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张烟公司紧跟行业改革发展步伐,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按照“标杆引领、课题推进、考评结合、持续改进”的思路,构建了对标工作指标体系、运行机制和考核体系,将对标工作系统化、常态化。通过大力开展“四类”对标,持续夯实管理基础,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一是开展行业对标。张烟公司瞄准一流,高标定位,以行业对标指标体系为基础,针对自身的薄弱环节积极向行业领先者学习,通过同业对标快速追赶先进水平。针对单箱卷烟综合能耗指标,公司选派人员到上海卷烟厂进行学习考察,并将学到的经验和先进管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公司单箱卷烟能耗从2009年的30.35千克下降到目前的15.82千克,下降了47.9%。围绕单箱卷烟耗烟叶,公司成立了专项课题组,先后到红塔集团、福建中烟去考察学习,通过攻关,单箱卷烟耗烟叶下降了2.52%,不断拉近与先进指标的差距,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竞争实力。
二是开展管理对标。夯实基础,创新提高,坚持从根源抓起,从影响指标水平的管理抓起,着重解决指标背后的管理问题。先后导入6s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精细化管理、TnPM、精益六西格码等先进管理理论和方法,有针对性的解决了一些列重点难点问题。针对物流管理落后的问题,全方位开展现代物流建设,合理进行物流规划和资金支持,物流建设水平全面提升,2012年全省烟草工业系统物流现场会在张烟召开。同时,全面开展星级对标,将管理指标纳入到对标范畴,建立了关键行为指标库(KAI),将对标工作纳入到绩效考核,上半年奖励金额100多万元。大力推进九大基础管理专题建设,将行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润和到企业管理中。
三是开展项目对标。课题攻关,重点突破,建立了《创新项目管理办法》、《创新项目评价办法》,构建创新与活力评价模型,通过模型能够将不同的项目成果进行量化对标,更加科学、客观地量化项目成果。2011年重点开展部门级课题,2012年推行公司领导负责制课题,每位公司领导承担一个公司重点课题与部门课题同步推进。2012年以来,累计开展课题项目440多个,专利技术达到54项。
四是开展岗位对标。逐级分解,全员参与,将对标指标由职能部门细化分解到班组及员工,确立重点技能、技术岗位指标,将指标完成情况纳入绩效管理、岗位晋升评价范畴,在车间重点指标监控位置设立对标指标卡,制定了重点技能、技术岗位课题创新指标,在车间试点岗位标准化对标,制丝车间建立了岗位SOP标准化管理体系,卷包车间新增了《品牌对标标准》、《轮岗机车对标标准》等岗位对标标准,形成了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张烟公司在对标工作中,全面落实对标工作,逐步探索构建了符合张烟实际的对标管理体系,增强了对标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对标工作成效有力提升了企业制造力。
一是构建对标管理体系,实施对标工作全员参与。公司以构建对标管理体系为基础,不断延伸对标工作层级,逐步实现全员对标。在公司层级上,建立了指标体系、运行体系和考核体系为主体的对标管理体系框架,构建有效的对标工作机制,确立了包含152项指标的公司级对标指标,实施指标分级管理,明确了优势指标、潜力指标、薄弱指标。在部门层级上,确立纵向负责和横向联动的责任机制,职能管理部门牵头负总责,按指标构成分解为部门级对标指标,列入部门经济责任考核,具体指标部门进一步细分为效率对标、质量对标、管理对标、技能对标等,建立相应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在员工层级上,建立岗位对标运行体系,将对标指标按工艺流程和指标构成科学分解到岗位,紧密结合工作职责和岗位标准,把各项指标和任务逐级落实到班组、机台和岗位,建立有效的落实机制。推行对标卡管理,将岗位对标的内容结合岗位实际,为生产操作人员制作了岗位对标卡、为管理人员制作了电脑桌面对标卡、为辅助人员制作了对标随身卡,进一步将岗位对标理念落到实处。
二是比、学、用相结合,实施对标工作常态管理。公司充分借鉴和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消化吸收,突破创新,将对标工作引向常态化。以“比”为动力,通过对比发现不足和薄弱环节。认真分析全省系统月度对标指标,查找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对不同工段、不同机台、同一机台不同班次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对比,树立内部标杆。推行综合报表制度,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同比、环比,工段与工段比、岗位与岗位比,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以“学”为手段,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优秀指标,树立外部标杆,同时不断加强内部学习交流,开展了视频案例教学培训,由车间员工将先进的管理或操作经验制作成课件,利用班前班后时间对同类岗位人员进行培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以“用”为落脚点,定期组织协调各部门,学习运用管理新方法、操作新技术、对标新经验,在生产管理实际中促进指标的改进提高。在信息化建设上,全面实施了数采和MES系统工程;在生产管理模式上,导入实施了准时化生产模式;在质量管理上,提出用提升质量素养、强化质量管理、建设质量文化来保障质量指标。
三是持续优化指标,实施对标工作动态调整。公司实行了对标指标项和指标值的动态管理,适时调整,持续优化。在指标应用上合理侧重,结合自身实际和运营模式,科学调整对照口径,进行有选择性的纳入,并适时分解调整,形成了真实有效、符合实际的指标体系。指标的设立始终要保持有效的激励作用,既能“够得着”,又具有引领作用,针对指标值的管理推行了“二级助推”进阶机制,在指标目标达标后,及时导入新的指标目标值,逐级将指标推向更高水平。
四是多举措并举,实施对标工作开放运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对标活动,赋予了对标工作的包容性和多元化。建立了课题制管理长效机制,印发了课题制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公司课题数量逐年递增,从2009年的80多个课题增加到2013年260多个课题,有效解决了公司各类生产管理难题。广泛开展追标竞赛,定期开展以“对比标杆、降本增效、争创一流”为主题的追标竞赛活动,制丝车间采用工段竞赛形式,以烟丝、梗丝含水率和设备生产停机率为重点,卷包车间以“机效、残烟”作为竞赛主题,综合车间的嘴棒出棒率、动力车间的能耗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突出基层对标特色,建立鼓励基层自主开展对标活动的长效机制,各基层部门积极开展富有自身特色的对标活动,制丝车间建立了“对标角”,卷包车间以GDX2-74#机车为对标突破点,开展了“攻擂”活动,工艺质量部开展了质量意识对标、工艺流程对标、操作技能对标、质量管理对标和产品质量对标的“工艺质量五类对标”活动。
2013年,在河北中烟公布的对标指标中,45项优于去年同期,23项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8.99%,四类烟盒皮成本下降21.9%,累计生产卷烟91万箱,同比增长2.25%。今年上半年,重点加强能耗对标工作,指标体系中的三项能耗指标全面下降,万元产值能耗下降12.38%,单箱卷烟综合能耗下降10.23%,化学需氧量下降11.07%。
来源:张家口市工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