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唐山三友集团在以往对标工作基础上,不断树立新的标杆,扎实推进对标创新,各项工作再创佳绩。
一、主要工作举措
1.强化与行业和省内先进企业对标,找差距点。健全定期对标交流机制,将同行不同企业的特色经验和先进做法为我所用,将“学习-提高-再学习-再提高”作为有效解决经济运行瓶颈的法宝,如:纯碱公司与山东海化开展海水利用技术对标交流、化纤公司与江苏澳洋交流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情况、氯碱公司与河南宇航交流下游吃氯项目以及低汞触媒使用技术、硅业公司与浙江新安交流流化床的高效稳定运行情况、物流公司与河北物产集团学习物流运作模式等,带着问题去,带着思路回,通过不断创新变革,使制约生产经营运行的瓶颈因素得到有效解决。
2.强化集团下属各企业间的对标,找潜力点。集团下属不同行业企业间围绕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等资产运营效益指标以及今年新引入“人均增效”等指标进行对标,并逐月与考核挂钩。同一产品企业,强化新建与老企业间各项成本费用指标的对标,如:兴达化纤与远达纤维、热电公司与热电分公司等,通过对标,使集团下属各企业均找到赶超对象和目标,使“比学赶超”在集团内形成良好的氛围。
3.强化各车间班组与历史最优水平的对标,找效益点。在外部市场不可控的情况下,做实内部实现成本持续降低是提高盈利水平的重要手段,各车间班组承担着主要消耗、质量以及设备运行费用等重要指标,在产能提升、吃粗粮以及设备老化等不利因素影响下,部分主要消耗、质量及费用指标对比历史最优出现一定差距,而差距点正是下步努力的效益点,各车间班组将历史最优作为对标赶超的目标,对差距指标从设备改型、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攻关,使各项指标突破历史最优,并实现不断超越。
4.强化岗位人员主要可控工艺指标的对标,找激励点。集团各单位将全年及每月各项指标做到了公司、车间、班组、岗位四级分解,并相应配套考核方案,使各个岗位中不同人员对应的相同指标完成情况不同,月度考核奖励不同,这就促使同一岗位不同人员月度奖金根据指标好坏出现较大差距,促进同一岗位人员之间也形成了相互对标赶超的局面。
二、对标取得的主要成效
1.通过对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主业做强,青海110万吨于6月份顺利投产,是当地三个碱厂中海拔最高、环境最艰苦且唯一通过自身力量成功实现系统开车,集团纯碱产能达到330万吨,全国第一;28万吨粘胶短纤维项目二期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快速达产达效,使粘胶短纤维整体产能达到45万吨以上,产量、质量、品种、技术装备等全部达到全国第一。二是下游做精,通过对标,积极谋划并实施氯碱下游吃氯项目,10万吨糊树脂项目一期于9月底投产,产品走向高端化,填补省内空白,二期项目开始建设,预计明年5月份投产;有机硅下游产能达到3.5万吨以上。三是多元发展,对标省内先进企业,先后建立物流公司、香港国际贸易公司以及投资公司,物流公司与香港国际贸易全年利润预计达到800万元和2200万元以上,集团投资公司正积极开展项目调研等各项工作。
2.通过对标,促进管理优化和成本降低。一是突出管理优化,以提高效益为目标,推行分层负责制,深化简政放权,修订、精简制度825项,占制度总数的46%。推进优岗增效,优化人员配置225人,降低人工费用近1400万元。全年制定提产降耗、提质控费、供销运作等增效措施468项,增效5.8亿元,人均增效3.6万元;组织参与10项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的制定。二是突出成本控制,与同行可比44项指标中40项达到行业第一,纯碱盐耗、化纤汽耗、氯碱电耗等43项指标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可控费用同比降低30%以上,主导产品纯碱、粘胶短纤维、PVC、烧碱制造成本同比降低5%、20%、8%、2%,兴达化纤与远达纤维成本差距由去年的1540元/吨降至目前890元/吨。三是突出效益最高,以纯碱行业为例,前三季度山东海化亏损5.4亿元、双环科技亏损2.48亿元、青岛碱业盈利0.3亿元,三友化工盈利3.7亿元。
3.通过对标,促进科技创新创效。一是技改创效,通过对标,全年实施技改创新项目156项,累计增效1亿元以上。二是自主创新,全年专利授权21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14项,均创历年之最,自研自制的化纤核心设备,再次对外销售,创效700万元以上,实现了由卖产品向卖设备、卖技术的跨越。三是新品研发,以“高、深、精、特”为目标,研发14项新产品,继成功研发莫代尔纤维后,全球首创竹代尔纤维,彩色纤维入选中国纤维流行趋势代表产品,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达到46%。
来源:唐山市工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