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 今天是:

冀中玻纤 逆境奋起 “对”出标杆

发布时间:2011-08-26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大浪淘沙。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波逐渐消退,一批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快速崛起,冀中能源股份玻纤公司(以下简称玻纤公司)正经历着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嬗变:年产原丝7万吨,销售收入达3.6亿元,成为黄河以北地区第一大玻璃纤维生产企业。
    日前,记者在该公司了解到,公司新研制的J202环氧纱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该产品填补了我省玻纤行业在胺类固化高压管道用纱市场的空白,已成为公司经济效益新的增长点。
    逆境奋起 蓄力锻造行业标杆
    国际金融危机使玻纤公司从连续6年盈利变为连续14个月亏损,但玻纤公司从中看到的是危机带来的机遇。“国际金融危机为我们追赶同行业最先进指标提供了条件,这正是我们逆境奋起追赶先进的时机。”玻纤公司总经理赫孟合说。
    2009年,该公司投资1.7亿元对池窑实施扩能改造,并于年底顺利点火投产。事实上,这一扩能项目在公司的发展规划中被安排在2011年。
    “之所以提前上马,正是因为公司认准这是一次蓄势谋发展、占领行业制高点的机会。”
    池窑扩能改造后,公司年生产能力由原来的每年4万吨提高到7万吨,年新增销售收入1.5亿元、新增利润2100万元。同时,企业立足于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引进大功率电助熔设备、技术风、漏板陶瓷棒等,产品质量的稳定大大提高,产品单位能耗量比改造前减少35%,废气排放量减少30%。为了抢占高端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公司投资1243万元引进新型多轴向经编机,可生产多种玻纤产品,为开拓市场空间打下了基础。池窑整修后,吨原丝综合能耗降至650公斤标准煤,比行业准入标准降低了150公斤左右。
    创新至上 客户要求成就竞争实力
    玻纤公司制品部络纱车间,新型多轴向经编机正在将600-2000不同缕数的玻璃纤维编织成各种用途的产品,“10根玻璃纤维才有一根头发那么粗,你看到的这些都是合成后的,编织机上的一缕纤维大概有2000根。”玻纤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张旭告诉记者。正在生产的就是J202管道用纱,另一种更为先进的风电用纱也即将进入批量生产。
    “企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必须依靠自主创新,不断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拳头产品。”赫孟合告诉记者。但是,玻纤行业技术相对封闭、国内没有相关院校培养专业人才,这让技术创新尤为艰难。对标与谁对?创新如何创?玻纤公司把目光投向了下游客户。“客户要求是最高标准,客户就是裁判,新产品开发也是从市场调研开始。”赫孟合说,风电用纱就是完全按照客户的要求开发出来的。
    张旭参与了风电用纱从市场调研到开发再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我们先研究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又到保定、天津、秦皇岛等城市、企业实地调研,叶片需要什么材料,生产需要什么工艺等等,这些都转化成我们的生产参数和生产标准。”如今,风电用纱已经交付客户试用,届时将成为公司经济效益的又一增长点。
    满足于客户需求,玻纤公司产品已发展到九大类80多个品种,其中13个产品属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短切毡、方格布、多轴向编织物等产品均已成为公司效益的支撑点。
    环保先行 项目支撑碧水蓝天
    玻纤企业属于耗能较高行业,日常生产需要消耗大量天然气,并产生大量废气。玻纤公司紧邻邢台市,周围遍地村庄,如何实现企业生产经营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企业不仅要创造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我们讲对标,更要从节能环保对起。”赫孟合说。
    走在玻纤公司厂区,绿草如茵,地面如洗。“这得益于公司上马的锅炉烟气除尘脱硫项目和纯氧燃烧项目。”玻纤公司综合办主任孟小彤介绍。但是,项目上马时,许多人并不同意。“这两个项目投资大,纯氧燃烧项目更是对生产工艺要求高,掌握不好就会影响企业日常生产。”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赫孟合不无感慨:“确实有风险,但要敢于迎接挑战,敢于在挑战中提升自己,为此我们专门到泰山玻纤去考察学习。”顶住压力,投资348万元的锅炉烟气除尘脱硫项目和投资3000万元的纯氧燃烧项目陆续开工并在短时间内相继投产。改造后的锅炉脱硫率由原来的不足85%提高到96%,除尘效率提高到99%,废气排放的各项标准均达到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纯氧燃烧项目投用后,企业原丝总产量由每年4.5万吨提高到5.5万吨,节省燃料50%以上,年节电可达101万千瓦时,吨原丝综合能耗下降4千克标准煤。更为重要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粉尘等污染物减少50%。以此为标志,玻纤公司大气治理工程全部完工。
    如今,玻纤行业的“寒冬”尽管还没有过去,但是玻纤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已然可见:络纱车间的编织机昼夜不停,运货车间的装卸车往来穿梭……“能保持这样一派繁忙景象,正是得益于提前谋划、低谷对标、敢于挑战、大胆投入!”赫孟合感触颇深。

    把握时机 准确切入
    技术装备是全省确定的对标重点之一。当不少企业蜷伏于经济“寒冬”时,玻纤公司瞄准这一时机进行了大规模的装备改造升级换代。通过一系列的改造,玻纤公司的技术装备水平大大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也由第三集团军跃入第一集团军行列。
    开展对标工作的关键之一是找准切入点。在装备全面升级的基础上,玻纤公司将对标的切入点锁定在技术创新,针对客户需求进行研发,并形成了自己的工艺参数和生产标准,不仅扩大了产品种类,而且占领了高端市场。对企业来说,对标贯穿于生产、经营、管理等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瞄准时机,找准切入点,方能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