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京津冀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工作方案

来源: 时间:2020年05月25日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三件大事”的历史发展机遇,不断创新京津冀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的业态和模式,提升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的频次和成效,在对接服务京津中加快河北工业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指示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抓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紧紧围绕落实“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原则,突出“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主题,按照“高起点、高层次、高水平”总体要求,着力推进产业转移对接合作,在承载转移、提升增量上做好文章;着力推进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在先行先试、创新发展上探索路径;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在产业升级、转型发展上率先突破。精心谋划、认真组织各场次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推动河北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协调机制。积极争取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作支持。落实三地经(工)信部门《进一步加强产业协同发展备忘录》,在“3+3+3”的沟通协商机制下,持续深化厅相关处室与京津经(工)信部门对应处室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的对接交流,及时了解并梳理北京拟转出产业和企业落地条件。加强与各市工信部门沟通,掌握43家重点承接平台在内的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产业发展需求和对接重点,及时在“产业疏解与对接服务平台”和厅网站专栏发布,做好京冀园区和企业间前期供需信息匹配和合作意向撮合,精准谋划特色产业对接活动。

  (二)搭建交流平台。配合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等有关部门,联合北京共同搭建“产业疏解与对接服务平台”。及时对接北京经信局,了解发布有疏解或投资意愿的产业企业信息,推介我省重点承接平台招商动态。鼓励依托京冀实力强、影响大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强强联手,加强合作,围绕京冀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搭建区域重点产业合作平台,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提供专业化、系统化服务。

  (三)组织有效对接。征集重点承接平台承接需求,加强与京津经(工)信部门会商谋划,与省协同办、省商务厅、省科技厅等省直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积极引入社会行业组织和专业机构,集中优势资源,注重对接实效,围绕北京产业转移重点方向和我省拟承接重点产业,适时组织开展各类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产业转移对接、主题招商和项目撮合活动。重点围绕雄安新区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的功能定位,谋划组织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造业、新材料等产业对接活动。控制对接活动规模,做好疫情防控,鼓励创新对接形式业态。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面对面”与“屏对屏”结合,组织开展“云对接”“云洽谈”“云招商”。

  (四)推进精准招商。坚持市场主导、部门引导,协调各市调动各重点承接平台、开发区、高新区开展京津冀产业转移对接、项目承接和多领域合作的主动性、创新性。借助北京科博会、京交会、京洽会、518廊洽会等投资洽谈活动,组织园区企业参会招商。支持重点承接平台、开发区、高新区等组织召开专题招商会,加大宣传推介,提升产业吸引力和品牌知名度。引导重点承接平台在宣传推介中突出产业特色和优势资源,避免同质化竞争。

  (五)强化项目落地。在重点帮扶现有的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北京现代四工厂、金隅产业园等京冀共建项目基础上,积极谋划拓展增量,做好各场次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达成协议意向、客户资源、转移需求的梳理统计和跟踪服务。带领承接平台主动登门拜访重点园区企业,洽谈对接合作,推动意向早日签约,协议早日落地。建立重点项目台账,明确专人盯办,加强政策衔接,帮助北京转移企业解决企业转出、手续跑办、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推动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引导银行、基金、保险等金融服务机构加强对优质项目的对接,提供专业金融支持服务,实现转移企业“转得出、留得住、建得好”。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把宝贵战略机遇转化为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强大势能的思想认知,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发挥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作用,谋划开展一批高质量产业转移对接活动,推动落地一批优质产业转移项目,加快京津冀产业协同和产业融合进程,完善京津冀产业链条,在对接服务京津同时,加快河北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二)加强组织领导。各相关单位、部门要落实主体责任,将谋划京津冀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谋划、亲自过问、亲自推动,给予资金政策支持。厅对外经济合作处建立工作推进台账,定期召开调度会,对各相关单位、部门工作筹备进展情况进行专题调度,协调解决问题,加强工作推进。

  (三)紧盯目标任务。各相关单位、部门要突出结果导向,认真分析特色产业转移对接活动形式特点,研究重点承接平台承接需求,与京津疏解产业资源对标对表。要坚持“一场一策一方案”,分别制订专场《工作方案》,每场活动要有工作计划要求,有邀请目标客户,有时间节点安排,有可行措施保障,确保专人负责实施,压实责任分工,确保各场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顺利开展,有效推动项目落地。

  (四)注重信息宣传。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各相关单位、部门明确工作联络人,做好京津冀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的对接联络、信息报送、上传下达等工作。利用人民网、新华网、长城网、河北日报等国家和省级主流媒体,以及网易、凤凰网等商业媒体开展包装宣传,加大线上线下、境内境外推广力度,及时挖掘、深度报道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取得成果和项目建设进展,营造浓厚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