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宣传周厅局长专访:
强化政治担当 扛起国企责任
全力以赴完成专项行动任务目标
省国资委副主任 张承东
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是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举措,也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内容。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省国资委系统主动担当作为,持续强力攻坚,提前高质量完成各阶段任务目标。
一、坚持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省国资委积极组织监管企业学习贯彻国办专项行动方案及省领导批示精神,要求监管企业充分认识开展专项行动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做好专项行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重合同、守信用方面作表率、走在前。建立了由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组织协调、各监管企业集团公司负总责的工作机制,加强专项行动组织领导力量。印发《关于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的紧急通知》,在完善顶层方案设计、动态跟踪进展、强化督导调度分析、稳妥推进线索核实等方面作出安排部署。
二、组织全面排查,建立明细台账
省国资委始终把建好明细台账作为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任务,统一排查标准,细化工作举措,严格报送程序,做到了边界清、措施实、底数明。一是自查范围明确到位。对照国家和省专项行动方案要求,要求监管企业特别是新划转企业,聚焦因业务往来对中小企业形成的货物、工程、服务逾期款项进行拉网式摸排梳理,将发现的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逐一纳入台账管理。二是双向排查明确到位。在组织监管企业自查的同时,督促企业对今年以来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工信部违约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登记(投诉)平台、省减负办等渠道转交的投诉举报线索逐条同步进行排查,经核实属于化解范围的一并纳入台账,确保应统尽统。三是数据追踪明确到位。对各监管企业汇总的专项行动台账,通过投诉线索等信息进行比对,及时纠正少报、漏报问题,同时要求各监管企业台账由主要负责同志审签确认,按期保质完成数据报送工作。
三、压实主体责任,加大化解力度
专项行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省国资委把夯实拖欠企业主体责任作为着眼点和突破点,以明细台账为载体,强化过程性管控,持续增强集中攻坚力度。一是强化目标引领。组织监管企业对照台账内容,逐笔明确了责任单位、责任人、清偿计划,对无分歧欠款坚持发现一起清偿一起,确有支付困难的在与中小企业做好沟通的前提下,6月底前均制定了还款计划,对有分歧欠款督促企业积极通过协商或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二是强化督促督办。实行专项行动进展周报告制度,对监管企业清偿化解进度进行动态跟踪,对化解举措不力、进展缓慢的个别企业下发督办通知,督促其按期完成清偿化解任务。三是强化档案管理。不断健全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档案管理机制,对监管企业台账报送结果、进展周报、已清偿账款凭证、未清偿账款付款协议建立专门档案,确保专项行动工作落实落细、有案可查。截至10月底,监管企业53笔2410.52万元拖欠账款已全部化解到位,高质量完成专项行动台账内任务目标。
四、紧盯问题线索,综合施治施管
省国资委把核查举报问题线索作为深化专项行动的重要抓手,创新工作举措,加大核实力度,专项行动范围实现全覆盖。一是提升问题核查时效性。对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工信部违约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登记(投诉)平台、省减负办转交等渠道发现的问题线索,在《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投诉处理暂行办法》规定的30日核实期限内,建立“1+2+1”工作机制,即在收到线索1天内转交监管企业办理、2周内会同企业完成线索核实、1天内完成结果反馈,核查时效大幅提升。二是提升动态数据精准性。实行问题线索台账动态监测,对已签订还款协议的,要求企业定期报送最新清偿进展,清偿一笔,销号一笔;对已经清偿完毕的,要求企业留存支付凭证,防止出现纸面清偿。2022年以来,监管企业各渠道累计收到的45笔投诉举报线索全部按期反馈。三是提升源头管理严肃性。督促监管企业以举报投诉问题为导向,剖析典型案例,查找问题根源,补齐采购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和应付账款管理等制度建设短板,对出现投诉举报较多或重复投诉的企业,下发整改通知并对有关负责同志进行约谈。督促监管企业严格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推动集团及各级子企业知法守法用法,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贡献国资国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