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 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技术改造会议专题

承德铜兴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扎实做好技改工作 开展尾矿综合利用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11-03-28 来源:办公室
  承德铜兴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铜兴公司)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寿王坟镇,前身为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所属寿王坟铜矿,2003年9月经改制重组为集采矿、选矿、冶炼、加工于一体的联合企业。公司主要产品为铁精矿、铜含量、氧化球团、蒸压灰砂砖、粗铜、工业硫酸等,年处理矿石量132万吨、年产铁精粉20万吨、铜含量1500吨、球团矿30万吨、蒸压灰砂砖6000万块、粗铜1万吨、硫酸3.5万吨,现有员工2100人。截至2010年年底,公司累计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41.3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3.4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6亿元。
原寿王坟铜矿是国家“一五”期间重点项目之一,于1957年建成投产。经过多年的开采,不但原有的尾矿库已接近设计服务年限,而且也造成地表出现巨大面积的塌陷区,使矿山持续生产难以为继。如何保证矿山生产的持续进行,有效治理与恢复矿山因多年开采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将矿山生产的废弃物(尾矿砂)变废为宝,推进尾矿综合利用,成为摆在新成立公司面前的重大课题。公司成立七年来,经过系统、持续的技术改造,原有生产工艺取得了突破,实现了技改创新,逐步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创新技改思路,实现尾矿干式排放,闯出破解资源环境压力的新路子
  铜兴矿业所属矿山多年地下开采所带来的难题一个是大面积地表塌陷区的出现,一个是大量尾砂的处理,从根本上来讲是发展需求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矛盾问题。因原有尾矿库已接近设计服务年限,所以尾矿排放成为影响矿山持续生产的瓶颈问题。若采用传统的湿式排尾方式,必然要建设新的尾矿库,一方面征地、拆迁和建设费用高达上亿元,另一方面又走上了“建库—形成安全隐患—造成环境影响”的老路子。为此公司先后派出相关人员进行技术考察,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长沙矿冶研究总院、沈阳大学、清华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合作,对尾矿开展综合研究,在对塌陷区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到尾砂浆的性质,最终确定了在塌陷区进行尾砂干式排放的技术方案,以解决尾砂处理及塌陷区治理的综合难题,从根本上排除安全隐患和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塌陷区尾砂干式排放技术,是将尾矿经过高浓度浓缩脱水后,堆存于塌陷区。此项技术具有不需新建尾矿坝、基建投资少、维护简单、综合成本低等特点。公司先后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进行研究并进行高压浓密池、远程一段输送、陶瓷过滤脱水等工艺建设,最终该项技术研究和技改项目获得了成功,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闯出了一条破解资源环境压力的新路子。其效果,一是保障了企业正常产能。塌陷区尾砂干式排放技术,完全解决了尾砂排放问题,确保了公司生产的正常进行。年处理矿石量增加40万吨,按吨矿石利润90元计算,可产生利润额3600万元。二是有效节水节电,促进了节能减排。原尾矿输送系统从一泵站至尾矿库几何高差60余米,输送距离2000余米,输送浓度14%,采用渣浆泵需多级接力输送,每年运转电费864万元。现用塌陷区排尾系统,从水隔离泵站至采空区几何高差240m,输送距离2850m,输送浓度50%,采用水隔离泵实现了一次输送,只需安装3台水隔离泵站,运转功率220kW的水隔离泵(用二备一),节约电能1300万kWh/年,运转电费仅需133万元/年。前后对比,每年电耗费用可节约731万元。另外,此项技术的实施还实现了废水的综合利用,年可节约工业用水340万立方米,折合经济效益204万元。三是节省了尾矿库的维护费用。塌陷区尾砂干式排放技术投入使用后,每年可节省尾矿库维护费用100万元。四是消除了安全隐患,改善了库区环境。通过技改项目的成功实施,从根本上消除了因传统湿式排尾导致的尾矿库溃坝危险,因塌陷区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也将逐步减小;同时原尾矿库将逐步进入闭库和恢复生态环境的阶段,逐步恢复山青水秀的生态环境。
  塌陷区尾砂干式排放技术是解决尾砂处理和综合治理塌陷区的一项先进技术,在国内外的金属矿山尚属独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此,公司分别荣获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二等奖和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优秀推广项目及承德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颁发的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有关项目被列为《国家2010年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相关技术作为金属尾矿综合利用适用技术已在国家工信部网站公示,下一步有望形成行业标准在全国推广。
  二、加大技改投入,开展尾矿综合利用,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新途径
  多年的矿山生产,使得矿产资源濒临枯竭和4000多万吨的尾砂堆存于公司尾矿库。如何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公司所面临对的战略性课题。公司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创新技术、更新设备、狠抓技改,发展循环经济,向多元化和综合型的企业生产模式迈进。为此,进行尾矿综合利用的研究与开发成为公司发展的又一主攻方向。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制造出市场需要的产品,实现尾砂的资源化利用,探索一条适合企业发展的循环经济之路,最终形成一个尾矿新型建材产品的产业基地。本着科学、环保、可持续发展、促进企业发展与进步的长远目标,制订了严谨、科学的发展规划。以企业为主体,坚持技术创新,有效整合产、学、研的力量,加快技术创新的产业化步伐。2004年5月,公司与河北科技大学合作,成立了联合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研究室,研发成功了尾矿蒸压灰砂砖系列产品。2005年完成工业化实验,并于当年完成立项工作。2005年9月开始工程建设。投资3080万元,于2006年5月建成年产6000万块的尾矿灰砂砖生产线。同年6月正式投产。尾矿制砖生产线是引进德国道斯滕技术,采用双向液压成型,高温、高压蒸养生产技术。尾矿砂的使用率达到88%,所制成品外感美观,平整干净,尺度规范。产品经国家建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承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检测,均达到国家标准,受到市场和用户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公司再度向利用尾矿砂生产高端建材产品的方向迈进。2009年5月,与北京科技大学等相关高校合作,联合开展用尾矿制备加气混凝土建材和尾矿轻质条板的研发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了尾矿制备加气混凝土和发泡混凝土的两个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产品的试制,2010年相关产品已通过国家权威机构检测,目前正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
  “十二五”期间,铜兴矿业将进一步加大技改工作力度,努力建设跨越发展和多元并举发展“两型发展”矿山,机械加工、尾矿综合利用等重点技改项目建成并实现产业化发展,形成新的接替矿山发展能力。到“十二五”末实现集团化规模运营,收入达到30亿元,实现利润1.45亿元。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将通过新技术的研发、新产品的开发和重点技改项目的逐步实施,推动企业迅速从单一的生产模式向多元化和综合型的生产模式发展,从对资源的粗放式开发利用向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综合利用转化,从简单追求经济效益向寻求经济、环境、社会效益转变,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