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政【2011】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对口各单位,市政府各部门:
为充分发挥市级财政贴息资金的杠杆作用,进一步加快工业技术改造步伐,强化各项工作落实,现就建立工业技改协调推进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标任务
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通过加大技改投资力度,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提升工业技改的拉动作用,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完成技术改造投资4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占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0%以上。
——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普遍提高。到“十二五”末,全市工业技术装备70%达到国内领先水平,3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点骨干企业技术装备普遍进行改造。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和企业信息化水平在国内居领先地位。
——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大科研开发力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以上。
——节能减排取得实质性成效。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6%,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5%,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16%,工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消减10%以上,二氧化硫污染物排放量削减15%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技术改造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技术改造实现新增效益占全市工业新增利润60%以上,工业增加值率由24%增加到30%。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二五”末,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5%和6%;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现在的16%提高到20%左右;轻重工业比例达到2:8。
二、支持重点
每年滚动实施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200项以上,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机制,通过项目带动,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支持以下八个方面的技术改造项目:
(一)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支持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支持企业针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联合研发和产业化。支持企业开展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攻关与产业化。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强化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提高工艺技术装备水平。
(二)支持壮大重点龙头企业。围绕重点行业,支持一批主业突出、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实施技术改造,支持其主导产品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国内国际技术、管理、效益、规模一流的大型企业集团。支持与主导产品配套的关键件提升工艺技术水平。
(三)支持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围绕钢铁、装备制造、石化、食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行业,改进工艺、增加品种、提升质量、提高附加值和效益,培育一批名牌产品、优质产品、高附加值产品,促其提质扩能。
(四)支持产业聚集升级。鼓励工业聚集区、开发区、工业园区主动承接产业、资金、技术转移,重点发展主导产业,带动上下游产业,促进产业链条延伸与完善,形成产业集群。加快企业“退城进郊”步伐。鼓励企业实施异地搬迁改造、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发展水平,提高产业集中度。
(五)支持中小企业成长。重点支持科技型、成长型、外向型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对于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广、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可以放宽贷款数额和贴息比例限制,促进中小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成为推动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支撑。
(六)支持加快东部振兴。进一步加大对东部振兴的政策倾斜和优惠支持力度,重点支持装备制造、新型建材、新型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特色主导产业,形成县域特色鲜明、带动能力较强的主导产业,促进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
(七)支持“两化”深度融合。围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过程、企业管理、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化、信息化综合集成等方面开展“两化”深度融合,构建网络化、协同化工业研发设计体系,推动生产装备数字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企业管理网络化。
(八)支持节能减排增效。在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组织开展节能、节水、环保技术改造,推广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支持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二次资源回收利用。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支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发展循环经济。
三、推进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主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全市工业技术改造工作,定期召开协调推进会议,强化工作调度,及时协调解决技改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加快工业技改项目进度。各县(市、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切实加强对技术改造工作的领导。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财政、规划、国土资源、统计、环保等部门要协调联动,形成推动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技改项目推进机制。市政府每年根据“省重点产业技术改造投资导向目录”,制定《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推进计划》,明确年度技改投资方向和重点,引导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投向。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要建立技改项目网络申报管理系统,实现技改项目库管理的网络化、动态化、规范化。要建立企业家信息库,引导企业家讲诚信、做贡献。市统计局要完善市、县(区)技术改造统计监测制度,强化投资动态分析和产业发展预测。市、县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简化工业技术改造项目核准备案手续,完善工业技改项目月调度、季通报、竣工验收、效益评估等制度,及时掌握技改项目进度,促进项目达产达效。
(三)完善专项资金管理机制。按照公开、公正、透明、规范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邯郸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贴息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最大限度发挥市级技改专项资金的标杆作用。一是严格申报程序。严格按照企业申请、部门初审、贷款审核、现场核查、专家评审、领导小组研究确定、项目公示的程序进行。二是强化初审责任。各县(市、区)工业和信息化、财政部门要按照项目申报要求,对辖区内申报项目进行严格把关,联合提交项目申请,并逐级出具材料真实性保证。三是严格贷款审核。对初步确定的贴息项目,由企业委托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对贷款真实性进行审核,并直接提交市工业和信息化、财政部门。四是扩大支持范围。对提高创新能力、成长型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项目可适当降低对投资和贷款额的限制;要根据贷款金额、期限和项目情况综合考虑贴息数额,对重点企业和项目,可突破贴息比例,连续给予支持。五是公开接受监督。对确定的贴息项目,及时在网站进行公示,对有异议项目,及时调查核实,发现弄虚作假、骗取贴息资金的,依法收回,并对责任人严肃处理。
(四)建立“以贴引贷”机制。一是拓宽贴息范围,除银行贷款外,对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信托及融资租赁等,参照银行贷款予以贴息支持。二是鼓励争取上级技改资金,对取得国家或省贴息资金支持的技改项目,市贴息资金给予配套支持。三是搭建技改项目合作平台,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同各金融机构建立双向互动机制,定期相互推荐技改项目,促进银企合作,以撬动更多的贷款投入工业技术改造。四是引导民间资本以参股、获取红利等方式参与企业技术改造,鼓励以第三方技术改造服务的方式参与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改造项目建设。
(五)建立项目评估问效机制。市工业和信息化、财政部门要定期对贴息资金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贴息资金及时到位,专款专用。审计部门要定期对贴息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和评估。市政府根据技改项目数量、完成技改投资、新增工业效益等情况,对各县(市、区)和市有关部门技术改造工作进行综合评价, 每年对15家先进单位和60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市财政从技改贴息专项资金中安排2-3%作为技改工作经费和奖励资金,用于表彰奖励、项目争跑、专家评审等方面工作。各县(市、区)政府要设立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中西部县(市、区)不低于500万元,东部县不低于300万元,市内三区不低于100万元,建立起市、县两级技术改造资金支持体系。同时,要建立健全评估考核机制,表彰先进,鞭策落后。
附件:1.邯郸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协调推进领导小组
2.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作评价办法
二0一一年八月八日
来源:规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