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同意公开:是
办 理 结 果:A
冀工信承字〔2023〕第196号
对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第1150号建议的答复
庞建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葡萄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葡萄产业现状
(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种植总面积63.3万亩,居全国第3位;年产葡萄124.6万吨,居全国第2位。主要分布在怀涿盆地的怀来县、涿鹿县、宣化区,燕山南麓的昌黎县、卢龙县、滦南县、乐亭县和冀中南的永清县、饶阳县、晋州市、威县、广宗县等县,优势产区葡萄面积达到52.6万亩,占全省的83.1%。饶阳县设施葡萄面积11万亩,占全省设施葡萄栽培面积的75%,年产量24万吨,产值26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设施葡萄生产基地。河北地处北纬38-40度,是世界葡萄种植黄金地带,种植龙眼、牛奶、红地球、美人指、意大利、克瑞森、巨峰、玫瑰香等优质鲜食品种,以及赤霞珠、梅露辄、西拉、雷司令、霞多丽等酿酒品种。葡萄已成为促进我省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截至目前,全省共有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葡萄酒生产企业108家,孕育出“长城、桑干、华夏、一品红”等知名品牌。
(二)科技服务持续创新。以全产业链主线、围绕产业薄弱环节重点攻关的科研创新体制。我省第二期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增设葡萄产业体系,围绕产业的关键环节开展科技攻关、集成创新、展示示范和成果转化,葡萄产业发展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组建葡萄生产专家顾问团,常年在怀来县开展培训指导。
(三)品牌能力显著提升。开展品牌打造提升系列行动,强化专业机构设计、立体宣传推广,培树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葡萄产业集群品牌,其中“怀来葡萄、昌黎葡萄、饶阳葡萄、威县葡萄”区域公用品牌显著提升。
(四)制定推广先进团体标准。2020以来,先后制定、发布和实施《酿酒葡萄生产技术规程》《加香葡萄酒》《利口葡萄酒》《怀涿盆地庄园葡萄酒》《鲜葡萄酒》等5项团体标准,填补了国内葡萄酒标准空白,为我省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标准支撑,实现标准升级带动产业升级的目的。
(五)葡萄产业集中区治理。怀来县作为葡萄酒产品生产集中区,市县两级分别制定了《葡萄酒食品生产集中区治理提升方案》,通过“无证生产销售葡萄酒专项治理”“典型培育、对标治理观摩会”等多种方式,企业质量安全管控能力明显提升。
(六)建立实施先进质量管理体系。经过市场部门努力,全省1400余家食品生产企业全部建立实施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其中70余家葡萄酒生产企业已通过或正在进行HACCP认证,企业主动改进生产加工过程,有效控制食品安全危害,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带动了行业水平的整体提高。
(七)加强葡萄酒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制定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方案,打击各类侵犯产权违法行为。加强地理标志产品抽检工作,严格把控地理标志产品质量,维护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特色质量和声誉。加强日常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使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八)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安排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资金3250万元,支持提升包括葡萄在内的七个产业,发展其公共服务、科技引进、实验示范、基础设施建设等短板和公益环节。2022年6月,省财政厅修订《河北省农林业保险保费补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冀财金〔2022〕45号),省级财政对开展特色农业产业保险的市县,按当地财政保费补贴的30-50%给予奖补,支持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一定葡萄种植规模的市县可积极推动开展特色农业保险,省级财政按规定给予奖补支持,为葡萄产业提供风险保障。
(九)持续组织推进相关领域科技创新。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组建省级涉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进行葡萄酒的研究。积极推进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在省重点研发计划的农业科技专项中设立葡萄相关的项目内容,致力于葡萄及葡萄酒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了一批葡萄产业科技项目;注重区域特色农业创新的发展,支持葡萄及葡萄酒的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如河北张家口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河北昌黎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等。
二、葡萄产业相关专业及人才发展情况
一是强化人才政策激励。认真落实《关于吸引优秀回国人员和科技团队来冀就业创业若干举措》等政策,在科研经费、项目申报、平台载体、岗位聘任、荣誉称号、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相应优惠政策,大力吸引优秀团队、人才来冀,引导向重点产业和经济建设一线集聚。
二是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审专业。积极对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产业发展需要和河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人才队伍建设需求。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重点产业链等增设技术经纪、农民技术人员等职称评审专业。
三是拓展技能人才发展空间。鼓励工程、农业、工艺美术、文物博物、实验技术、艺术、体育、技工院校教师等领域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支持高技能人才取得经济、会计、统计等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
四是积极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组织专家服务团深入县区开展活动,进行技术诊断、技术咨询、技术推广、成果推介等服务,切实帮助基层解决技术难题,着眼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人才需求,实施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
五是推进博士后平台建设。优先在符合条件的县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园区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基地建设,引导县域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并以此促进县域经济人才培养,推动县域科技创新。
六是注重基层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县域经济发展需求,围绕现代服务业领域,吸收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和省级高级研修项目学习,大幅提升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能力水平。
三、下一步工作
(一)质量奖评审工作。印发《河北省政府质量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第十二届河北省政府质量奖申报工作的通知》,开展2023年第十二届省政府质量奖评选工作,鼓励创新能力强、质量管理水平先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成长性强的企业组织积极申报,鼓励为包括葡萄酒在内的我省产业和行业技术水平提高、技术创新、质量水平的提升作出突出贡献的一线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积极申报。指导各市加强宣传,帮助更多优秀组织和个人参加申报评审。
(二)推进品种更新换代。依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开展嫁接改造,分区域筛选一批适宜的名优品种,促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适销对路的品种结构。冀西北和冀东北产区,重点推广夏黑、春光、蜜光、宝光、峰光、玫瑰香等品种;设施葡萄重点推广维多利亚、阳光玫瑰、南太湖特早、克瑞森等品种。冀中南产区加大品种改优力度,重点推广妮娜皇后、阳光玫瑰、夏黑、南太湖特早等新优品种。继续开展种业提升工程,选育一批适合我省高端设施栽培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
(三)引导行业发展。加大怀来、昌黎两大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广力度。将葡萄酒重点龙头企业同我省葡萄产业集群建设紧密结合,通过集群资金给予一定支持,并在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中对葡萄酒企业给予一定倾斜,帮助其享受贷款及金融政策支持。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着力提高葡萄品质,鼓励葡萄酒生产企业所在的村镇开展优质葡萄种植基地建设,为企业提供优质原材料供应。指导怀来、涿鹿、昌黎、卢龙等县把葡萄产业作为立县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以现代园区、龙头企业为重点,发展“生产+观光+生态”葡萄产业。引导河北葡萄生产企业积极参加全国农交会、廊坊农交会、上海亚果会等展会,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扩大市场份额。
(四)做好培训工作。进一步健全葡萄产业有关从业人员的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工作体系,将酿酒师、品酒师、直播销售员等职业以及葡萄树修剪、葡萄栽培、电商直播等专项职业能力纳入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范围,对取得职业能力等级证书的,依据《河北省职业技能培训目录培训课时培训补贴标准》,给予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创业培训补贴以及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支持鼓励葡萄酒产业相关从业人员通过培训提升职业技能水平。
(五)落实减税政策。葡萄酒产业涉及税收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附加税等,近几年国家仅授权省级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规定幅度减征“六税两费”。葡萄酒企业符合条件的可享受普惠性优惠政策,比如: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符合的企业可以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税前按照一定比例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4月23日
领导签发:
董继华
联系人及电话:
李铁飞 0311-87800321
抄 送:省人大常委会选任代工委,省政府办公厅,省税务局,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