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协河北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026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厅办公室 时间:2023年04月28日

  是否同意公开:是
  办 理 结 果:A
  冀工信承字〔2023〕第179号
  对政协河北省第十三届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第0026号提案的答复
民盟河北省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以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构建我省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经济基础”收悉,现答复如下:
  大力发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是实现促进就业、财政增收、富民强县的重要抓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倪岳峰书记提出通过大力培育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引领带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实现高质量发展。王正谱省长在全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会议上提出,以促进科技创新、提升质量品牌、推动产业升级、精准强链补链、强化金融支持、加强项目建设“六大路径”为突破点,引领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走“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大项目带动、大企业引领”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紧紧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战略部署,提出了“打造立县兴县特色产业集群”战略目标。目前全省上下正积极整合集聚资源,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举措,全力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提案中所提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建设性,对我省做好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我省县域特色产业积淀深厚,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在市场引领和政府推动下,从“一乡一品”“一县一业”,发展到中小企业聚集,进而向特色产业集群转变,逐渐成长为支撑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近几年,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一是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全省共有291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除雄安新区外实现县域全覆盖,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3.55万亿元,同比增长11.8%,近几年,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107个省级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覆盖74个县(市、区),实现营业收入2.81万亿元,同比增长10.8%。二是产业发展特色鲜明。经过多年深耕细作,特色产业凭借技术“一招鲜”,形成许多行业隐形冠军,安平丝网开发的0.036毫米不锈钢丝工艺,突破国内微丝最细记录;邯郸晨光生物首创辣椒红色素连续提取分离技术,辣椒红色素、辣椒精、叶黄素3个产品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辣椒红色素产销量占有率超过了世界份额的80%。三是品牌影响稳步攀升。安平丝网、玉印刷包装机械、河间再制造、平乡童车、清河羊绒及制品5个集群被列为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省级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353项;创建特色产业名县名镇102个,发布清河羊绒、安平丝网、安国中药材等16个特色产业指数,清河羊绒产业集群产品商标注册量居全国县级之首;13个集群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50%,其中河间再制造产业集群是全球最大的汽车起动机、发电机再制造基地,南和宠物食品产业集群宠物食品年产销量全国第一,安平丝网国内市场占有率超80%。四是绿智转型不断加快。148家集群企业获评省级绿色工厂;省级重点特色产业集群两化融合发展水平55.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74.3%、经营管理数字化率74.3%、应用电子商务企业比例67.3%,均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五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全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主持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1265项,集群高新技术企业257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94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14家,“小巨人”137家,培育省级单项冠军119家,建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1883家。
  我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存在有数量但单体规模不大、成集群但产业生态不优、有特色但质量品牌不强等问题,对县域经济发展支撑不够明显。您所提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建设性,对我省做好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十届二次、三次全会决策部署,突出工作重点,持续用力加力,加快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一是促进科技创新。培育“领跑者”企业。深入落实“领跑者”培育六大行动,出台《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培育管理指南》,到2023年底,“领跑者”企业达到200家,研发投入占比达到3%。推进产学研合作。推动“领跑者”企业研发机构提档升级。用好“百校千企”产学研平台,推动集群与高校、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常态化合作。开展科技服务。深化科技特派团服务特色产业、培育优质企业科技行动(简称“两团行动”),充分发挥22个县域特色产业科技特派团特色优势,摸清企业技术需求,列出产业发展重点需求清单,开展“双招双引”科技招商专项行动,帮助引进创新要素。
  二是提升质量品牌。推动设计赋能。组织省、市工业设计创新中心与集群企业深入对接,开展工业设计进企业进集群活动,服务企业4000家。鼓励和支持设计意识强、发展潜力大的集群企业建立工业设计中心,提高企业专业设计水平,每年工业设计赋能新产品100项。打造“冀有特色”品牌。以食品、箱包、工艺玻璃、体育器材等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为突破口,选择100家品牌价值高、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开展品牌提升活动,举办3期“冀有特色”品牌研修班,搭建“冀有特色”品牌展示专栏,推介企业和集群品牌。实施“冀货出海拓市场”行动,依托展会平台,提升品牌影响力,扩大出口。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持续优化各级质量奖滚动培育机制,将重点企业列入培育名单,加大先进质量管理经验和质量先进典型推广力度,推动企业争创省、市政府质量奖。
  三是推动产业升级。实施智能化改造。组织轴承、紧固件等传统制造业集群对标行业高端和龙头企业,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到2023年建成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0家。推进数字化转型。开展两化融合水平评估,实现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覆盖。组织工业互联网资源与集群需求对接,鼓励集群企业应用低成本、易使用的数字化工具箱,每年推动10000家企业上云用云。实施“冀优千品”活动,大力推广移动电商、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型网络营销方式,帮助企业降成本、扩销路。推动绿色化发展。开展中小企业节能诊断服务,以钢铁、建材等行业集群为重点,大力实施绿色制造,每年在集群创建省级绿色工厂30家,争创一批国家级绿色工厂。
  四是精准补链强链。构建梯度培育体系。按照“筑基、提升、培优”梯次,构建市县、省级、国家特色产业集群三级梯度培育体系,到2023年力争超百亿集群达到90个,争创一批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做强产业链条。逐集群细化产业链全景图,明确产业链薄弱环节,着力补齐关键短板。集中力量抓项目建设,全省累计实施项目1000项左右。以毛巾类、轴承类、丝网类、羊绒及制品类、自行车类产业集群为重点,针对性开展提升。组织集群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开展专题对接。指导市县对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上市公司等,通过产业链招商、区域招商、“云”招商等手段签约引进一批优质项目。促进融通发展。用好“河北工业企业服务平台”,滚动发布“领跑者”企业产品需求清单,开展产业链上下游产品供需对接,推动省内配套企业深度合作。创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载体示范项目5个。 
  五是强化金融支持。完善金融服务。利用河北工业企业服务平台金融云,多层次多形式提供融资服务。发挥省产融合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联合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下为“领跑者”企业设计开发1000万元以上的无抵押、无担保专项信用贷款产品。助力企业上市。联合河北证监局继续开展“资本助力集群行”活动,推动基础较好的“领跑者”企业重点突破。推动中航上大、晶禾电子等6家企业通过上市审核,加快实现集群上市新突破。发挥基金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市县设立产业引导基金,依法依规广泛募集社会资本,通过母子基金、直投基金等方式,引导股权投资机构加强与集群企业合作,逐步建立产业集群股权投资基金生态。
  六是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助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通过名师带徒、技能研修、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技术交流等形式,培训技能人才。深化技工教育改革。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融合发展,组建多层次校企合作联盟网络,提高技能人才培养层次。构建工作体系。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提升、乡村工匠技能振兴、燕赵康养产业赋能4项工程,营造重视、关心、尊重高技能人才的氛围。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4月21日
  领导签发: 董继华
  联系人及电话: 刘  芳  0311-87903827
  抄        送: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提案委员会,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商务厅,省科技厅,省税务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