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局长谈减负】唐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孟祥印: 落实政策 减轻负担 强化帮扶 全市工业运行稳大盘取得显著成效

发布时间:2022-12-05
  减负宣传周厅局长专访:
落实政策 减轻负担 强化帮扶
全市工业运行稳大盘取得显著成效
唐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孟祥印
  唐山市高度重视减轻企业负担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真正把减轻企业负担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稳经济大盘、激发企业活力的重要举措,统筹安排、系统推进、狠抓落实。市减负办制定印发《2022年全市减轻企业负担工作要点》,会同各成员单位抓实抓细减税降费、整治涉企违规收费等重点工作,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1-10月份,全市净增市场主体56335个,其中,净增企业13946家;通过新建项目入统规上工业企业85家,居全省第1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居全省第2位。
  一、落实落细税费减免政策,全面释放政策红利
  一是加强宣传解读。第一时间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工作群、企业家大学群等方式对国务院稳经济“33条”、省“1+20”、市“1+18”政策及接续政策进行宣传,并精心制作了“政策明白卡”、《工信系统惠企政策汇编》,及时将惠企政策送达每家工业企业。面向全市6000多家工业企业开展政策专项辅导,广泛宣传解读减税降费、稳岗纾困、上市融资、环保绩效激励等政策,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二是落实退税减税。建立财政、税务、人社等部门“协同配合、专人对接、快审快办”快速响应机制,点对点加强办税辅导、政策解读,让市场主体稳得住、活下去。今年以来累计为9307户企业退还留抵退税178.7亿元,为15.6万户小微企业办理“六税两费”减免税17亿元。三是减缓企业费用。加大稳企稳岗力度,为43974家参保单位减征失业保险费2.63亿元;累计缓缴水费、供气费617万元,减免房屋租金9756.1万元,惠及市场主体4181家;为28440家单位发放稳岗返还资金3.48亿元。
  二、加强精准服务,支持市场主体做优做强
  一是强化协调服务。依托省工业企业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诉求436个。开展“一起益企”、“百场万家”中小企业服务行动,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宣贯咨询类服务5.19万余家次,对接企业需求服务1.64万余家次。依托77家“企业诊所”,为600家企业进行诊断服务,解决问题1000余个。组织企业与工信部部属7所高校、赛迪研究院等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精准对接,发布成果50余项。二是全力稳定“双链”。落实企业“白名单”制度,推荐520家工业企业纳入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强化服务保障,帮助企业解决堵点、卡点问题。推荐116家企业纳入省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在环保达标条件下不停产、不限产。疫情期间坚持24小时为企业办理全国电子通行证,累计办理证件24万张,占全市办证总数的77.6%,有力保障了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三是兑现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积极组织争取上级资金,兑现本级“工业40条”政策资金奖励,不断增强企业获得感。今年以来,为29个市技术改造奖补资金项目兑现奖补资金2380万元,为省专精特新骨干企业创新发展项目争取省专项资金1000万元,为7家中央财政支持的第三批重点“小巨人”企业争取奖补资金1400万元。
  三、全面加强金融支持,缓解企业融资困境
  一是开展金融领域帮扶行动。1-10月份,全市包联市场主体超10万户,累计走访对接11万户次,协调解决融资问题5万户次,涉及金额2300多亿元。二是建立政银企双周座谈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每两周召开1次银企座谈会,累计邀请91家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参加座谈,帮助解决融资需求16亿元。三是强化政策支撑。制定出台《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措施》和《全市银行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指导评价办法(试行)》,到10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16.3亿元,较年初增加130.3亿元,增幅26.8%;全市金融机构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78%,较年初下降0.72个百分点。
  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一是严格落实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凡未列入收费目录范围的项目,一律不得执行;强化涉企收费问题督导检查,组织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设立乱收费问题举报平台,24小时受理群众举报。二是完善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长效机制。成立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协调小组,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持续加大清欠力度,确保应清尽清,实现无分歧欠款动态清零。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一般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标准地”出让、“承诺即开工”、“容缺审批”等系列改革,建立市直部门、县区、乡镇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市县两级事项全部网上办,办件用时缩短80%以上。
  下步,我市将认真落实国家、省减轻企业负担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减轻企业负担联席会议机制的组织协调作用,坚持减负担、降成本、强帮扶、深改革、增红利并举,全面推进工业经济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