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发展集团公司是国家建材行业大型骨干企业、国家重点支持的12家大型水泥集团之一,是集水泥生产、装备制造、工程设计与建设、混凝土、房地产等多种经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总资产280亿元,200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4.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2.4亿元,水泥产能达到6000万吨,进入2009中国制造企业500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双三十”承诺企业中惟一一家“节能减排目标考核优秀单位”,被省政府授予“河北工业大奖”。
该公司坚持以对标管理为抓手,完善管理体系,改进工作机制,学习先进经验,创新管理手段,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1、坚持指标逐级分解、逐层对标。经过多年摸索,该公司逐步实施了以“深、细、优”为特点的指标分解和对标工作。“深”就是纵向到底,是将指标分解到最小成本单位,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职工,最终做到人人肩上有指标;“细”就是横向到边,把所有能分解的成本项目全部量化分解,形成可以控制的指标形态;“优”就是以本单位历史最好水平和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指标为目标,加强攻关,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该公司对标体系共分三级:(1)集团总部对标体系,由7个对标会议组成,简称为6+1对标模式,“6”指生产专业对标、财务专业对标、营销物资专业对标、人力资源专业对标、投融资专业对标和工程专业对标,“1”指经营报告会议即全面对标报告会议。七个对标会议涵盖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体现了对标的全面性,各个会议独立召开体现了对标专业性,能更好地解决企业实际问题。(2)大区和子公司对标体系,此级别对标会议由大区或子公司组织召开,着力对标同一区域内企业指标差异情况及各企业预算执行情况对标,解决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3)车间班组对标体系,指各公司生产车间和班组按照自己承担的指标进行对标分析,完成好,总结经验推广,完成差,找差距,弥补不足。车间班组级对标的前提条件是将公司级指标分解到车间和班组,只有将指标合理分解到车间班组才能使对标分析发挥其积极作用。
2、不断优化对标模式,完善管理机制。该公司2006年开始推行月度对标,首先在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市场运营、人力资源、产量、质量、成本、劳动生产率等各方面进行,以此积累数据,发现问题。2007年后逐步在子公司内部推行。通过对标活动的有效开展,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创标杆的良好氛围。2008年在各区域建立对标机制,逐步形成总部—大区—单体公司三级对标模式,全员对标的氛围逐渐形成。2009年引进专业对标机制,在总部实行“6+1”对标模式,对标焦点更集中,对标主题更突出,对标人员更专业,能够更好地剖析对标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提高对标执行力,更好地指导子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对标的同时,该公司也培养了大量的专业管理人员。
3、研发全面预算软件,实现对标管理信息化。该公司在2008年成功研发预算编制软件的基础上,2009年又成功研发全面预算系统二期软件,实现执行数据提取功能、预算对标功能、对标考核功能。通过实现对标模板的统一和预算执行数据的提取和录入,生成智能的向导式分析报表,进一步实现预算管理全面信息化,提高各专业间数据利用效率,成为各专业、各公司进行对标管理的好帮手。
4、总结提炼先进经验,促进管理持续改进。该公司注重归纳对标典型经验,深度挖掘、整理各专业管理中有特色的管理成果,把反映企业管理特点和优势的经验进行细致总结、梳理,使管理经验转化成企业的竞争优势,转换为强有力的内在动力,进一步促进和提升全局的整体管理水平。公司进行积极尝试,全方位开展最佳实践活动,通过对涉及企业生产经营、预算管理、技术创新、降本增效等各方面工作最佳做法进行总结提炼,并辅以有效的奖惩制度,取得了较好成效。
来源:产业政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