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和质量品牌工作
围绕我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工信部“工业质量品牌创新专项行动”,以完善创新体系、推动创新创业、提升质量品牌为重点持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一、加大政策引导力度,自主创新能力逐渐提升。支持企业参与国家重大专项技术攻关。2014年中电科54所等单位承担的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获得国家专项资金补助977.6万元。发挥骨干企业创新引导示范作用,培育认定石药集团等27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东旭等5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增长到1275家。推进千项新产品新技术培育工作,基于4G的多业务分布式接入系统等909项新产品新技术列入2014年开发指导计划。积极推广二维码技术在医药企业、铅酸电池回收及环保方面的应用。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专精特新”企业89家,扶持资金2000万元。截至目前,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了1.3万家。
二、支持创新平台建设,技术创新体系日益完善。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新培育35家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争创国家级示范平台4个,16个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获得686万元技改专项资金支持。推动建立了河北睿索固废工程技术研究院、河北省轴承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创新载体。截止目前,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达到289家,产业技术研究院达到18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400家。加强与工信部、北京经信委、天津经信委的协作沟通,推动京津冀地区省部共建尾矿资源化利用协作创新平台。
三、开展创业辅导,中小企业创新活力不断释放。对全省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建设和发展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同时赴安徽、江苏等省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如何规范、提升和发展创业辅导基地的相关发展对策。加快创业辅导基地建设,2014年全省新备案创业辅导基地22个,重点对秦皇岛市高新技术创业基地等4个创业辅导基地进行了规划论证。截止目前全省拥有各类创业辅导基地368个,入驻小微企业7688家,安排就业近20万人。定州市朝晖创业辅导中心有限公司等28个项目获得1175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借助“三下乡”活动,积极帮扶行唐县和鸡泽县工业转型发展。
四、推进质量品牌专项行动,企业综合竞争力得到提升。开展河北省装备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对提升装备制造行业质量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指导。树立唐山三友集团兴达化纤有限公司“导入GB/T19580的实践经验”等10家企业的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为省级质量标杆。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重点培育区域品牌,宣贯《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实施指南》和《评价指南》,指导试点企业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进行品牌能力建设自我评估,申报工信部品牌培育示范企业。依托河北省品牌建设研究院为企业培养了一批品牌管理专业人才。开展“千项名牌培育专家服务千里行”等活动,开展品牌培育服务,服务企业近200家。开展省中小企业名牌产品认定工作,鼓励企业育名牌、创名牌。截止目前,我省拥有工业类省名牌产品1057项,中国驰名商标224项。清河羊绒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列入工信部第一批试点名单,定兴休闲食品区域品牌已通过专家评审。
2015年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
总体思路:2015年紧紧围绕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的目标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工信部转型升级“6+1”专项行动,紧抓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机遇,以开发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建设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重点,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提升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的创业辅导服务能力,优化小微企业发展环境。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发展质量。
主要目标:培育认定30家左右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争创2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指导开发千项工业新产品新技术,支持一批优秀工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推广。搭建政产学研用金对接平台。新建20个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
重点工作:
一、完善创新政策激励体系。学习借鉴先进省市促进工业新产品开发和推广的经验,结合我省工业转型升级任务,组织拟定《河北省工业新产品促进规定》。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推广的指导意见》,规范省级工业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指导工作,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政策。鼓励支持企业持续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加强先进生产工艺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组织开展省级优秀工业新产品新技术评选工作,不断激励企业加快产品技术升级换代,持续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以产品技术为中心,带动企业创新。鼓励企业积极承担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科技重大专项。围绕我省优势产业和重点创新领域,组织实施千项省级工业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重点支持工业强基工程,重点支持“三个一百”领军企业。加大对重大工艺改进、重大新产品开发项目的技术改造支持力度,力争在智能装备制造、汽车关键零部件、高端能源装备、生物药物等领域打造一批“第一”、“唯一”产品。继续开展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培育认定工作,强化骨干企业创新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指导各设区市制定激励政策,对于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的企业,省级财政给予支持和鼓励。2015年培育认定30家左右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争创2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三、建设创业创新平台,支撑产业创新。鼓励大中型企业自建、联建以及收购研发设计机构,鼓励和支持条件成熟的企业技术中心改制,实现技术优势向资本优势的转化。支持国家和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重点产业集群及为全省钢铁、装备、建材、食品等重点工业行业提供公共服务的平台建设。以公共技术创新服务能力为标准开展省级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培育认定工作。修订《河北省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管理暂行办法》,以优化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环境,鼓励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创业辅导与服务能力为主,指导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建设。2015年新增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20家。
四、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成果转化。依托核心企业,吸纳上下游配套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用技术创新联盟体系。重点打造尾矿资源化利用协同创新平台,依托睿索固废研究院、河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和能源与环保材料研究所,联合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联合大学以及国内有关院校,金融机构、尾矿资源利用企业,开展政产学研金用合作,组织开展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专项技术攻关、固废处置关键共性技术研究。谋划建设集技术需求、成果发布、人才聚集、项目融资等于一体的产学研网上对接合作平台,定期组织分行业、分区域的多部门、常态化产学研专题对接活动,建立线上、线下互动的工作体系。
五、引京津冀科技资源,提升协同创新能力。以龙头骨干企业、行业领军企业为主体,借力京津科技资源,合作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推行技术资本化、成果股份化,促进京津科技成果在我省加速转化。围绕钢铁、生物医药、新能源装备、汽车等产业,吸纳京津基础科技资源与我省应用研发和产业基础相结合,增强优势产业竞争优势。依托我省优势较强、特色明显、发展潜力大的产业集群为重点,共建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培育形成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
六、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提高专利竞争力。组织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和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将国家级和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部纳入知识产权培育企业。宣贯《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和评估指南》,指导企业建立健全专利管理制度和专利保护体系,注重专利产品化、产品专利保护化。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创业辅导基地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辅导服务。支持企业围绕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两化融合等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鼓励企业制定企业标准。
七、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品牌竞争力。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在500家大中型企业导入绩效管理模式,开展质量标杆交流活动,营造“树标杆、学标杆、超标杆”的质量改进氛围。以宣贯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培养品牌培育专业人才为抓手,指导企业构建质量品牌创新体系,提升品牌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不断增强品牌竞争力。着力打造哈佛、天威、神威、以岭、君乐宝等一批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的自主品牌,支持清河羊绒、定兴食品等产业聚集区区域品牌建设,培育认定200个左右省中小企业名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