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原材料工业运行和发展情况
原材料工业运行平稳,增速趋缓。
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原材料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780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钢铁、石化、建材工业分别完成3594亿元、1490亿元、5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3.9%、2.6%。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1789亿元,其中钢铁、石化、建材工业分别完成13511亿元、5731亿元、197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5.3%、1.3%、0.4%。完成利润946亿元,其中钢铁、石化、建材工业分别完成558亿元、264亿元、9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7.7%、19.3%、18.5%。全省规模以上原材料工业企业生产粗钢18530万吨,同比分别下降0.6%;钢材23995万吨,同比增长5.1%;生铁16933万吨,同比下降1.0%。生产水泥10625万吨,同比下降15.1%,生产平板玻璃12292万重量箱,同比下降2.3%。
二、行业发展取得新进展,重点工作取得新成效
1.水泥、平板玻璃产业结构调整。省政府出台了《河北省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和《河北省平板玻璃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建立了省直各有关部门联合协同工作机制,明确了需要重点推进的工作,按照《方案》分工和要求开展好各项工作。对全省水泥、平板玻璃违规建设项目进行了进一步核实确认,在综合考虑各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河北省分类处理水泥违规建成项目实施方案》。为了加快推进平板玻璃产业转型升级,按照省政府要求,制定了《关于促进我省平板玻璃产业转型发展实施方案》,并下发各市执行。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对分类处理水泥违规建成项目向社会进行了公示,并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
2.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国家发改委2014年6月30日批复了《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为落实《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组织和指导唐山市编制了《唐山钢铁产业转型升级试点方案》。邀请国内钢铁行业知名专家就我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工艺、技术、装备、产品进行了研讨,编制了《关于我省钢铁重大布局项目采用新技术新装备实施产品创新的报告》。石钢、渤海钢铁、武安退城进区等企业搬迁改造项目正式启动。
3.行业规范准入管理。组织我省钢铁企业申报符合规范条件公告,45家钢铁企业进入工信部第三批公告名单,截止目前,全省共有80家钢铁企业经工信部公告。组织了三批水泥行业准入公告申请,涉及24家企业的29条熟料生产线,已有13家水泥企业的17条生产线获得工信部公告。截止目前,全省共有25家企业43条熟料生产线获得国家准入公告;9家平板玻璃企业的23条生产线获得工信部公告。12家黄金企业取得了工信部颁发的《开采黄金矿产批准书》,我省唯一1家电解铝生产企业进入工信部准入公告名单。
4.农药行业管理方面。9家农药生产企业的迁址或更名获工信部批准,15家农药制剂生产企业取得延续农药生产资格,向工信部上报14家农药原药生产企业申请延续核准农药生产资格的申请,6家企业农药生产批准证书更名申请,45家农药生产企业120个产品新发农药生产批准证书和57家农药生产企业128个产品换发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的申请材料,10家企业17个农药产品备案申请。组织召开了农药生产批准证书换证评审工作座谈会,配合农业、质检、工商、公安等部门组织了农资打假工作,规范了农资市场环境。
5、压减过剩产能方面。按照《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淘汰落后产能要求,对全省原材料工业落后和过剩产能进行全面调查和反复核实,分行业提出了淘汰落后和压减产能目标、任务。经过多次协调和督导,逐一企业逐个设备检查验收,按时完成了国家和省下达的全年淘汰和压减任务,涉及炼铁1546.5万吨,炼钢1500万吨,水泥 3918万吨,平板玻璃 2533.5万重量箱。
6.技术改造方面。2014年,原材料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完成2487亿元,同比增长5.1%。主要用于提高环保和节能降耗方面。各行业增速分化明显,建材工业技改投资完成749亿元,同比增长15.7%;石化工业技改投资完成964亿元,同比增长10.3%;钢铁行业技改投资完成775亿元,同比下降8.4%。原材料工业91个技改项目得到省级技改资金支持,共贴息2.37亿元,促进了原材料工业的工艺、装备提升改造。
7.培育发展新材料方面。开展了全省新材料产业的全面调研工作,并委托国家专业机构对我省新材料产业进行分析研究,编制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我省实际的促进产业发展的意见并抓好落实。
8.企业管理方面。通过开展行业规范准入管理、企业对标,原材料工业企业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在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节能降耗方面都有较大进步。行业准入企业普遍推行了6S管理等现代管理制度,开展了精细化管理,部分企业推行了模拟法人和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实现了盈利水平的大幅提升;部分企业投入巨额资金对环保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使企业能耗、排放大幅降低,厂区环境明显改善。
2015年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
总体思路:原材料工业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和平稳增长并重,化解过剩产能和培育新增长点并举,重点抓好钢铁、水泥、平板玻璃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全力推进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快推动高性能材料的研发生产,强化行业规范准入管理,加强运行监测分析和行业监管,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联合重组、淘汰落后、技术改造工作力度,力保全年工业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重点工作
一 、谋划好“十三五”原材料工业发展
编制我省原材料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做好我省钢铁、石化、建材行业“十三五”规划制定的有关工作及有关课题研究。按照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思维,适应我省工业经济发展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集约增长,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在全面总结原材料行业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科学提出到我省原材料工业“十三五”行业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及重点任务,为行业发展提供导向,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二、推进行业结构调整工作
1、做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有关工作。一是落实《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提出的涉及我厅的工作任务。按照职责分工,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石钢、渤海钢铁、武安退城进区等企业搬迁改造项目建设。二是推进关键钢铁材料升级换代。落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工信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关键材料升级换代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大力推动关键材料的研发,推进在钢铁产业布局调整和重组搬迁的项目中加大研发投入,重点在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研发生产出更多的新材料、新产品,填补省内、国内空白。推进钢材替代进口。在对全省钢铁进口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全面摸清我省钢铁进口的数量、品种、产地及应用领域等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我省钢铁生产企业的现有工艺、技术水平,研究通过技术改造或引进更先进的生产技术、人才或合作伙伴的方式,组织我省钢铁企业、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研发生产可替代进口的钢材产品。三是推动钢铁生产服务业发展。对钢铁产业上下游关联行业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上游抓铁矿石、焦炭和石灰、耐火材料等辅料的供应;下游抓吃钢产业的发展,大力推动高强钢筋、钢结构应用。努力推进钢铁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四是抓好钢铁产业转型升级试点。以提高钢铁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依靠创新驱动和完善配套政策为重点,抓好唐山市作为钢铁产业转型升级试点市工作,修改完善转型升级试点方案,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为全国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和京津冀钢铁产业协同发展提供示范借鉴。
继续落实水泥、平板玻璃产业结构调整方案。一是继续做好压减(淘汰)过剩产能工作。深入企业逐一现场核实应压减的装备,组织各地把压减(淘汰)任务落实到位,力争提前完成全省水泥、平板玻璃过剩产能压减任务。二是继续做好水泥违规建成项目处置工作。待国家对我省上报的违规建成项目审定后,组织开展好后续工作,做到需要保留的项目补办好相关手续,需要退出的,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好相关退出工作(吊销生产许可证,注销工商注册登记),需要压减(淘汰)的督促各地制定好压减(淘汰)计划。三是做好重点地区企业整合重组工作。督促丰润、玉田、武安等11个市(区、县)按照结构调整方案要求做好当地企业的整合重组工作。四是切实履行牵头部门职责。督促各地、各部门严格按照《方案》分工和时间节点开展好水泥、平板玻璃行业结构调整的各项工作。
三、加大原材料行业技术改造力度
结合落实产业政策,加大对企业在技术进步和工艺、技术、装备、产品方面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企业开展能效提升、减少排放、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发展方面的支持力度,减少对传统产业(产品)简单增加生产能力的支持,注重挖掘适合我省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解决增量低于减量问题。一是组织各地和企业积极谋划技术改造项目;二是跟踪调度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三是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四是争取在项目资金上给予支持。
四、扶持龙头企业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原材料工业企业在省政府确定的“三个一百”领军企业中占有很大比重,扶持这些企业发展,抓好这些企业的项目建设,对于“稳增长、促转型”具有重大意义。2015年重点扶持和抓好:钢铁行业的石钢、渤海钢铁、武安钢铁企业退城进区等搬迁改造;化工行业的中石化曹妃甸炼化一体化、中石油华北分公司千万吨炼油;建材行业的长城玻璃、安全实业、明盾公司等一批平板玻璃高端化和深加工项目。积极跟踪项目进展情况,了解掌握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协调有关部门予以解决。积极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废物,抓好项目建设。
五、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
一是做好“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课题研究”,深入分析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研究适合我省发展的领域及产品,提出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制定《促进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并抓好落实。二是加强对行业发展的引导,推进重点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实施一批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积极了解掌握我省新材料产业大项目进展情况以及重点企业发展情况,把握新材料产业发展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和协调解决问题。三是借助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契机,利用京津特别是首都技术科研人才优势,依托我省产业基础,积极引进适应我省工业发展的先进技术和人才,努力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提升我省新材料产业制造水平。四是着力抓好新材料产业各项政策的落实,重点支持市场占有率高、产品前景好的重点企业;积极推进邯郸等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快建设。
六、加强规范准入管理工作
继续贯彻落实工信部已发布的原材料行业规范准入条件,重点做好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合成氨等重点行业落实规范准入条件管理工作。一是指导企业按照规范条件提升环境保护、节能降耗、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等能力和水平,促使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生产线)通过工信部准入公告。二是抓好获得公告企业保持规范准入条件工作,提升行业整体水平,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七、加强重点行业日常监管
按照国家管控政策和工信部的计划要求,及时下达黄金指导性生产计划和萤石、耐火粘土及稀有金属指令性生产计划,加强日常监管工作,按照规定要求进行生产管理经营情况统计报告。加强对农药生产的管理,加强对水泥企业错峰生产的监控和协调,确保生产经营健康有序进行。
八、推进原材料工业两化融合建设
着力解决原材料工业的突出问题和两化深度融合的薄弱环节。以公共平台建设、智能工厂示范、技术推广普及为着力点,努力实现集研发设计、物流采购、生产控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为一体的流程工业全链条全系统智能化。积极推广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推进智能制造生产模式,推广实施流程制造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工程。引导企业采用使用先进的测控系统,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稳定性。大力推动企业向服务型和智能型转变,不断提升原材料工业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