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药集团有限公司是全国医药行业首家以强强联合方式组建的特大型制药企业,主要从事医药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抗生素、维生素、心脑血管、解热镇痛、消化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用药和中成药等七大系列近千个品种,维生素C、7-ACA、阿莫西林、咖啡因等9个主导产品的生产能力位居全球首位。
“十一五”期间,石药集团坚持科学发展,提出了由原料药主导向创新药和成药为主导的转型战略,从依靠规模拉动转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通过持续技术改造,建立了以“创新药产业链”为核心,从特色原料药到成药制剂的完整生产链条,以“制剂国际化”策略为指导大力推进主导产品国际认证,企业转型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10年,成药业务比重已经由2005年的25%上升到了35%。在成药业务的带动下,2010年实现不含税销售收入131亿元,同比增长23%;出口创汇5.5亿美元,同比增长22%;实现利税16.05亿元,上缴各类税金7.3亿元,企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始终保持在全国制药企业最前列。
一、贯彻“双纵”方针,明确改造升级与技术进步方向
为实现企业产品结构升级,石药集团不断开拓创新,提出了“科技纵向到顶、市场纵向到底”的“双纵”方针。
“科技纵向到顶”是在医药科技上追求领先、追求卓越,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改造,集团的新产品研发和工艺改进始终处于全国制药行业顶尖技术水平,不断向市场推出高科技的产品。集团采用基因工程技术、酶工程、膜分离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工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改良了青霉素及VC的发酵菌种,大幅度提高了发酵收率,通过持续不断的工艺改进和提升,青霉素产率提高了114%,VC的收率提高了12个百分点。在头孢中间体7-ACA生产中,集团公司采用先进酶法工艺代替了原有的化学裂解法工艺,应用自主研发的生物酶制剂、生物裂解7-ACA技术,彻底淘汰了污染严重的化学法工艺,使该产品的质量更好、收率更高、成本更低。在膜分离技术应用中,7-ACA产品采用了超滤技术使滤液质量明显提高,从总体上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VC产品采用超滤技术使古龙酸质量显著提高,优级品率提高了10%,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企业主要产品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指标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市场占有率稳步攀升。青霉素、阿莫西林、7-ACA、维生素C、咖啡因等主导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第一。
“市场纵向到底”是在市场服务上贴近客户、贴近终端,建立一个深层次、广覆盖的终端市场网络,在把优质的产品和人格化的服务奉献给客户和消费者的同时,广泛收集市场终端对于产品的信息反馈,用于指导现有产品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建立了以市场需求导向指引科研技改的管理模式。
在“双纵”方针指引下,石药集团主导产品青霉素、维生素、咖啡因的工艺技术水平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恩必普软胶囊等一批国家一类创新药已经实现产业化,“欧意”“维宏”等名品通过国家驰名商标的认定,确立了“石药”品牌在成药领域的优势地位。“石药”品牌2005年以来连续四度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二、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确保高起点实施技术改造
石药集团每年坚持把销售收入的4-5%用于研发投入,经过多年的研发创新和实践,建立了科学的技术创新组织结构——三级研发体系:一级研发机构为石药集团药物研究院,负责集团战略品种及创新技术的规划和实施,引领集团的长期发展;二级研发机构为子公司的研究所和技术开发部,负责中短期品种及技术的开发以及新产品的生产转化;三级研发机构为各车间的实验室,是活跃在市场销售和生产车间一线的QC攻关小组,主要负责技改技措和工艺改进。三级研发体系的建立明确了企业技术创新与研发的总体方向和职责分工,集团的技术升级和进步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2010年,注射用奥拉西坦、固邦肠溶片等一批重磅新产品成功上市,全年取得新药产品生产批件14个,专利申请37项,专利授权19项。通过创新、仿制相结合的方式,集团形成了包括心脑血管、抗肿瘤、精神神经、内分泌、抗生素、消化系统以及新型辅料等7大领域为主的产品研发体系。
石药集团还通过产学研联盟建设,有效整合社会研发力量,不断推动企业乃至行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2008年,集团牵头,联合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等21家产学研单位成立了“中国抗生素/维生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整合医药产业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技资源,以推动行业共性和重大前沿技术和产业化应用为核心,搭建了一个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的技术创新平台。战略联盟建立运行以来,共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个课题,共获得国家5469万元和地方432万元的研发资金支持,大大提升了企业技术升级和进步的起点。目前,围绕着企业发展需求和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研究,已与全国10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联盟关系。产学研合作已成为石药集团产品技术升级的有效途径,也成为促进中国医药产业升级的中坚力量。
三、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夯实技术升级和进步基础
石药集团秉承“人才兴企,成人达人”的理念,通过制定和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大力开展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通过人才培养、项目合作、共建实验室等方式积极推行技术人才的“软引进”和“柔性引进”,着力在人才的选聘引进和培养激励上进行优化和规范,通过实施重点科研项目和建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集团药物研究院等措施为创新型人才成长搭建平台,打造创新人才队伍;以博士后工作流动站为依托,加大高学历人才尤其是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员的引进和任用比例;建立并完善了以标志性业绩为核心的薪酬激励机制和各专业任职资格和岗位序列,为技术人才建立了通畅的成长通道;为强化人才培训,集团建立了E-learning网络培训体系,开发了企业内部讲师培训课程,各级人才均可随时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培训。
通过实施人才战略,集团2010年引进国家“211”、“985工程”工程院校博士、硕士毕业生62人。目前,石药集团共有正高级工程师21人,高级工程师200多人,博士35人,硕士近400人。截止到2010年6月,集团160余名高管人员中,45岁以下的占80%以上。一支懂技术、重科研的高端人才团队已经形成。
四、建设“创新药产业链”,形成新产品孵化基地
集团公司在实行由原料药主导向创新药和成药为主导的转型战略过程中,发展创新药和成药业务的核心就是建设“创新药产业链”。即:根据市场导向确立创新药研发目标,通过技术创新和研发确定技术工艺,通过中试孵化基地进行工艺放大和技术改进最终确定大生产工艺,投资建设创新药原料生产线和制剂生产线,形成“创新药产业链”。
目前,集团的国家一类新药恩必普、国家二类药用制剂辅料羟丙基环糊精产品已经通过新产品研发—中试孵化—原料+制剂生产线的方式实现了产业化,“创新药产业链”已初步形成。
2010年以来,位于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石药工业园的创新药物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基地项目、特色原料药及制剂产业化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集团公司将形成完备的新产品孵化基地,“创新药产业链”将向更大范围延伸。
五、推行高端认证,通过制剂国际化推动技术改造上水平
2010年是石药集团进行战略转型,向创新型、国际型企业迈进的关键一年。以技术改造提升质量内涵,强力推行高端认证。目前已有咖啡因、维生素C、VB12、阿莫西林等11个原料药产品取得了欧盟COS认证。去年5月,石药集团口服固体制剂车间、维生素C、维生素C钠“零缺陷”通过了全球药品质量管理最严格的美国FDA认证现场检查,这不仅填补了河北省制剂FDA认证的空白,也成为中国维生素C原料药行业首个通过FDA认证的企业,获得进军欧美高端医药市场的“通行证”。石药集团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线生产通过FDA认证的制剂生产企业,生产的口服固体制剂可以直接摆上美国的药房和柜台,维生素C、维生素C钠实现了与国际药品最高质量标准的对接,提升了市场竞争的内涵。
目前,石药工业园的制剂国际化项目已经启动,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国内最大的制剂生产基地,将石药集团经济效益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和准新药品种,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符合欧美GMP标准的药物制剂生产中心。制剂国际化项目的实施将是集团实施转型战略的重要举措,极大地推动了企业技术进步,企业核心竞争力将大大增强。
来源: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