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 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技术改造会议专题

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创新驱动 借力发展 努力实现企业做大做强

发布时间:2011-03-28 来源:办公室

  晶龙集团创建于1996年,是一家主要生产太阳能光伏系列产品的民营集团科技型企业。经过15年的发展,从一个仅30名员工、3台单晶炉的作坊式小厂发展成为中国500强企业、世界最大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商。目前,晶龙集团除总部宁晋县4个生产基地以外,还在石家庄、邢台、廊坊燕郊、上海、江苏等地设有生产和研发基地,在德国和美国设有研发机构。旗下晶澳太阳能公司是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
  15年来,晶龙集团在一个县城迅速崛起,一个关键的因素是我们通过外引先进技术、内强创新能力、借力发展,实现了产业的持续升级和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
  一、借力发展抢占产业制高点
  在创办之初,我们就与国内微电子行业颇有建树的河北工业大学合作建立了产学研基地,使晶龙集团在单晶硅生产方面始终占据技术优势。发展初期,为打开市场,与当时世界最大的硅片生产商日本松宫合资成立宁晋松宫公司,引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单晶硅生产品质大幅提升,稳定了产品市场。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实现了由国内第一向亚洲第一、世界第一的三级跳。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我们开始围绕单晶硅生产和切片,与香港其昌等合资组建港龙、阳光、晶兴等合资公司,生产石墨制品、石英坩埚,以及单晶炉、水爆机等光伏设备。通过合资合作,集团的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到2003年初,晶龙完成了资本的原始集累,已是亚洲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商。
  2005年,我们抓住世界太阳能光伏产业大发展的机遇,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科学家团队合作成立了晶澳太阳能公司,进入太阳能电池生产领域。依靠具有国际水准的技术团队,晶澳公司的光电转换效率从一开始就保持在17%以上,达到国际一流水平。2006年又通过组建中美合资公司阳光新能源进入电池组件生产。在国内外证券市场对新能源概念极力追捧的时候,2007年晶澳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三次融资10亿多美金,为企业的发展和技术研发提供了资金后盾。在“拥硅为王”的时代,我们还与世界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商—美国海姆洛克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原材料价格一路飙升的时期,拥有了牢固原料供应后盾,并且海姆洛克多晶硅的优良品质,也保证了晶龙集团单晶电池的过硬质量。
  通过合作,晶龙不但获得了资本、市场、技术,还提升了管理水平,公司规模稳步扩张。
  二、自主创新永葆发展活力
  2008年,公司投资1.5亿元建立了晶龙科技中心,并投资千万元购置了国外先进设备。以科技中心为平台,公司拥有一支由国内专家和海外归国高端行业人才组成的科研团队,为企业发展不断提供科技支撑。目前我们拥有高级专家11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3项,省级科技攻关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在这些专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产品技术始终保持世界领先,部分产品标准甚至成为行业标准。“赛秀”太阳能电池项目,量产光电转换效率达18.7%,位居世界一流水平;大直径、高纯喷涂石英坩埚在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属世界首创的单晶铸锭项目取得成功,即将投入规模化生产;晶龙集团负责编写的太阳能级单晶硅方棒、单晶硅片河北省地方标准日前公布实施,为省内的单晶硅行业生产、检验、包装、运输等提供了规范标准;
  除了实验室科研攻关外,我们还积极开展全员创新活动。建厂之初,集团就设立了创新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出台了科技创新管理条例,集团首席科学家任丙彦教授亲自担任主任,每年对创新成果进行评比奖励,建立了有效的创新机制,形成了全员创新的良好氛围。各个岗位围绕着产品和工艺的各个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和革新,提高生产水平。近几年,我们每年拿出上百万元对百余项创新成果进行奖励,每年拿出数百万元对职工创新成果进行奖励。2010年集团创新项目近300项,申报国家专利36项,有力地推动了集团的技改升级。
  三、聚焦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精耕细作
  晶龙的产品线始终以单晶硅棒→硅片→电池→组件为主线,纵向、横向发展。随着公司实力的壮大和经验的累积,从上游的拉晶一步步向下游的切片、电池、组件发展,同时衍生出了单晶炉、切片机、石墨电极、石英坩埚等生产装备和工装设备,目前晶龙集团生产光伏产品所用的耗材大部分实现了自产自足,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晶龙集团始终以市场需求为目标,每年拿出销售额4%左右的资金用于设备引进、技术改造和自主研发,能够保证始终使用最先进的设备、应用最先进的技术、生产最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随着行业发展,我们的单晶炉不断进行更新换代,由最早的62炉、70炉升级为80炉、90炉、110炉、120炉,不仅单炉产量大幅提升,单晶成品率和技术参数也稳步提高;我们使用的硅片生产设备多线切割机都是从日本和瑞士进口的,机型十年间换代5次,切割出的硅片厚度由早期的350微米减薄为现在的190微米,走在了超薄硅片市场的前列;清洗、检测、粘胶等生产环节也由原来的手工操作升级为现在的全自动设备,为下一步产品换代做好了技术储备。设备的升级换代,带动了集团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单晶硅棒、硅片等各项产品紧跟市场需求。
  在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同时,我们还大力进行自主研发,成立了自己的设备制造公司,专业从事设备研发和技改项目。自行开发的TDR-80/90、JL-CZ120/150型系列单晶炉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不但满足了自身生产需要,还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开发的“单晶炉原料输送装置”不仅延长了石墨坩埚的使用寿命5倍以上,且产品优质率提高了30%,年可为增加经济效益千万元以上;研制的加工圆弧面槽专用工具荣获国家专利。
  四、对标高端赶超一流
  与世界名企的多次合作,使晶龙集团与国际水准进行了深度对标。通过对标,找差距,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路线,企业的技术水平不断与国际接轨,多项生产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由“对标”到“制标”的跨越。我们选择美国SUNPOWER公司作为追赶对象,使我们的技术标准实现了与国际接轨;在半导体领域,晶龙获得了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的认可,对方在晶龙建立了硅探针材料实验室;每年我们还投巨资引进世界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  目前,晶龙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世界一流,拉晶炉月单产单晶硅由2010年初800公斤提高到现在1230公斤,线切机硅片月单产由11万片提高到22 万片,均为同行业最高水平。晶龙商标也在国内业界第一个被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促进了企业效益的翻翻增长,2010年晶龙集团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达到267亿元,实现利税41.7亿元,比2009分别增长了148%和322%。最近五年内,固定资产由34亿元增加到237亿元,员工由3000人增加到2万多人,利润水平由12亿元提高到30多亿元。

  来源: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