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调结构转方式的主体。在全省工业企业普遍开展对标行动,就是要把调结构、转方式这个大课题,转化为每个企业和每个职工的具体行动。”谈到在全省蓬勃开展的对标行动时,河北省委书记张云川指出,企业才是对标行动的主体。
不仅产品要对标,而且技术、装备、工艺、岗位技能、人才队伍等方面都要对标,找到差距,明确目标,才能赶超先进。今年以来,河北着重推进企业对标,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省级从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轻工、食品、建材、纺织服装等行业中确立54家企业重点推进。各地企业纷纷展开对标实践,各自趟出对标新路。
河北省委组织部、省工信厅、省发改委、省国资委组织开展了“万名企业家培训工程”,采用分级分行业培训的方式,省市两级共培训13000多家企业,提高企业经营者认识高度的同时,直接拓展了对标行动的深度和广度。政府充分发挥引导、协调和服务作用,为企业搭建数据平台、信息交流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营造对标行动的良好环境。省工信厅组织有关行业协会和专家,建立了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太阳能光伏、乳制品等16个分行业的173项对标指标,初步搭建了对标指标体系,使企业“学有标杆、赶有目标”。省对标办召开对标行动企业现场会,编发对标行动简报,为企业获取和交流信息提供便捷通道。
从“要我对标”到“我要对标”,破除思想认识障碍后,河北省各工业企业对标硕果累累。
对标行动,直接促进了河北企业创新能力“上台阶”。河北晶龙集团注重创新能力对标,研发的国际上第一个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18.5%可量产的低成本技术项目————晶龙“赛秀”(SECIUM)通过认证,标志着晶龙光电转换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上半年晶龙集团实现营业收入91.65亿元,同比增长259%,利税14.07亿元,同比增长782%。
借助对标,河北企业管理水平“迈大步”。新兴铸管集团在企业内部模拟法人实体运行,将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各实业部、各工序之间,全面推行委托招标、比价采购,实行工序间产品买断,最终产品贸易买断,真正实现以效定产,以效促产。秦冶重工强化管理对标,出台《创新与合理化建议奖励办法》,调动职工积极性,仅今年上半年,职工就申报自主创新小项目近60项,创效350多万元。
通过对标,企业节能减排见实效。河北广大企业围绕降本增效,加快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应用,积极淘汰落后产能。邢台钢铁公司积极对标国家先进节能环保要求,先后建设了28万立方米的煤气柜,年回收煤气41亿立方米,实现了可利用煤气的零排放,通过煤气综合利用工程、余压发电工程的实施,企业自发电能力达到4.5亿千瓦时/年,占企业总用电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东方热电通过对标上半年供电单耗降低45%、供热单耗降低52%,节约标煤377万吨。
对标行动蔚然成风,直接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提高。河北企业在对标中积极降本增效,改进工艺、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据河北省对标办透露,下一步,全省将在对标行动中突出抓好“六个结合”:将对标行动与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技术改造相结合,与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相结合,与推进“两化融合”相结合,与深化管理、降本增效相结合,与提高产品质量、争创名牌名企相结合,与“帮企业、促转型、保增长”相结合,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积极开展对标典型示范企业创建行动,建立对标行动长效机制,使对标行动成为省内企业的学习舞台。
来源:产业政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