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加速推进转型升级发展
唐山每年实施百项重点技改和产业升级项目
日前,唐山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唐山市委关于制定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将继续把“转型发展”放在首位,坚持把稳增长放在首位,在稳增长中注重调结构,振兴实体经济,实现稳中求进求好;把调结构作为优先举措,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共同主导、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建议》提出,推进转型发展,主要立足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做优做强现代农业、提升产业智慧化水平、突出开发区(园区)建设六个方面。
唐山市将通过六大手段改造提升五大传统产业。即通过技术设备升级、产品链条延伸、名牌名品打造、规模档次进阶、两化深度融合发展、鼓励上市融资措施,改造提升钢铁、建材、化工、能源、装备制造传统优势主导产业。
《建议》给出的具体目标为:“十三五”期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2.5%以上,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每年实施重点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项目100项,传统支柱产业80%的核心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市钢铁行业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达到30%以上,规上装备制造业、化工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25%和8%以上。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集团达到20个,500亿元以上的达5个。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关停并转。
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唐山市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市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以上。构建起包括钢铁、建材、化工、能源、装备制造和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的“5+5”现代工业体系。
“十三五”期间,唐山市将从四个方面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机组、海上风力发电、安全核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建成国家商业能源储备和调配中心;二是发展壮大高速动车组、中低速磁悬浮轨道客车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打造动车制造产业链集群;三是谋划实施一批海洋工程装备项目;四是加快矿用抢险探测机器人、焊接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石墨烯等产业化进程,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导性、后续支柱产业集群。
对于中小微企业,将实施企业登台阶计划,促进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工作,中小微企业年均增长20%。确保每年新开工新兴产业项目200个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以上。
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唐山市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上了突出位置。提出要坚持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举。“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推进10个省级物流园区上档升级,打造万达广场、远洋城、新华联、勒泰城、世贸环球中心等一批繁华商圈,实现服务业聚集发展。同时,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会展经济,培育一批营业收入超百亿元、超千亿元的服务业企业。到2020年,唐山将初步建成京津冀东北部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商贸中心和主要旅游目的地城市。
为提升产业智慧化水平,“十三五”期间,唐山市将制定《“互联网+”工业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和《推进“中国制造2025”工作实施方案》,促进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工业各领域的深度应用,推进唐山智能制造和“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大智慧农业和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力度,建设智慧产业基地,强化对经济转型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提升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开拓网络经济发展空间,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在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的同时,着力做优做强现代农业。“十三五”期间,该市将倾力打造环京津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形成京津唐“一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承接京津农业项目转移,培育一批兴市强县的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规范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培育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经过5年发展,争取到“十三五”末,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0%,确保区域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