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情况
2025年以来,我厅共承办省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302件,其中主办任务82件,会办任务213件,参阅任务7件,总任务比2024年增加5%。建议提案主要涉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档升级特色产业、加速推进“三化”转型、优化完善企业服务等方面,体现出代表委员对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关注和殷切希望。除近日交办的6个政协提案,其他建议提案均已在规定时限内答复完毕,主办任务做到100%与代表委员沟通联系,代表委员对办理过程、办理结果均表示满意。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我厅成立了由厅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厅领导为副组长、承办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承办工作领导小组,厅办公室负责承办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主责、办公室总协调、业务处室具体办、专人具体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年初印发工作通知,明确办理要求和责任分工。厅领导按照分管职责听取汇报、带队调研、审查答复意见、协调推动重点事项落实。各处室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办理工作机制。
(二)加强沟通联系,强化办理协商
按照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要求,通过电话微信、调研座谈、登门走访等多种方式,加强与代表委员的沟通联系,做到了办前沟通了解目的意图,办中沟通汇报办理情况,办后走访征求意见建议。同时,邀请相关代表委员参加2025年省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重点事项“开门办案”活动,通过实地查看工作进展、当面听取意见建议,进一步深化办理协商。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加强了提办对接,提升了政协提案的办理质量。
(三)加强督办管理,提升答复质量
一是强化督查督办。把省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作为督查督办的重要内容,建立承办工作台账,办公室及时掌握办理进展,做好临限提醒督办,实现了100%按时办结。二是直面问题答复。进一步转作风、改文风,在复文中抓住问题核心关键,直接回应代表委员关切;对于暂时不具备落实条件的,认真负责地阐明情况和做好解释,争取代表委员的理解和支持。三是逐级审核把关。健全完善承办人员起草、处室负责人把关、办公室复核、厅领导签批的答复文稿四级负责制,严把答复意见政策关、内容关、文字关、格式关。四是推动复文公开。按照应公开尽公开原则,通过省政府网站、厅门户网站及时主动公开办理结果,满足公众知情权,接受社会监督。
三、工作成效
我厅从建议提案中广集民意民智,完善政策设计,加强行业管理,努力把代表委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转化为推动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吸纳郭龙鑫代表关于促进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等建议,在钢铁领域选定10个拳头产品,示范带动全省钢铁企业聚焦细分领域,研发新材料,提升附加值;上线全省钢铁行业供应链平台,开展紧固件、硅锰合金和铁矿石等原材料联采,完成交易额5亿元;编制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一图四清单”,制订全省钢铁行业大模型推广方案,太行大模型、威赛博大模型、东北大学高炉冶炼大模型、河北工业大学大小模型协同大模型分别在迁安首钢科技、河钢集团、永洋特钢、敬业钢铁落地试用。吸纳朱立光代表加快稀土耐蚀普碳钢推广应用的建议,大规模推广稀土耐蚀钢,完成建筑、交通、铁塔、光伏、电力等5个领域稀土耐蚀钢应用团体标准,《稀土碳素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钢板和钢带》入选工信部百项团标应用推广典型案例。吸纳韩俊兰委员关于我省钢铁产业绿色转型的建议,发布《绿色低碳钢材产品评价导则》省级地方标准,启动2025年度“河北绿钢”评价工作,修订印发《河北省钢铁行业转型金融工作指引(2024—2025年版)》,将支持范围扩大到废钢加工企业和采购使用低碳钢材的下游企业。1-9月,先进钢铁产业增加值增长12.7%。吸纳民进河北省委和陈爱兵委员关于支持我省绿色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强化化工园区规范化专业化特色化建设,加快精细化工和新材料发展,完成39家化工园区年度自评及13家园区省级评价复核,石家庄炼化绿色转型发展、鑫海化工新材料基地等百亿元项目加快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将富海烯烃纳入《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修订版)》规划项目。1-9月,绿色化工产业增加值增长5.3%。吸纳李丽娜、吴荣荣、陈佳威、张桂良、王海龙、魏倍倍等代表和省工商联、任长城、段刘伟、李国良等委员关于推动我省食品、轻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深入实施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怀涿盆地葡萄酒入选国家级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名单,君乐宝、衡水老白干、清河羊绒、高阳毛巾等被评为首批中国消费名品。1-9月,健康食品、现代轻纺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8.3%、4.3%。
(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吸纳孟连舟代表、九三学社河北省委、李俊岭、商利伟、艾铮、杨晓江等委员关于我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加速发展的相关建议,坚持龙头引领,整零协同和全产业链发展,携手京津推进关键技术攻关,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推动9款新车型上市,长安汽车全球创新价值皮卡P866车型落户定州工厂,1-9月,新能源汽车产量26万辆、同比增长6%。吸纳民盟河北省委、省工商联和苏铁成、郎利影等委员关于推动我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加大关键核心零部件等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攻关,推动机器人在各行业应用落地,联合共建京津冀产业链协作体系。1-9月,全省机器人企业440家,实现营收151.3亿元,同比增长29.9%,机器人产量122058台(套),同比增长37.9%。吸纳刘冰、李挥、苏学军等代表和孙华、马娜等委员关于加快我省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实施生物医药焕新工程,4个药品获批一类创新药,144个仿制药获批上市,303个二类和三类医疗器械获批上市,普茵智诊中医四诊仪提前完成注册和生产许可。1-9月,生物医药产业同比增长6.1%。吸纳杨昆委员关于推动我省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建议,组织中国电科13所等6家骨干企业实施河北省第三代半导体重大科技项目,同光半导体年产8英寸碳化硅衬底、圣昊光电芯片检测及关键设备研发等打破国外技术垄断。1-9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同比增长10.8%。
(三)提档升级特色产业
吸纳商黎英、张宝等代表和民建河北省委、农工党河北省委、黄超、王孟昭、张秀云、王建江等委员关于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的建议,强化“共享智造”赋能,出台《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共享智造”工作指南》,推动安平丝网等7个集群建设产业大脑,截至9月底,90个集群、166家企业建成共享工厂(载体),共享设备1万余台(套),带动1.3万余家企业参与共享;强化科技赋能,建立全省特色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组建18个科技特派团进驻集群,实行“专家团长+行政团长”双团长服务模式,帮助集群凝练共练集群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244项,线上搭建创新服务平台提供技术支撑,帮助集群匹配资源46项;加快质量标准提升,联合省市场监管局开展集群检验检测能力建设行动,累计为93个集群建成省级以上检验检测机构,帮助107个重点特色产业集群的7540家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实现集群专精特新企业、规上企业全覆盖;梯度培育产业集群,制发《河北省重点特色产业集群提档升级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新培育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7个,累计争创国家级集群24个。
(四)加速推进“三化”转型
加快高端化转型。吸纳赵韶华代表和张洁委员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建议,组织实施2025年省级科技计划重大专项,确定立项项目36个、安排专项资金8500万元,集中支持现代化钢铁、绿色化工等“四梁八柱”重点产业,以及生物制造、中医药定量化等细分领域;探索开展工业领域“揭榜挂帅”,跟踪指导博威集成电路、百川智能、芯昇科技等揭榜主体,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加强技术攻关,加速突破一批标志性技术和产品;组织开展创新成果转化“双百工程”对接活动,邀请京津等地高校院所专家学者和相关领域企业参与,促进创新成果在我省转移转化。加快智能化转型。吸纳秦红军代表、民革河北省委、郭磊、李建军、刘珈岐等委员关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相关建议,出台《河北省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累计培育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349家、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4家,11万家企业上云用云,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连续四年保持全国第1,廊坊市、邯郸市入选第三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数量并列全国第1;26家企业入选《2025年5G工厂名录》、数量居全国第9;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G基站1.16万个,累计20.8万个、排名全国第7。加快绿色化转型。吸纳李光伟代表、农工党河北省委、九三学社河北省委、孙立军委员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废钢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的建议,开展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评价,完善工业固废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钢铁渣复合胶凝材料生产技术与应用、沧州彩客锂能有限公司磷酸铁锂电池粉资源化再生利用技术等列入《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2025年版)》。
优化完善企业服务
吸纳民建河北省委、九三学社河北省委和张超、张志茹委员关于促进高精尖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相关建议,完善优质中小企业培育机制,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小巨人’企业后备库”和“瞪羚企业基础库”“独角兽企业培育库”,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9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6家,34家企业入围新一轮国家重点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首钢智新入选胡润研究院2025全球独角兽榜单、全省达到5家。吸纳刘海云代表和尤志伟委员关于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的建议,强化政企沟通,定期召开“企业家圆桌会”,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诉求建议,每月开展“‘百群千企’解难题、促提升”调研服务活动,累计调研走访84个特色产业集群、279家企业,解决问题50项;强化产融合作,与33家金融机构、投资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共识,动态更新推送2万余家优质企业和项目名单,开展“一月一链”融资促进活动,现场达成融资意向金额7.5亿元;强化公益服务,开展“一起益企”“百场万家”“益企直播——河北工业品线上交易”等系列活动,举办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赋能专题培训,服务企业超20万家次。吸纳杜保辉、董旭明委员关于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的建议,发挥清欠机制作用,强化督促调度,压实属地责任,单笔50万元以下拖欠账款实现“清零”。我省助企纾困工作做法被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刊发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