创建工作。
  六、加大资源循环利用推进力度。继续抓好承德市国家级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试点基地建设,支持承德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深入对接京津产业,建设北京新型绿色建材生产供应基地。继续推进睿索固废工程技术研究院和尾矿综合利用创新联盟建设,攻克和推广一批尾矿综合利用关键、共性技术;进一步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推进尾矿综合利用向规模化、高端化发展。继续做好废钢铁、废旧轮胎、再生铅、机电产品再制造等行业准入管理,积极推进旧品回收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扩大再生利用产业规模。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试点工作。
    七、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大力推动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主要模式的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支持节能技术装备企业发展节能服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重点用能企业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积极引入和推进工业污染的第三方治理,扶持和壮大一批节能环保服务公司。加强与银行、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对接合作,探索采取第三方机构担保、设备融资租赁等方式,破解当前制约节能服务公司发展的规模小、融资难等问题。继续做好国家工业和通信业节能服务公司、节能机电设备、能效之星产品等的筛选推荐工作,加强我省节能环保装备产品在省内的推广应用,扶持一批节能环保产品生产企业和品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我要纠错 关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