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 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技术改造会议专题

沙玻玻璃集团有限公司调结构 促转变 谋发展 全面开创沙玻集团发展新局面

发布时间:2011-03-28 来源:办公室
沙河玻璃产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经历了小平拉、格法、浮法三个阶段,发展初期主要采用“小平拉”工艺生产再生玻璃,到“十五”末,基本以格法生产工艺为主导。但是,高耗能、高污染、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质量差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十一五”以来,沙河市把推进玻璃产业优化升级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实施技术改造,实现了沙河玻璃的成功转型。特别是2010年,相继组建了沙玻玻璃集团和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标志着沙河玻璃行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2010年,沙玻集团玻璃产量达到1亿重量箱,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0%。玻璃产品由过去的单一建筑平板玻璃向多品种、深加工方向发展。沙河已经成为被市场广泛认可的“中国玻璃科技工业城”。
  一、借力节能减排,突出技术改造,夯实发展基础
  沙玻集团成立前,各企业以沙河被列为省“双三十”节能减排重点县市为契机,下大力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加快玻璃产业上档升级。三年来,共关闭拆除落后玻璃生产线202条,淘汰落后产能4268万重量箱,在全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系统化的技术改造,经上级核准已建成投产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26条,技术装备水平均达到国内一流,窑炉平均能耗水平为行业最低。同时,依托与中国建材国际工程公司联合组建的节能减排研发中心,所有浮法玻璃生产线推行了电机变频改造、玻璃熔窑富氧助燃和全氧燃烧、窑炉余热发电、脱硫除尘等节能减排新技术。目前,沙玻集团下属企业全部进行了玻璃熔窑富(助)氧燃烧工程和电机变频技术改造,3家公司建成窑炉余热发电项目,2家公司建成烟气脱硫工程,其中余热发电项目是国内首次在玻璃行业中实现工业化运营。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单位能耗由“十五”期间的每重箱约22公斤标煤下降到15.5公斤标煤以下,年可节约50多万吨标煤,降低成本近4亿元,在玻璃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站稳了脚跟,夯实了发展基础。
  二、实施联合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竞争实力
  为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避免过度竞争,安全实业、迎新玻璃等十家重点骨干玻璃企业,在政府引导下,以资产为纽带联合组建了沙玻集团,产能约占沙河玻璃总产能的80%。集团成立后,一是明确发展目标。聘请国内外专家谋划了61项总投资460多亿元的重大技改项目,通过大力发展光伏玻璃、电子信息玻璃、特种玻璃及玻璃深加工,改变过去单纯生产建筑玻璃的局面,使集团发展成为科技先导型的企业。二是整合供、销、投。在采购上,重要原材料如纯碱、煤炭、石英砂等由集团实行统一对外招标采购。特别是石英砂的开采与加工,由政府把资源优先配置给集团,由集团进行规模化开发,可以将石英砂入厂价格降低15%左右。在销售上,由集团协调确定各种产品的价格,同时利用沙河玻璃原有的社会化销售网络,建立集团自己的直接面向市场的销售网络,致力于沙河玻璃的品牌建设。在投资上,新上项目由集团组织下属企业合作投资,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三是实施差异化发展。对集团内部企业的发展进行了明确定位,要求所属企业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技术改造,实行错位发展。迎新、安全玻璃公司主要进行节能玻璃、光伏玻璃的开发生产,长城、德金、鑫利玻璃公司进行建筑玻璃、工程玻璃的开发生产,正大、驰润、大光明玻璃公司等进行特种玻璃及玻璃深加工的开发生产。
  三、政产学研结合,打造创新平台,迈向行业高端
  “十一五”以来,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重点玻璃企业积极与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国际建材工程公司、秦皇岛玻璃技术研究设计院、清华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姻”,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鑫利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联合组建了特种玻璃技术研究所,迎新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在沙河联合成立了产学研基地,并投巨资参与武汉理工大学承担的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光伏太阳能电池项目,市政府与中国国际建材工程公司联合组建了节能减排研发中心等。通过这些合作,累计攻克各类技术改造、创新难题50余项,研发成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薄膜太阳能电池、高硼硅玻璃、微晶玻璃、高铝玻璃等一批高端产品,特别是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和高硼硅玻璃项目,作为重大成果,成功进入产业化阶段。2010年,市政府又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投资5000万元联合组建了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并把研究院划归沙玻集团,作为集团的科技研发平台。研究院以武汉理工大学研究人员为主,同时聘请国内外一流的玻璃行业专家在沙河进行课题研究,武汉理工大学还在研究院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常驻的科技人员达100多人;研究院建立了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产品质量检测、产品缺陷快速诊断与分析四大平台,并争取把产品质量检测平台建成国家级的检测中心。目前研究院已经建成。同时,武汉理工大学在我市设立了现代远程教育沙河教育中心,专门为我市玻璃产业培养管理和技术人才。可以说,沙玻集团的产业基础、武汉理工大学的研发能力,以及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和秦皇岛玻璃技术研究设计院的工程技术成为中国玻璃行业的最佳组合。
  “十二五”期间,沙玻集团将带动沙河玻璃产业向国际化、多元化、品牌化和生产服务化迈进,全力打造在全国叫得响的“中国玻璃科技工业城”这一品牌,力争到“十二五”末,沙玻集团实现年销售收入500亿元,纳税10亿元以上,使沙河成为全国最大的玻璃研发生产和物流销售基地。
 
  来源: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