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差距 瞄准一流
承德对标高端打造国际旅游名城
■加速车位和路网建设,改变出行难、停车难
■组建旅游管理委员会,解决旅游资源管理松散问题
■打造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创造良好城市人文环境
3月23日,地处避暑山庄东南侧的承德第二中学原校址拆除完毕。根据规划,这里将建成国际标准的旅游服务区,新增地下停车位1500个。同时,随着京承、承唐、承朝、承赤等“一环八射”高速公路网的开工建设,以及京沈高铁客运专线、承德旅游支线机场建设和市区“四纵五横”的城市道路建设的全面启动,将从根本上改变承德旅游旺季出行难、停车难。
“建设产业发达、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品牌响亮的国际旅游城市是承德市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生态、文化‘四大优势’,对标国内外先进旅游城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承德市委书记杨汭如是说。去冬以来,承德确立创建国际旅游城目标,对标杭州、深圳、海南、张家界等先进地区和城市,发现自己的差距:旅游旺季停车难、出行难、住宿紧张、旅游项目单一、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水准参差不齐。
针对旅游资源管理松散现状,该市组建了旅游管理委员会,统筹全市旅游规划、资源开发、市场营销与行业管理,参照国内外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通行做法,制定出了包括经济发展、旅游人数、基础设施等10大类52项指标的《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基本标准体系》和《关于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行动方案》。把避暑山庄、外八庙等宝贵的旅游资源,用现代的、休闲的配套项目包装起来;把承德良好的山水、冰雪、草原、温泉等生态资源与现代健康产业、高端休闲项目融合起来;把皇家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与参与性娱乐项目结合起来。围绕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坝上森林草原、金山岭长城等三大板块,建设和发展9大休闲旅游区,力促由观光胜地向休闲旅游高地迈进,建成高等级的旅游产品。
另外,该市从基础建设入手,进一步实施老城区“中疏”战略,继去年迁出76家单位后,今年还将迁出6家单位以及喇嘛寺等5个景区周边村,腾出空间发展休闲旅游产业,还原历史风貌;确立“五区三带”城市格局,启动新城3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和5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强力打造“避暑山庄及外八庙”这张世界级的城市名片,做好皇家旅游头牌。据了解,今年将继续建设市区的普宁寺佛文化旅游休闲区项目,集佛文化展示、购物、娱乐多种元素于一体;碧峰门前区将建成民俗文化休闲旅游区,届时承德特色小吃、百工坊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将构成一个繁荣的夜间文化场所,预计今年底完成。
为打破承德旅游项目单一的尴尬局面,该市着力打造具有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围绕着康熙狩猎等皇家特色文化,将音乐舞蹈诗《紫塞风华》改造提升为在国内有影响的演艺产品,目前已邀请东方歌舞团、总政和空政歌舞团的一流编导和作曲、舞美、灯光等专家进入整体创作阶段;大型实景演出《盛世王朝》将于今年10月与中外观众见面。据承德市长张古江介绍,“今年承德还要投资165亿元用于包括滑雪、温泉等一批高端休闲产品建设,重点培育皇家旅游度假区、森林草原休闲度假区。”
文明好客是旅游城市的基本要求。为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城市人文环境,该市还在全市党政领导干部、专业技术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四个层面广泛开展“百万人员大培训”活动。目前,已完成基本素质培训14万人次,其中培训旅游从业人员9万人次。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