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国际产能合作的机遇,开展开放合作专项行动,加快京津冀产业合作步伐,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努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打造新亮点、在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中树立新样板。
一是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围绕打造“全国新型工业化重要基地和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华北先进制造业基地、北方重要现代服务业基地”,认真落实即将出台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规划》,最大限度争取各项倾斜性政策和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建立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建立定期会商和信息交流制度。着力抓好3大战略功能区、5条产业带、6个产业链和40个重点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建设,打造13个协同发展重点园区,支持一批有条件的市、县与北京中关村共建产业合作园区。加快北京现代汽车第四工厂、三元乳品生产基地、承德安云云计算中心等京津冀产业合作重点项目建设,促进曹妃甸现代产业试验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亦庄廊坊产业园、张北数据产业基地、冀津循环经济示范园等产业合作园区建设。
二是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支持我省钢铁、水泥、玻璃、光伏及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赴非洲、中东欧、东南亚投资办厂、开展合作,重点推进河钢集团南非钢铁项目、冀东发展集团南非和赞比亚水泥项目、壮大玻璃坦桑尼亚玻璃项目等加快建设,力争在境外形成技术先进、装备一流、管理科学、节能低耗、环境友好的产业集群。鼓励医药、轻工、食品等我省传统优势产业在中东欧投资合作,推动我省企业开拓欧洲市场,引进欧洲先进技术、关键设备、营销渠道和人才团队,助力产业创新发展。
三是搭好对外合作平台。建好基础平台,以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为重点,谋划100项对外合作项目。打造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并购国内外科技型企业和研发机构,争取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借力发展平台,办好廊坊经洽会、厦门投洽会有关展洽活动,组织企业参加工博会、西博会、新博会等,继续做大做强十大省级展会,做好新一轮产业援疆、援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