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 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技术改造会议专题

陈全国省长在全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现场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1-09-16 来源:规划投资处
 

迅速掀起工业技术改造热潮
为推动科学发展增添新动力
——在全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现场会上的讲话
(2011年2月28日下午)
陈 全 国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是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河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观摩和交流经验,研究部署我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作,动员全省迅速掀起工业技术改造热潮,为推动科学发展增添新动力。上午,与会同志实地观摩了河钢集团邯郸钢铁整体技改、邯郸纺织搬迁改造、新兴铸管高端特种管材、邯郸光导鼓生产线、美的(邯郸)工业园等项目,感到非常振奋、很受鼓舞。刚才,邯郸市政府、邯钢公司、沙玻玻璃集团、华药集团、唐山三友集团分别作了典型发言,各地要认真学习借鉴。杰辉同志作了全面部署,讲了很好的意见,我都赞同。下面,我再简要强调几点。
   一、认识重要性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工业强省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技术改造的战略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加强技术改造,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河北时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行动。今年春节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北视察时明确指出,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为动力,紧紧抓住工业技术改造这个关键环节,促进产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切实把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落实到推动河北又好又快发展的实践中。
   第二,加强技术改造,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载体。目前,我省万元GDP能耗1.64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2.99吨标准煤、工业固体物排放量2.2亿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04.3万吨、工业废水排放量10.8亿吨,分别居全国的第8位、第7位、第1位、第4位、第8位。产业结构偏重、资源能源消耗高、节能减排压力大,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比较突出。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非常迫切、刻不容缓。
   第三,加强技术改造,是促进“两化”融合、加快新型工业化的有力抓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加快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的必由之路。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工业发展中每增加30%的信息化投资、可增加85%的经济效益。我国许多经济发达省份都非常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广东、上海等省市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都运用了信息自动化系统。我们要积极顺应现代工业发展的新趋势,通过技术改造,把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到企业研发、生产、流通、管理、运营等各个环节,切实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第四,加强技术改造,是推进自主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客观要求。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装备水平低,是制约我省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85个,仅占全国的3.2%;重点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际水平的不足25%、达到国内水平的仅有55%,而广东分别为50%、80%,江苏分别为45%、70%。必须鼓励支持各类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大力开发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提高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第五,加强技术改造,是优化投资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技术改造具有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等特点,据测算,技改投资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是非技术改造投资的3倍。但从我省看,技改投资规模偏小、比重偏低,与先进省份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十一五”期间,我省技改投资完成8835亿元,仅为江苏的30.5%、山东的34%,其中江苏省2010年技改投资达到9500亿元,比我省“十一五”的总和还多。各级政府、各类企业都要重视加大技改投入,抓紧谋划建设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优势。
   二、明确新目标
   省政府专门研究制定了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技改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归结起来就是:
   突出“五个坚持”:即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先导;坚持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坚持以质量效益为标杆;坚持以优化提升为目标。
   确保“一个增长”:即确保“十二五”期间,全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完成2.7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
   做到“四个提高”:一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到2015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提高到1%以上、重点企业达到3%,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达到40家、400家以上,重要领域、重点行业的技术开发应用取得较大突破;二是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到2015年,重点企业技术装备全部得到改造,居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比重分别达到30%、70%以上;三是提高技术进步贡献率,到2015年,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0%以上,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分别增加到100项、150项;四是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到2015年,落后生产能力基本得到淘汰,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16%,单位工业增加值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削减10%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削减15%以上。
   实现“一个跨越”:通过大力实施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技术层次大幅提升,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由重转优、由粗转精、由低转高,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0%以上,超百亿元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税收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55%以上,实现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新跨越。
   三、强化硬举措
   着重从以下六个方面完善政策、强化措施,切实加快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步伐。
   一是在产业政策上实行准入引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紧紧围绕调结构、转方式,改造提升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药、纺织、食品、建材、轻工等传统产业,研究制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管理办法,及时发布技术改造投资导向目录,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技术改造,加紧实施一批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带动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技改项目。
   二是在技改投入上强化财政扶持。省政府确定,今年安排10亿元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其中省级财政预算安排5亿元。各设区市、有条件的县(市、区)也要安排相应的专项资金,对企业技术改造进行引导支持。
   三是在税费征收上予以减免优惠。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在促进技术改造方面的各项税收政策,对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新上技改项目、购置技改设备等给予税收优惠支持。
   四是在建设用地上给予重点保障。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特别是纳入国家重点技术改造和省千项技术改造工程的项目,要优先保证建设用地。
   五是在资金融通上增强金融支持。积极搭建银企信息沟通平台,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予以信贷支持。扩大企业技改投融资渠道,支持企业通过发行债券、上市、风险投资等形式进行融资,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改造。
   六是在项目核准上简化审批程序。除明确规定需由国家和省审批外,技改项目的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到市、县(市、区)。完善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评估、行政审批责任制,尽可能简化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四、营造好环境
   一要摆上位置,抓紧部署好。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加强技术改造作为关系企业兴衰、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摆上突出位置,列入重要日程,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全力抓,把握当前有利时机,精心研究部署,抓紧组织实施。
   二要落实责任,积极实施好。省政府决定成立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市、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搞好综合协调,强化督促检查。工信、发改、财政、国土、环保、科技、税务、金融等部门,要立足各自职能、加大支持力度,密切协作、齐抓共管,形成推动企业技术改造的强大合力。
   三要明确奖惩,充分激励好。把技术改造工作纳入政府综合考评体系,建立技术改造投资目标责任制,及时督导、严格考核,对推进技术改造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
   四要强化宣传,舆论引导好。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技术改造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典型经验、发展成效,形成人人都为推动技术改造做贡献、尽力量的共识和行动,营造社会各界重视、关心、支持、参与技术改造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加强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意义重大、事关长远。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统一思想、迅速行动,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新局面,为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强省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规划投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