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 今天是:

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秦皇岛市组织工业企业开展对标行动的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1-08-16 来源:产业政策处

秦政办〔2010〕8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企业:
    《秦皇岛市组织工业企业开展对标行动的实施方案(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二O一O年四月二十八日


秦皇岛市组织工业企业开展对标行动的实施方案(试行)

    为深入落实省委七届五次全会和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务实应对后金融危机,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市政府决定,从2010年起,在全市工业领域大力开展对标行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结合为主线,以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为重点,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着重在技术装备、产业升级、产品研发、管理创新、节能增效和人才队伍等方面实现新提升,努力构建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和可持续性的现代产业体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协会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强化政府的协调服务和推动作用,坚持发挥企业和职工的创新精神,激发行业协会参与和服务对标行动的积极性,形成政府、企业和协会三位一体的推进模式。
    二是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以市场竞争为动力,以资本为纽带,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三是坚持近期和远期相结合的原则。把对标行动与企业日常具体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落实“十一五”规划和制定“十二五”规划有机结合起来,突出连续性和可持续性,正确处理好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环保等重大关系。
    四是坚持自主创新的原则。着力推进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激活创新主体,增强内生动力。
    三、工作目标
    通过与行业高端和强势企业开展对标行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利用3年时间,全市工业企业进入全国500强企业达到1家,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达到2家,河北省重点行业排头兵企业达到10家。到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技改投入年均增幅达到12%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以上,企业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达到6%以上,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率达到80%以上,中国名牌产品达到10个以上、河北省名牌产品达到30个以上。
    四、对标体系
    对标指标体系主要分为省内、国内和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综合指标、技术装备指标、产品研发指标、节能降耗指标、经济管理指标和人才队伍指标,共6大类31项(见附件1)。企业可结合行业特点和自身实际,确定若干对标关键指标,也可补充行业内控指标,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开展对标行动。
    五、方法步骤
    (一)确立标杆建立数据库。各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发展现状,瞄准省内、国内、国际行业高端和强势企业,确定对标标杆,并组织专业人员,集中各种资源,搞好数据采集,建立行业或企业对标数据库,形成常态化管理和长效机制。此项工作于2010年5月中旬以前完成。
    (二)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各企业要围绕技术创新、工艺装备、产品研发、节能减排、经济效益等重点内容,结合对标数据库,通过指标对比,认真分析与对标标杆的主要差距,找准标杆企业的核心优势构成要素,分类确立对标赶超的关键参数,制定出相应的对标指标及目标值。此项工作于2010年5月底以前完成。
    (三)制定方案明确责任。各企业要研究制定对标方案,提出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明确具体措施,分解落实责任。要把对标赶超的各项关键指标,以《企业对标行动手册》的形式,将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车间、班组和员工,使责任环环相扣,压力层层传递,形成关键指标数据链和责任链,确保目标清晰,节点分明,责任到人。要按三个年度分解目标任务,绘制对标进展路线图和时间表,实施挂图作战。此项工作于2010年6月底以前完成。
    (四)落实方案付诸行动。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对标方案要求,深入对标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协调调度,通过月度、季度、年度对标指标分析,定期掌握企业对标进展情况,不断总结和纠偏。市里要组织实施全市工业企业对标培训暨“百名企业家培训工程”,各县区也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各企业要根据对标进展路线图和时间表,先易后难、逐项推进,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进行;要建立对标考核体系,督促每个车间、班组和员工落实具体目标任务;要制定企业对标培训计划,加强对员工的思想动员和方法培训,提高全员参与率。各行业协会要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利用熟悉行业情况、贴近企业实际的优势,加强对企业对标行动的具体指导和服务。此项工作于2010年10月底以前完成。
    (五)建立对标评估机制。建立市、县区、企业三级考核评估机制,市政府对县区政府和重点对标企业进行考核评估,县区政府对其他对标企业进行考核评估,对标企业对车间、班组和员工进行考核评估。要设置时间节点任务,制定评估标准和实施细则,围绕超标、达标、未达标三个等级进行考核评估。企业要按照《企业对标行动手册》核定的任务,定期对岗位对标、工序对标工作及成效进行考核评估,评价结果作为干部职工晋升奖励的重要依据。行业协会要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定期对工业企业对标行动进行评估,同时提出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的具体意见,作为市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此项工作于2010年12月底以前完成。
    (六)建立对标长效机制。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总结对标行动的成功经验,积极推广在对标行动中创造出来的先进操作方法、管理经验、发展模式和转型路径。各企业要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收集对标参考指标,每年至少更新一次对标数据库,重大或突出事项做到随时更新,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取得工作成效后,要及时校标、创标,重新确立更高一层的赶超对象和指标体系,通过开展持续对标行动,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此项工作于2011年1月底以前完成。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市工业企业对标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考核评估、督导检查等工作。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制定落实方案,建立对标行动激励机制,落实办公机构、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迅速开展对标行动。各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制定本部门工业企业对标行动推进方案,明确扶持政策、具体措施、完成时限等,并抽调精干力量,协调解决工业企业对标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搞好宣传发动。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要开好对标动员会,做好安排部署,大力推动对标行动进车间、到岗位,充分调动所有企业、每名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新闻媒体要制定宣传计划,建立宣传长效机制,开辟专栏,通过电视访谈、跟踪报道等形式,总结先进经验,深入宣传对标行动和先进典型。
    (三)实施典型引路。在普遍开展对标行动的同时,从重点监控企业、百家成长型企业、丰收企业促进中心会员企业中挑选100家工业企业(见附件2),从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中选择30家企业(见附件3),重点开展对标行动。市县两级政府要分别在重点行业、新兴产业中选择一批典型企业,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以点带面,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四)搭建服务平台。一是融资担保平台。做强金融市场主体,发展金融中介服务业,规范担保机构发展,加强资本运作,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二是产业聚集平台。制定和完善产业聚集区(工业园区)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加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引进培训平台。实施“百名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训计划”和“百名企业家培训工程”,依托高校、社会培训机构分层次对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员工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四是公共技术平台。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等建设,提高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五是品牌建设平台。研发、制造、经营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产品,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名优产品,发挥品牌效应。六是专业服务平台。创新政府服务模式,引进国内外知名专门机构、专业人才,为企业提供集成化、专业化、个性化服务。七是信息化平台。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推动企业产品设计、工具装备、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的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八是产业(产品)对接平台。引导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延长产业链,缩短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实现互动共荣。九是运行调控平台。完善工业企业数据采集系统,加强监测分析和预警预测,协调保障生产要素。
    (五)扶持新兴产业。加大市级财政资金引导力度,设立市重点产业发展资金,通过贷款贴息、财政补贴等方式,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和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在产品研发和设计、制造技术和公益等方面进行创新,大力培育和优先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新兴产业、企业和产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的原则,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导向、杠杆和激励作用,综合运用投资、金融、税收、服务等政策,支持各类创新资源向新兴产业集聚。提高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强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主要用于新兴产业基地和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对新兴产业上市企业给予奖励。地方商业银行在总贷款规模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支持新兴产业发展。
    (六)建立奖惩机制。市政府整合市级用于扶持企业的各项资金,集中调配使用,今后三年重点用于扶持开展对标行动的工业企业,市政府将适时制定出台有关对标企业奖惩激励政策。对活动组织、对标绩效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对标实绩突出的企业,优先列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清洁生产示范、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倍增计划”项目支持范围,给予政策支持;对创造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指标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优先列入市级劳动模范候选名单;对个别县区和企业重视程度不够、组织不力、效果不突出的,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同时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

    附件:秦政办〔2010〕81号附件.doc

    来源:产业政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