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唐山市市委九届五次会议精神,落实省对标行动领导小组关于对标行动的各项部署,日前,唐山市对标办出台了《唐山市2014年工业企业对标行动工作要点》,主要包括 突出“一个目标”,完善“两个机制”,拓展“三个平台”,开展“五项工程”,抓好“八个促进”。
一、突出一个目标
把推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作为全年对标行动的目标。以促进工业企业“创新、高效、绿色、融合、健康、规范”发展为着力点,大力开展转型升级对标攻坚行动,将对标行动贯穿到节能减排降耗、技术改造、创新研发、产业集聚、品牌建设、两化融合、安全生产等各项重点工作中。到2014年底前,全力打造一批 “转型升级标杆企业”,通过政策引导扶持服务,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二、完善两个机制
1. 政策驱动机制。充分发挥市县两级政府的推动作用,制定落实对标行动激励政策,在专项资金、项目立项、融资信贷和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倾斜。
督导考核机制。完善对标督导检查、定期通报和考核制度,强化县(市)区对标行动年度绩效评价,推动将对标纳入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体系。
三、拓展三个平台
1. 培训交流平台。围绕节能降耗、研发设计、管理提升等内容,开展对标行动专题培训。组织重点用能企业能效对标专题培训班,在装备、陶瓷等重点行业举办工业设计专题培训,继续深入开展管理提升专题培训。组织多种形式的对标交流活动,为企业搭建交流平台。
2. 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完善企业管理和对标专家库,组织行业协会、专业化管理咨询机构,选择部分中小企业开展现场指导和管理诊断,帮助中小企业改进管理。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建一批国家、省、市级示范平台。
3. 网上对标平台。大力推动对标与信息化相结合,推进以计划、财务、设备、生产、营销、供应链、人力资源等环节为重点的对标管理信息化,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网上对标平台,健全对标指标数据库,实现科学对标、在线对标、实时对标。
四、开展五项工程
1. 节能减排对标工程。开展企业能效对标活动,推广节能先进技术、装备和产品,积极建立企业节能环保对标管理体系。进一步落实我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钢铁水泥焦化电力玻璃行业(以下简称“五个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强力推进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防治目标,在“五个行业”全面开展清洁生产“污染防治对标”和争创省级“清洁生产标杆企业”行动。
2. 对标示范工程。推动创建20家以上市级对标示范企业,争创省级对标示范企业,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创建一批行业“第一”或“唯一”项目,激励企业对标行业高端、从“对标、达标”向“超标、制标”迈进。
3. 管理提升工程。通过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和加强服务等方式,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和管理创新。推行精细化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卓越绩效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法,优化企业经营机制。新增省级管理创新成果10项以上,推动创建5家以上市级管理创新示范企业。
4. 产业集群对标工程。积极引导产业集群开展对标行动,以培育壮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为突破口,以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加速提升县域经济整体实力。大力实施产业集群示范和提升工程,培育一批“国字号”和“省字号”区域品牌,通过项目入园、龙头带动、链式发展,力争培育一批年营业收入超百亿的产业集群。
5. 工业设计对标工程。加大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力度,推动工业设计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组织开展唐山市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工作,力争培育市级工业设计中心8家。引导企业重视工业设计创新,开展工业设计培训及对接活动,组织企业参加省级培训及工业设计大赛。
五、抓好八个促进
1. 以对标促进技术进步。坚持“对标先行、技改跟进”,指导帮助企业通过对标行动,查找制约企业技术升级的瓶颈和短板,明确技术、装备、工艺改造提升的方向和重点,加大技术改造工作力度,实施百项重点技改项目。支持技术改造资金政策向对标示范企业倾斜。
2. 以对标促进技术创新。通过对标行动引导企业以自主创新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为重点,以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竞争优势明显的产品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指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进产学研相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3. 以对标促进装备提升。对标行业高端,加快淘汰落后装备,鼓励引导企业加快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现有工艺、装备进行改造升级,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企业装备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推进大型企业主体装备现代化、大型化、节能化和环保化,提高中小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水平。
4. 以对标促进两化融合。通过对标着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突出信息技术在工业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产品信息化等关键环节的应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竞争力,全面提高信息化总体水平。培育10家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争创2-3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5. 以对标促进品牌建设。鼓励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加大企业自有品牌的创建、培育、维护力度,以品牌建设推动产品提档次、企业增效益。开展品牌培育试点、示范、培训交流活动,与国内、省内优秀企业和知名品牌产品进行对标。指导企业争创驰(著)名商标、省级以上名牌产品、中小企业名牌产品称号。
6. 以对标促进贯标达标。围绕标准、质量开展对标,加大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自觉贯彻执行国际、国家、地方或行业标准,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鼓励企业执行高于国标、行标的企业标准。引导工业企业积极参与国标、行标制修订10项以上。
7. 以对标促进人才队伍建设。引导企业对标国内外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及时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引进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带理念、带技术到企业工作,引进培养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挖掘培育创新团队、领军人才,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培养和选拔各类技术能手、金牌工人,使企业形成多层次的人才队伍结构。
8.以对标促进安全生产。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落实政府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三项制度”,落实各项承诺事项。督导企业认真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及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鼓励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逐步提高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引导企业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加大企业全员培训力度,制定生产安全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来源:产业政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