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 今天是:

瞄准行业一流水平 持续开展企业对标

发布时间:2011-08-11 来源:产业政策处

瞄准行业一流水平 持续开展企业对标
实现百年开滦又好又快发展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加全省国有工业企业对标行动动员大会,与在座的领导和同志们学习交流企业对标管理工作,感到深受鼓舞和鞭策。
    开滦集团是一个具有131年发展历史的老资源型企业。在推动企业发展中,具有技术和管理基础比较扎实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也受到资源条件、企业办社会负担沉重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多年来,我们对企业对标工作高度重视,把企业对标工作作为提升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提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后,进一步加大企业对标工作的力度,提高了工作效果,促进了发展战略的落实,有效克服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总量大幅度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今年1-11月份,原煤产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了25%、53%、31%;非煤产业收入由2008年占总收入的62%跃升到70.38%。开滦品牌效应大幅提升,行业影响力明显增强。在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开滦集团跃居第182名,比上年前移了109位,被评为影响世界的中国力量品牌500强企业,中国企业信息化100强企业。
    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和与会同志们简要汇报一下开滦集团企业对标管理工作的简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把企业对标纳入战略管理
    为保证战略目标的落实,将对标管理作为发展战略管理的重要基础和内容。为掌握同行业现状,适时提出先进目标,制定科学的对标方案,设立了管理和技术两个对标机构。一是成立了对标管理办公室,全面掌握国内外同行业的发展现状,分产业收集整理综合指标、技术装备、产品研发、节能降耗、经营管理等重点管理指标,选取行业标杆,制定对标方案,统筹推进集团公司对标管理工作;二是以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和煤化工研发中心为媒介,全面把握煤炭产业、煤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技术发展动态,结合实际,查找差距,不断提出改进方案和措施。
    二、强化机制建设,提高企业对标工作的执行力
    坚持把对标工作纳入企业的常态管理。分不同产业,制定了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了定期分析评价制度,强化过程监督、定期调度分析,及时发现、解决对标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将对标工作纳入领导人员绩效考核,与经济发展目标同步考核,加大奖惩力度,有效发挥了机制的激励约束作用。
    三、明确技术创新路线,深化对标管理工作
    从产业发展实际出发,将技术创新作为对标管理的重中之重,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根本措施来抓。集中开滦集团各产业的领军人才,深入分析研究,明确了煤炭产业、煤化工、现代物流、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等六个方面的技术创新路线。围绕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组建创新团队,面向全国引进高层次人才,出台技术创新奖励政策,对重点技术创新实施重奖,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保证了产业技术升级项目的落实。
    四、定期评估,持续改进
    对标管理是企业一项长期性、战略性任务。工作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企业通过一定时期的对标管理工作,在技术与管理方面会有改进或明显赶超,为了巩固再提高,企业对标工作必须形成动态机制。为此,我们借鉴全面质量管理中的PDCA工作方法,对企业对标工作实施闭路循环,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指标体系的先进性,促进了企业对标工作的全面深化。
    企业对标工作的实施,有力促进了开滦集团的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特别是煤化工、现代物流产业不仅从产业规模上实现了迅速扩张,而且从指标体系、技术创新、管理水平上在省内、同行业和国内保持了领先水平,成为开滦集团跨越式发展的有力支撑。
    在煤化工产业发展方面。2008年,煤化工产业实现收入66.69亿元,主营业务利润6.07亿元,主营业务利润率9.1%;2009年,在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焦炭价格大幅下滑的情况下,煤化工产业预计实现收入75亿元,同比增长12.5%,主营业务利润预计达到5.43亿元,主营业务利润率预计8.2%。通过重组整合,届时将达到940万吨的焦炭生产能力,成为我国最大的独立煤化工企业。
    开滦集团煤化工产业实现良性发展的关键是:高标定位、争创一流,敢于同国内外竞争对手对标,确定先进目标,用国内和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管理和提升企业,从而使企业保持了持续竞争优势。具体来说,主要是以煤化工产业的行业对标为前提,把握了以下五个工作重点:
    一是以集约发展为导向,确定了先进的发展思路。我们在煤化工产业发展之初,就确定了“打造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布局优化、节能环保、功能配套、技术领先、效益突出的绿色可循环现代煤化工基地”的目标。发展思路是:按照基地化、规模化、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公辅工程整体配套化的循环经济发展要求,推进产业链条延伸,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
    二是以发展精细化工为导向,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了“三大产业链条”:一是煤焦化产业链。以煤焦化为龙头,通过扩大焦化产业规模,不断延伸煤焦油、焦炉煤气、粗苯等焦化副产品加工产业链。二是煤气化产业链。以煤气化为龙头,通过煤气化联产,发展煤制氢、烯烃等产品,并与区域石油炼化产业对接,引进先进及自有研发的专利和技术,进行后续产品的深度加工。三是精细化工产业链。重点发展甲醇下游、苯下游、工业萘精制及其下游产品,最大限度加工、提取精细化工产品。
    三是以体现区域特色为导向,优化产业布局。目前,已经形成了“三大区域”布局:一是迁安区域,重点发展煤焦化产业。建成迁安中化煤化工公司,具备为京唐港煤化工园区提供焦化副产品的煤化工基地功能,已经形成年产焦炭330万吨的规模。二是京唐港区域,建成中润公司煤化工园区,目前园区内已形成了年产220万吨焦炭、20万吨甲醇、10万吨苯加氢和30万吨焦油加工的能力。三是曹妃甸区域,重点发展煤气化产业和百万吨级煤焦油精细加工产业。目前,60万吨焦油初加工及百万吨级焦油深加工项目已经落户曹妃甸,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国内产品最多、技术水平最先进、在世界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煤焦油深加工企业。
    四是以循环发展为导向,发挥产业最大价值增值效应。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设计生产工艺,实现副产品全利用、零排放。京唐港煤化工园区以上游项目产品用作下游项目的原料,立足副产品的回收利用、能量和水资源梯级利用、各类资源共享,推动已建项目的产业链条延伸和耦合,实现了产业之间的物质循环利用。园区焦化生产的粗焦油和粗苯副产品用作下游加工项目的原料;副产品焦炉气用作制甲醇原料;甲醇装置富产的驰放气制氢用作苯加氢和己二酸的生产原料;干熄焦回收焦炭显热,用于制蒸汽和发电自给于园区;各生产装置水、电、蒸汽、工业气体园区内统一平衡,确保了资源综合利用的最大化。园区内主要生产废弃物回收利用率已达到100%,基本实现了全部循环再利用,各类能耗综合利用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五是以盯住行业高端为导向,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围绕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009年6月筹建成立了煤化工研发中心,启动了以新项目、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为重点的自主创新活动,掌控煤化工产业关键领域和高端技术,提升煤化工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生产工艺选择和技术装备引进应用上,始终坚持国内和国际一流标准,保证了已建煤化工项目全部采用高新技术,多项生产工艺均处于国内国际领先水平。中化、中润两公司全部采用6米炭化室大容积焦炉,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配套的干熄焦装置,是目前国家鼓励发展的先进环保节能熄焦工艺和技术;30万吨/年焦油加工项目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美国考伯斯焦油加工技术和管理理念,成为国内已投入的单套最大装置之一;20万吨/年煤气制甲醇项目达到目前国内领先水平;10万吨/年粗苯加氢精制加工,目前处于国内单套规模最大、技术领先水平。
    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方面。开滦物流产业从2002年底开始起步,2003年物流产业收入为19.84亿元,2007年为32.5亿元。2008年,开滦将物流产业列为支柱产业,物流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收入达到103亿元。2009年初,按照集团公司战略规划部署,现代物流产业确定了250亿元的发展目标。为此,集团公司上下达成了共识:要实现物流发展目标,必须按照现代物流企业的标准,高标定位、突出重点、总体推进,深化对标管理,提高物流整体水平。
    一是高标定位。2009年,为进一步深化物流体制改革,发展壮大物流产业,我们组建了开滦集团国际物流公司。从公司组建之初,我们就按照5A物流企业评估指标,从资产、设备设施、人员队伍、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严格把关,制定了切合集团实际的管理和技术标准。同时,为增强对标管理的直观性可操作性,我们将国家确定的六大评估指标进一步分解细化为16个指标,并以此为引领,调整细化了管理标准,为下一步的重点对标奠定了基础。
    二是突出对标重点。以物流成本和物流规模为主要内容,开展对标活动。积极推进了物资采购“四集中”和产品销售“五统一”管理体制改革,大大减少了物资储备占用资金和产品销售费用,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时,我们对内强化管理,对外整合资源,与大唐、沙钢、滦通等大型企业合作,扩大了资源占有范围,建立了依托煤路港航一体化的物流管理体系,业务辐射面已经拓展到国际范围,扩大了物流规模。
    三是总体推进。做到了“三个先行”,即坚持项目先行,全面启动了古冶物流仓储、加工园区,京唐港服务临港煤化工物流配送、焦炭及煤化工产品转运物流园区,曹妃甸国家数字化煤炭储备、加工配煤基地物流园区“三大园区”建设,物流设备设施达到了5A级水平;坚持信息先行,搭建社会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开发和实施了综合信息发布与查询、办公自动化、ERP、生产调度、物流管理等信息系统,提高了整体运营效率,荣获了中国物流信息化案例奖;坚持人才先行,通过多种方式,培养中高级物流专业人才,为物流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
    通过扎实有效的对标管理,2009年,我们的物流产业收入预计超过260亿元,同比增长150%以上;利润预计达到1.2亿元,同比增长62%。目前,开滦物流公司是中国煤炭行业首家“国家5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中国物流实验基地”,“河北省物流领军企业”,“中国煤炭工业物流领军企业”,在全国物流百强评比中获第9名,并荣获中国物流信息化先进企业奖。
    开滦集团将对标行动贯穿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之中,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深深感到:对标行动是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持续,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已经成为我国后危机时代的主题。今年7月份以来,开滦集团按照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对发展战略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调整。明确提出:以行业对标为基础,积极构建“一基五线”现代产业体系。“一基”是煤炭基础产业,发展定位是做大做强,到2010年年底煤炭产量达到5000万吨,“十二五”末达到1亿吨,跻身我国煤炭大基地行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在煤炭行业保持领先地位。“五线”是煤化工产业、现代物流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文化创意和房地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煤化工产业发展定位是做大做精做优,发展目标是打造行业示范、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现代化煤化工企业。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定位是做大做高做强,发展目标是打造国际化物流企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定位是高起点、高品质、迈大步,发展目标是打造我国工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典范。装备制造业发展定位是做大做新,发展目标是形成煤矿、煤化工、钢铁装备三个主业板块,全面进入高端产品领域。废弃物综合利用实现产业化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按照“一基五线”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我们要继续分产业全面开展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企业对标行动,寻找差距,分析原因,制定追赶方案,培育开滦集团核心竞争力,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步伐,促进发展战略目标实现。
    我们深知,开滦集团的企业对标工作仅仅迈出了第一步,距离省委省政府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抬高思想站位,虚心向兄弟企业学习,深化企业对标行动,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来源:产业政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