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省工业稳增长促转型工作会议 > 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17日 来源:保定市工信局 字体: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2015年工作进展情况
全市围绕推动工业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 强化运行调度,加快转型升级,狠抓技术改造,优化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努力提升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水平。
一、力促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总体保持了缓中趋稳的运行态势。全年累计完成增加值986.8亿元,同比增长4.4%。161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70.4亿元,同比减少3.6%;实现利润224.6亿元,同比增长27.2%,增幅排全省第1位;我市工业37个大行业中,16个行业生产实现增长,其中:整车产量90.7万辆,同比增长16.1%,高出全国12.9个百分点,307.4亿元,同比增长12.1%,长城汽车完成产值674亿元,同比增长25.8%。
二、加快培育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因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工业增长后劲继续走弱,今年我市新投产企业入统进度明显减缓,已完成新增入统企业163家,其中新项目投产企业24家。
三、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积极推进融资担保业健康发展。2015年我市辖区内注册的融资性担保机构40家,注册资本金总量为38.18亿元人民币,形成了190亿元的担保能力。共为全市中小微企业担保贷款49.32亿元。全市民营经济累计完成营业收入9290亿元、增加值1972亿元、利润743亿元、上缴税金272亿元,民营经济组织达到29.1万个,从业人员达到274.8万人。
四、深入开展入企帮扶活动。按照分级分包原则,市级负责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的242家企业和53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县级负责销售3亿元以下1243家规上企业和254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市已成立市级帮扶工作组67个,县级帮扶工作组900余个,实际帮扶企业5000多家。各部门收集梳理解决企业困难问题400余条。
五、技术改造深入拓展。2015年我市完成工业投资1013.4亿元,同比增速10.6%;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完成536. 4亿元,同比增速5.7%,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为52.9%。500万以上工业施工项目697个,其中技改项目369个,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26个。筛选了115个项目争列省重点技改项目,列入省千项重点技改项目一二批计划项目90个。
六、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3月30日,市政府与联通云数据有限公司、中国联通保定分公司签订了《互联网+战略合作协议》。8月份,市政府与中国联通河北分公司签订《基于“互联网+”战略合作协议的保定市智慧城市(一期)技术服务合同》,积极推进云计算平台、电子政务网上(虚拟)审批大厅、数据共享中心等智慧城市一期项目建设。11月在石家庄召开北京保定智慧城市建设对接会,智慧北京促进联盟等多家企业参加。正在积极筹备成立智慧保定产业联盟。
七、研究制定智能制造(机器人)等产业发展规划。为推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组织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省各类补贴。在装备制造企业中筛选8家企业的17个项目上报了河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资金项目;我市有5家企业的5个产品获得省首台套资金270万元。同时筛选了3个企业的3个项目上报省厅申报国家的智能制造试点项目;3个企业的项目上报省厅申报国家的智能制造专项。
八、加快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和工业燃煤锅炉改造工作。2015年我市淘汰落后产能计划涉及水泥、造纸2个行业共10家企业,截至11月底提前完成10个淘汰落后产能项目拆除任务。为推进工业燃煤锅炉改造进度,加强督导检查,与未完成锅炉改造的企业签订了四位一体的责任状。2015年全市完成工业燃煤锅炉改造837台,2178.47蒸吨,其中市区完成155台,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九、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积极争取省级军民结合资金支持,涞水县、易县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园区分别获得180万元省级军民结合产业资金支持,凌云、天威、乐凯、风帆、立中5家企业分别获得省军民融合产学研用示范基地100万元省级军民结合资金支持,为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打下了基础。
2016年工作思路、工作目标与工作任务
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会议精神,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好机遇,坚持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加快转型升级,狠抓技术改造,提高信息化水平,优化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全市工业经济“总量做大,产业做优,企业做强,服务做实”的发展目标。
工作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7%;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900亿元,增速达到7%;完成工业投资1050亿元,其中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550亿元,同比增长10%;中心城区、徐水区、满城区、清苑区和安新县35蒸吨/小时及以下工业燃煤锅炉改造替代完成总任务的80%。
工作任务:
一、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协调。紧紧盯住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7%的任务目标,倒排时间进度,确定月度任务,逐月跟踪对比,深入进行运行分析,找差距,强督导,市政府将对增速较慢的县市区提出预警。
二、大力培育新增企业入统。对近3年的工业竣工项目进行逐一调查核实,落实责任,对口帮扶,推动投产达产,入统形成新的增长点。筛选成长型小微企业进行优先扶持,通过资金奖励、用地、融资等方面的扶持,使这些企业在年内晋级到规上企业,促进企业发展,拉动工业增速。
三、开展成长性中小企业培育工程。筛选一批高成长性中小企业,通过市、县两级有针对性地重点帮扶、优先支持、要素保障、培训指导等一系列服务,促进企业加快发展壮大,争取用2-3年时间将其培育打造成为行业领军企业,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四、加快工业技术改造。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省技改资金支持,尽快落实市级技改资金,各县(市)区落实配套的技改资金,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二是紧盯重点项目,谋划储备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对列入省千项重点技改项目,以及长城汽车新技术中心、风帆16.7亿储能蓄能、晨阳20万吨水性建筑涂料等重大技改项目,跟踪盯紧,合力服务,促其尽快建成投产。同时,结合保定市工业发展实际,继续谋划储备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特别是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和“两化”融合方面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为保定市经济增长储备发展后劲。
五、激活民营经济活力。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出台《二次创业实施意见》壮大创业主体,鼓励各类主体初始创业,引导二次创业。下大力培育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壮大一批支撑型骨干企业,培育造就一批优秀的创业型企业家,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创业辅导基地建设,完善基地配套设施,提高建设标准,提升辅导服务功能;二是完善担保体系监管和服务。加大对担保机构的监管力度,做强市级担保机构,搭建银保企合作平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六、进一步规范行业管理。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乳制品、农膜、印染、铅蓄电池、葡萄酒等行业准入条件,以行业准入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摸清行业生产能力、生产现状、技术水平,有针对性的做好为企业服务和行业管理工作。
七、坚定有序地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和工业企业燃煤锅炉改造工作。积极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和省、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要求,结合我市产业结构特点,以优化环境质量和产业结构为基本取向,有重点、分层次地引导纺织、印染、制革、造纸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环境质量、提高产业水平。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完成工业企业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工作,加强协调督导,确保完成10蒸吨及以下工业企业燃煤锅炉淘汰改造任务。
八、推进智能制造等装备制造行业发展。研究制定高端装备(智能制造、航空航天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组织成立智能制造产业联盟,推进智能制造和机器人产业发展。依托标正机床、向阳精密制造、维尔铸机、金迪等企业,重点发展数控机床、3D打印机、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伺服电机等高端装备,加快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推进以“机器换人”,不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九、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一是制定出台保定市《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完善两化融合推进机制。培育两化融合重点企业,进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二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遵循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租赁服务、共同管理、稳步推进的原则,积极引进战略合作者,建设云计算服务平台、数据中心,实现相关政府部门、企业的数据入“云”,建设电子政务(虚拟)大厅,实现政务审批和网上业务办理,提高政府在行政、服务和管理的效率,为公众提供便捷的多元化服务。三是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组织推进宽带保定提升、无线保定加速、高清保定普及、三网融合推进、共建共享促进、服务平台跨越等六大工程,推进铁塔产业发展。
打印本页 我要纠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