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宣传周厅局长专访:
“衡”心为企 “工”在实干 全力以赴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发展
衡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一级调研员 尹为民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减轻企业负担机制工作部署,以提振企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稳定经济大盘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倾力打造“衡”主助企、“工”在实干服务品牌,千方百计减轻企业负担、助力企业发展,有效促进了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平稳健康运行。
一、积极主动作为,当好“企业之家”
(一)开展惠企帮扶百日行动。着眼推动国家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措施落地落实,开展“访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促发展”惠企帮扶百日行动,组建13个专班下县入企宣传、末端督促落实,累计走访企业5000家(次),发放推送政策1万册(条),累计解决企业问题诉求600余个。
(二)开通“12345+衡企通”热线。依托12345政务服务热线开通“12345+衡企通”工业企业服务专线,按照专人受理、台账管理、联动处理、限时办理服务机制,努力做到“接诉即办、跟办到底”,精准高效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设立“衡水企业家日”。以人大立法形式确立每年7月21日为“衡水企业家日”,以专有节日形式让企业家站“C位”、向企业家致敬,把“衡水企业家日”办成服务日、走访日、宣传日、表彰日。通过每年坚持举办“衡水企业家日”,将其打造成为塑造“衡商”群体、打响“衡商”品牌的重要窗口,激励广大企业家更好扎根实业、干事创业。
(四)用好“河北工业企业服务”平台。专门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完善工作机制,抽调专人组建市级企业服务中心,推动各县市区建立县级企业服务中心,构建“1+13”市县两级企业服务中心体系。全市共完成平台注册企业3526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入驻率100%,通过平台“诉求直通车”板块帮助企业解决答复问题100个。
二、推动降本增收,减轻企业负担
(一)大力减税降费,降低税费成本。采取举办纳税人线上学堂、加配远程帮办中心线上服务岗等办法,快速、精准、高效落实各项减税政策,累计办理“退、减、免、缓”税费32.7亿元、惠及企业12.9万余家(次),其中,为652家企业办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加计扣除额14.13亿元、减税3.53亿元。央视一套《晚间新闻》等媒体对我市减税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
(二)优化金融服务,降低融资成本。建立全省地级市第一个首贷服务平台,实施“十行百亿千企”金融支持行动,常态化开展“政府陪行长走企业、走产业”活动,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问题。通过线上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完成信贷投放123亿元,线下走访企业3700 余家(次)、放款额度328亿元,同时积极向银行推送省市重点项目,332个项目获银行支持贷款39亿元。
(三)积极援企稳岗,降低用工成本。积极加强用工保障,推广“直播带岗”模式,达成就业意向1万余人(次);开办乡村“零工超市”599个,促成用工5000余人(次),新华社《经济参考报》、《河北日报》等主流媒体对我市“零工超市”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
(四)全力保畅稳链,降低经营成本。推荐352家企业纳入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85家企业纳入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依托省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审批系统为企业审签发证3632趟(次),最大限度保障企业原材料和产品运输畅通、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三、整治违收拖欠,维护企业权益
(一)配合开展违规收费整治推动。加强相关政策宣传,抽调业务骨干配合市场监管局开展重点领域涉企收费联合检查,规范各类收费行为。认真落实对部分涉企保证金实施缓缴等政策,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督促有关部门和县市区扎实落实劳动工资、建设、交通、水利等部分领域涉企保证金实施缓缴政策,帮助企业减轻负担。
(二)持续推进企业清欠工作。大力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成立工作专班,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和邮箱,限期化解中小企业账款,认真做好中小企业投诉受理工作。2022年以来,共接到投诉线索17条,其中上级转交线索16条,自查线索1条,全部按照省要求时间正常办理。其中清偿完毕(包括撤诉1条)线索12条,达成还款协议的线索4条,1条线索在办理中。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不懈推动稳经济大盘各项政策落实落实,扎实推动减轻企业负担,擦亮“‘衡’心为企、‘工’在实干”的部门名片,全力促进全市工业经济稳定向好,奋力向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构建衡水工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