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标中创新 在对标中提高
——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将对标工作向纵深推进
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么志义提出:“要通过对标赶超,建设企业文明、团队诚信、职工幸福的三友。这是我们工作的目的,也是我们的长期任务。”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几年来,他带领集团全体员工,走出了一条在对标中创新,在对标中不断提高企业水平的科学发展之路。
实力雄厚
拥有对标的牢固基础和抓手
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是全国制造业500强,全国纯碱、化纤行业排头兵,旗下拥有包括上市公司三友化工在内的11个子公司。集团纯碱、粘胶短纤维、烧碱及PVC等三大主业核心技术已经具备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产量、质量、出口创汇等五项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同行业首位,产品远销亚、非、欧、美、澳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友”牌纯碱、粘胶短纤维为“中国名牌产品”、“全国用户满意产品”;“三友”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集团先后获得全国优秀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多年来,三友集团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做人、做事、做文化,充分发扬“创业守成,事在人为”的企业精神,在国内首创了“两碱一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和省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集团是全省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化纤公司是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集团技术中心为国家级技术中心。
集团充分发挥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特约院士工作站、国家级技术中心三大平台作用,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体系。截至目前,集团81项新技术成功申请国家专利,58项获得专利授权,35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自主研发62项新产品,其中 27项填补国内、省内空白。纯碱低盐化率、重质化率、散装化率、化纤差别化率均居行业第一,先后参与了纯碱环保标准、粘胶短纤维、氯化钙融雪剂国家标准的制定,特别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套化纤核心设备,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集团荣获中国化工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河北省十大发明创造单位”称号,连续六年获得中国信息化500强。化纤公司被命名为“纤维素纤维新产品研发基地”,行业唯一。
立足超越
瞄准行业最高水平创优指标
三友集团一直高度重视企业对标工作,也尝到了对标工作的“甜头”,从2007年开始至今,每年都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以达到行业领先为目标,积极开展对标工作。2009年,实施了以对标为核心的“缩短链管理”、“问题管理”、“三个超越”、“极限管理”阶段管理模式,共筛选确定了89项缩短链条、节支增效项目;查出问题819项;与行业、历史最好水平进行对比,确定了38项可对比、再创优指标;制定极限管理目标313项,具体落实措施503项。
2010年,集团以全员变革提效为手段,以“科技成本、科技进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超越同行、超越过去、超越自我”为目标,在原有对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完善提升,建立了“三横一纵”的对标模式,推动了对标工作进一步做深做实做细。一是重点完善对标组织体系。集团及各公司均成立了以第一责任人为组长的对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对标创新行动实施方案》、对标手册和技术演进路线图。二是拓展对标内容。将对标创新内容具体划分为行业对标、内部对标、工序对标、专题对标,形成了“三横一纵”的对标模式。“三横”是指横向对标体系,从行业间、集团内各公司间、各班组间进行全面对标;“一纵”是指纵向对标保障体系,将对标争先指标层层细化分解到车间和班组岗位,形成了班组保车间、车间保公司、公司保集团、一级保一级的对标保障体系。三是抓好“对标手册”的制定工作。集团将“对标手册”作为推动和落实对标工作的主要手段,各公司及生产车间全部制定了完善的“对标手册”,将本公司、车间、班组行业对标目标、保障措施、完成时间、责任人,以及工艺演进路线图等全部纳入“手册”,发放至员工手中,使每名员工在对标工作中做到心中有目标、行动有措施、完成有考核,有效地促进了对标工作的开展。
几年来,通过对标工作的扎实推进,集团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有效应对后危机时代挑战,各项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继续保持了行业风向标的地位。2010年,集团主体生产公司可对比44项指标中38项指标达到同行业第一,集团主要工艺、消耗、能耗、质量等指标不断创新创优,全部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超前部署
着力提高集团经济运行质量
为进一步落实省市关于推进对标活动的要求,三友集团在巩固2010年对标创新成果的基础上,扎实推进2011年对标创新行动,通过对标行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全面提升集团综合竞争力。远期目标:到“十二五”末,纯碱、粘胶短纤维产能达到国内第一,烧碱、PVC、有机硅产能跻身行业前五名,资产、销售收入、利润实现翻两番,打造国内最大的化工、化纤企业集团。近期目标(2011-2013年):到2011年底集团内部各公司在同等规模企业中做到发展速度最快;到2012年底集团内部各公司要在同等规模企业中实现效益、主要消耗技术工艺指标、产品研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全面领先;到2013年底集团内部各公司要在同等企业中实现各项经济指标、规模效益、科技创新、品牌实力等方面的全面领先。
为确保对标目标实现,2011年,三友集团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以项目建设提升对标实力。实施“内强外扩”战略。全力抓好青海110万吨项目建设,年内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早日投产,建成后产能将达到国内第一;8万吨粘胶短纤维项目已于3月20日竣工投产,创造了单线生产能力等9项国内第一,二期16万吨项目积极准备,前期工作逐步展开,年内开工建设;氯碱双40万吨、有机硅“6扩8”等项目有序推进,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早日竣工,建成后将大幅缩小与行业先进企业的差距;抓好盐化公司二期技改工程、浆粕公司17万吨技改和矿山公司远景资源开发等项目,为主导产品产能扩充提供稳定的原材料供给;推进电石、木浆、硅块等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提升循环经济规模实力。
以“三个科技”提升对标水平。加大科技创效力度。围绕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全面争先的目标,对从“提产、提质、降耗、降费”等方面确定的84项“三个科技”项目、127项确保措施,加快落实进度,确保早日见效。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充分发挥“两站一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特邀院士工作站、国家级技术中心)的作用,不断完善集团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投入。2011年继续加大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实施新旭法纯碱、膜法除硝、浓酸水解等88个技术创新项目,重点研发硅树脂、抗菌纤维等新产品,在自主创新、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继续引领行业发展。
以“大成本、小核算”提高对标质量。从制约企业发展最关键问题入手,围绕“对标再上一个层次”的目标,创新企业管理方法,在深化变革提效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大成本、小核算”工作,整体工作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查找问题阶段。目前已对生产成本、经营成本、人力成本和科研成本等12个方面进行了拉网式全面梳理,制定整改措施783项,下一步将通过整改措施的陆续实施对存在的问题逐一解决。第二阶段,督导检查、完善制度阶段。针对整改落实情况,协调解决瓶颈问题,对原有各项制度进行完善。第三阶段,优化提升、建立长效机制阶段。开展落实工作“回头看”,再次查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好的经验做法总结推广。通过“大成本、小核算”工作的深入开展,不断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以科学管理提高对标工作的执行力。深化对标考核体系,围绕各项指标全面争先创优的目标, 加强对目前仍未达到行业第一或者仍未突破历史最好水平的关键指标考核,将指标层层分解到车间、班组、岗位(个人),并与考核紧密挂钩,做到工作任务明确、工作标准明确、完成时限明确、考核奖惩明确,实现工作到位、责任到人,考核到位,形成对标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无缝隙责任链接体系,以此激发全员不断创新创优的工作热情,确保各项指标逐月优化。
以企业文化建设激发全员对标热情。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创新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将对标工作与领导干部的业绩考核紧密挂钩,将文明职工、党员之星评选与对标创新工作紧密结合,在对标工作中业绩突出的职工,优先授予集团劳模、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不断丰富企业对标文化,激发全员创优争先的活力,引领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